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肯堂先生照片) 历经沧桑的天台山,山麓有四水交汇的一条河流,古称杨廉川水,又叫峁水河,钟灵毓秀,地灵人杰而土地肥沃。这里是神奇的秦人发祥地,三国古战场,诸葛亮西城弄险、大唱空城、计退魏兵八十万人马的险要之地。又是东汉辞赋家赵壹的故里,文化底蕴深厚,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自古至今有数万勤勤恳恳的人民,他们堂堂正正地耕耘在这片热土之上。 这里在北魏年间建制一座古镇——横河,就是今天的甘肃省礼县红河乡所在地。在这片孕育过伟大灵魂的土地上,满清光绪年间出一秀士,他就是至今人称“老师”的赵肯堂(年10月28日—年10月18日),他正是我的祖父。 赵肯堂,字特山,笔名天台山人,出生于横河古镇商贾宝号“志呈祥”,清赠“荣膺钦”族长世家。幼承庭训,沐浴家风,天资聪颖,修身自强而不息。他幼入私塾而聪颖好学,曾求学拜在赵熙瑞老夫子门下为弟子。他的老师治学严谨,颇有卓见,博览群书而知识渊博。赐教授业,精心传道。肯堂认真踏实学习,从不满足所学而学无止境。光绪二十三年礼县小考中秀才,光绪丙午科毕业于清立兰州书院(兰州速成师范),经考试得中“廪生”,荣获二等金狮奖章。他文辞过人,抒发情怀,所著传世作品有《尚友斋文抄》四卷(现存礼县博物馆),文风古朴雄健,语言洗练新颖,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感染力。据原礼县文化馆吕自俭先生讲述:“他所著的《地震说》一文,即载于卷四的九至十一页。该文所引的事实,所探索的‘地震之故’,所表述的‘地震之形’,所提供地震之兆,在八十年后的今天科学发展看来,确有不尽完善之处。但在当时他能写出这样具有相当的科学论著,并启蒙于当世,实在是难能可贵的,是鉴古论今的宝贵资料。” 赴任静宁州教习 宣统元年,甘肃管辖的静宁还是州置,是一州管三县的行政区域,有庄浪县、隆德县都专属静宁州管辖。我祖父赵肯堂由清廷授静宁州教习,他身穿大布衣,怀揣任命书,跟随红河八图庄的脚护,携同驮脚运货的马队,登上丝绸古道,长途跋涉晓行夜宿赴任静宁。一路上,八图庄的大脚护喊唱山歌为他助兴赶路,山歌唱到:“脚骡赶到静宁州,做官带我任里走。”教习对唱曰:“同到任上去分享,难忘贤弟情意长。”红河乡至今还流传着这首民谣。 我祖父赵肯堂到达静宁时天色以晚,未急与州府报到,住进了一家老妇孺私店,州府早备仪仗迎接,公门人得知消息后,知州亲率门人接至私店门口,投递知州名片,接迎教习到任,肯堂出店行长揖,对知州说:“在下至州城天色已晚,未免打扰大人,哪知大人命门人四处打听,亲临迎接好让在下惭愧,抱歉!抱歉!”又对老妇孺的热情招待,付给酬银十两。这一下感动的老妇落下了激动的泪水。知州见此情景,命老妇拿出银升,把一块五十两大宝银投入银升内,当时众随从门人各添碎银二两、一两、四两,一会儿满满一升白花花的银子,便把老妇孺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当下众人齐声高呼:“迎来教习赵老爷,静宁知州是青天!”相呼应着欢迎教习到了任所不提。 再说教习到任后的职务,便是讲学授业教学子,哪知静宁竟有势家子弟不服教育者,教习先发制人,仿照宋朝陕西周侗教王贵等学子的遗俗,首先摸清不受教育的学子,用尽本身武功与知识,考文、动武等谋略治服了他们,终于教出了静宁文才出众的王尔雅、王尔甫等儒生。三年内国民政府南京成立,停科举,全国成立国民学校,我祖父赵肯堂历时三年回故里红河,辛亥革命以后,他接受新思想,不顾众人议论,他率先剪掉辫子,亦与清朝决裂,而后鼎力办学育才,为振兴教育,富国强民贡献青春。 