时间:2022/11/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和密码 http://v.360xh.com/show-htm-itemid-66346.html

恳请您点击左上角,订阅“媒介之变”的百家号。

白惠元

电影《红河谷》以年西藏江孜保卫战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爱情+战争”模式的史诗故事,其间涉及汉族女人雪儿、藏族男农奴格桑、藏族女贵族丹珠、英国男人琼斯纠结的四角恋爱。由于主角较多,电影《红河谷》的主视点难于分辨,这也成为亟待厘清的问题。

在此,我们需要对电影视点问题做一个基本阐释。所谓pointofview,用来指称叙事人与故事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大多影片都是全知视点,当然,这也是最具欺骗性的权威叙事,它指向“历史”书写,指向“真实”。然而,正如本雅明所说,历史是胜利者的清单,任何的历史都是叙事行为,换言之,任何的全知叙事视角都在假装自己是“历史”。

带着这份质疑,《红河谷》的叙事视点便呈现出裂隙,全知叙事被两个叙事人打断:藏族儿童嘎嘎和英国男人琼斯。电影开篇是藏族宗教仪式与汉族人祭黄河,两个平行段落来回交替,同时也确定了本片中一个重要的他者/主体:汉族。这时,画外响起了长大成人后的嘎嘎的汉语独白,有回忆意味:“我一生下来,妈妈就死了。满周岁那天,奶奶背着我去喇嘛寺,给我取了名字。”细细分析,这段话充满吊诡意味:一个藏族男人在回忆童年居然使用汉语?语言的错乱使得藏人嘎嘎的视点彻底成为了伪视点。

于是,他记忆中的汉族姐姐雪儿,也就成了建构汉藏血缘联系的意识形态幻觉。随后,英国探险队进入藏区,传来琼斯的英文画外音:“父亲,你完全正确,我进入一个梦幻仙境,像白雪公主中的童话世界。这就是西藏吗?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世界上最神秘的高原,现代文明的处女地。我不知道你说的雪山是哪一座,据说这里的每一座雪山都是一尊神。”这是一个鲜明的外部视点,也是《红河谷》的真正视点——无论“最后一块净土”,还是“神秘的处女地”,都完全符合世界对于西藏的想象,而琼斯携带的“现代文明”话语,则为西藏这一纯粹的空间带来了时间/历史。

伪视点(藏民)和真视点(侵略者)相互并置,这使得《红河谷》的“双视点”成为一种政治文化修辞。作者试图制造“既内部且外部”的观看幻觉,却忽视了文本中最基本的语言问题。汉语和英语可以替藏民发声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片的核心视点是外来者视点,主体位置也就立在了外部,英国人琼斯所看到的“现代文明处女地”正是观众想象中的西藏,他才是替观众观看的那个人。

这寓言般地暗示着:汉人看藏人,或许正如英国人看西藏一样,二者看到的是相似内容。如此的批判导向显然并非电影创作者所愿,但它却越过了“主旋律”的意识形态边界,成为了拉康眼中的实在界剩余,是过度修辞后留下的文本踪迹。

相较而言,电影《赛德克·巴莱》的视点更为“内部”,台湾大学历史系周婉窈教授称之为“来自学院外的‘他者’的内部视野”。魏德圣并非原住民,因此对于这个少数民族故事来说,导演无疑是他者,但是,他试图从部落内部的文化逻辑——“出草”(即猎头)背后的个体尊严与荣誉——来阐释抗日的雾社事件。

导演从如何成为“赛德克·巴莱”(赛德克语,即“真正的人”)出发,叙述台湾原住民的心灵史,影片通过画面呈现了赛德克人刺青、舞蹈、祭酒等多种民族仪式,而悠远的赛德克语音乐与唯一一次画外旁白相仿,它们共同指示着“祖先”的声音。莫那鲁道常在山涧的瀑布处沉思,那是彩虹桥下,是祖先显灵的地方,他决定不惜代价地反抗日本,正因为他在桥下听到了祖先的声音。

魏德圣用一种近乎魔幻的手法,令赛德克人的觉醒成为一次神启,而“神启”的功能恰在于它悬置了日本/中国的国族表述,从原住民自身传统出发,建构了相对纯粹的主体。祖先的赛德克语和祖先悠远的声音成为当代台湾本土思潮的投射,以祖先之名,反而使《赛德克·巴莱》的内部视点得以真正确立。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