兴学育才桃李满门 民国五年,我祖父赵肯堂在任礼县劝学所所长期间,为振兴礼县教育事业,他呈文申报陇南书院,要求设置礼县公立国民高等学堂,经批文下发后,改原礼县小学堂为陇南第一区公立第一学校(习称“大学堂”),民国九年,陇南镇守孔繁锦接甘督阎士麟指示,礼县设立教育局,在省地两级政府的委任下,委任赵肯堂为礼县首届教育局局长,任职期间,曾与礼县县长许以栗参修《礼县新志》,对学生传道授业,兴学育才,实绩卓著。 永兴乡龙槐人赵海镜(曾任礼县县长)就是他的学生,红河的北大学生王荩,后任礼县教育局局长、礼县中学校长,也是他的学生之一。 日寇入侵,军阀混战的年代,我祖父赵肯堂陪同许以栗同游祁山,融景生情,诗意来潮,在连年抗日,民不聊生的情景下,他写出了《游祁山》,诗句是:祁山故垒春草长,丞相祠堂娇如霜。三分鼎立砥柱石,潼悬显荫灵沉香。六出心存扶蜀汉,千秋报恨失荆襄。纶巾羽肩空劳想,龛乱无人继武乡。 诗情意味着日寇入侵,占领了国土东三省已成立伪满州国,山河破碎,南京大屠杀,欲望诸葛再世,收复河山,说明他爱国忧民的雄心壮志和爱国豪情!后来县长许以栗调任四川略阳后,他失去了知音,早就厌弃腐败,便辞归故里,他集思广益,继承他的老师赵熙瑞遗志,从事地方教育设私塾育才,于年兴建初立红河第一所小学,即“礼县向义乡第一中心国民学校”,德育成名学生难以记数,现在服务在全国各条战线上,报效祖国。 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这就是一代名师赵肯堂的实绩卓著,所谓桃李满门。 刻苦专研医德济世 晚年的我祖父赵肯堂,他精研医术悬壶济世,以行医为乐,刻苦专研。精于医、重以德,凡就诊遇家贫者,总以济世救人为旨,精心治疗、减免药费,梓里无不称善。他治病不拘泥成方,注重临床辨证,所炼制的“三黄丹”制恶疮、疗梅毒有奇效。乡邻士子、中川、花石、白莲、大山、草滩等地的患者,患下身溃烂,痛苦欲绝,经服此丹,速效康复,凡求医者,闻风络绎而至。 他生活简朴,为人正派,余暇,喜与农民共话桑麻,怜其疾苦。一次,礼县县长郭耀如来访,迎进了他的书屋“尚友斋”,茶话间:上了一碟小菜“宽苑炒鸡蛋”,郭县长认出这是苜蓿芽炒鸡蛋,随口问到:老师,这是什么菜这么好吃?老师回答说:“宽苑啊!”县长明知这是牲畜饲料“苜蓿”,故意装不知,谈听老师如何回答,便问到:老师,这种“宽苑”的芽相当好吃,不知长大了还能食菜吗?老师微笑答到:“长大了也就瞎大了,无用。只能当柴草烧炕取暖罢了!”这一说把个县长弄得莫名其妙,只好翘指称赞“老师你知识渊博,学生何如啊!谢谢赐教!”后来,老师与县长的问答,成了红河街头的佳话,至今还流传着老师的话:“大了就瞎大了”。这就是老师说话的才学,当时如果说出“大了就是牲畜的饲料”,得罪了父母官如何了得,所以老师为了顾及县长的面子,用巧言妙语与县长交谈,让人回味。 家课训子孙荣获书香门第 红河古镇立一书斋“尚友斋”,主人正我我祖父赵肯堂,庭堂悬挂着一面匾额,上书四字“品重儒林”,传说是赵老师兴建红河公立小学,教育新知识、培养好公民,是由礼县县长邹维墨表彰赵老师特山的匾额,还有几行小字,“特翁先生,品重儒林,兴学育才,桃李满门”等话题。 匾额之下挂有中堂,诗句上写着:“翠竹林中景最幽,人生乐此更何求。数方白石堆云起,一道清泉接涧流。得趣猿猴堪共乐,忘机麋鹿可同游。红尘一任漫天台,高卧先生百不忧。”特山题。 还有一幅对联曰:“五色云中凰引凤,一经堂上祖贻孙。赵特山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教诲!“五色云”的含义:因为老师的父亲名含彩字庆云,“凰引凤”,凤是赵姓的传人,意思是凤求凰也,“一经堂”指他自己读过的经书,“祖贻孙”遗传后世儿孙,欲望儿孙继承他遗留下来的业绩。 可惜那面匾额,在解放后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中,由祖父暗示命人落下来,现在还有残片在下街“家佛堂”遗存于门页之中。中堂、对联在文革中寄存在王家崖,由王余才母亲保存至今。我曾为她题有“祖父真迹保存的恩德者的赞誉”。重新装裱,今挂在家中。 回忆童年,我12岁父亲早逝,休学放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学习劳动生产种田的农活,晚上与祖父为伴同眠。祖父教导说:尔虽休学,但农活闲余,教尔学点知识和文化。古人云:“无财非贫无业贫嘛,将来在社会上有一技之长,不至于受人下眼观也!”从此,每晚给他我教几句《幼学》,讲点医理、《汤头歌》等药物知识,为傅强后来的著述奠定了坚实的思想与生活基础。祖父所著长于议论,诗抄文集《尚友斋》,文风古朴雄健,他素喜书法,又教我划获学书,祖父每朝写大楷一页,其墨迹功底扎实,挥洒自如,隽秀而遒劲,但所留无几,直到病床不起才停笔墨,乡民大众都尊称“老师”,爱心抚育儿孙,严肃教育子弟,栽培我未成才。时至年,我已17周岁,祖国发展建设,拜别了祖父,走上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投身到刘家峡水电工程建设上。年农历10月噩耗传来,可怜祖父在自立的“尚友斋书屋”于年农历10月18日福寿全归,享年七十九岁与世长辞,而与我永别了!为吊祖父,草诗二首为念—— 斯人以乘黄鹤去,苑中空有尚友斋。 冷暖经年悔未询,玉山倾倒不回春。 每忆祖父言肺腑,谦和刚正性情人。 今后重阳成共忆,雁排人字写天坤。 尚友斋主入梦乡,名著佳作满屋香。 千秋硕范人皆仰,一代名师孰与侔。 桃李满园凭手育,吟旌高树赖心筹。 尖山高耸龙脉开,月落星明谒天台。 杨家寺诗词名家王柄敬题一首《缅怀外公赵特山》,呈现于此—— 书斋尚友依天台,乘鹤主人入梦来。 乳燕虽无夺锦意,寸心犹有报春怀。 豪英济世悬壶士,喜赋兴教选栋才。 公著诗文心血铸,芳如兰蕙满堂开。 不孝孙赵钋于年春节 ——收录于《祁山》红河作品专辑 作者简介: 赵钋(年10月19日——年7月21日),字元素,居住于礼县红河古镇后街一户耕读之家。童年在祖父赵肯堂抚育培养下攻读圣贤,十三岁弃学从农,承接了耕读家风。一生以农为乐,喜读诗歌,爱好文艺,在劳动之余,以书为伴,撰写诗文,吟唱秦腔,舒展情怀。博学多艺,学识渊博,生前为红河地区民间祭祀老年专业人员,应邀为方圆群众传礼转饭,以孝为先,弘扬儒家文化,教化众生。晚年坚持不懈,努力学习,笔耕不辍,生前有大量诗文作品发表于多种刊物,晚年著有作品集《尚友斋续集》、自传《我最艰苦的一生》。年被中国科技财富杂志社、中国基层党建网评为“年共和国杰出贡献人才”并授予“中国骄傲之星”荣誉称号。年7月21日病逝家中。 往期精彩回顾 说古谈今话红河/◆赵琪伟 天台山,我的诗意高地(组诗)/◆张中定 致女儿的一封信/◆杨福勤 王荩在北大的日子/◆董伟 秦理斌书法艺术作品/◆秦理斌 王亚洲书画艺术作品/◆王亚洲 秦皇湖掠影/◆王小石 浅谈礼县红河的民间泥塑艺术/◆吕铎 张东强书画作品/◆张东强 红河小调黑社火史话/◆赵全忠 赵林书法艺术作品/◆赵林 青春(外两首)/◆岳小丽 诗书济世赵符瑞/◆赵全忠 魏文纪书法艺术作品/◆魏文纪 赵世才、赵珺父子泥塑艺术作品/◆赵世才、赵珺 赵甲斌工艺美术作品/◆赵甲斌 话说红河里/◆赵文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