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吟(三章) 王猛仁[河南] 红河恋 我的元气恐已凋蔽。 试图借一些遥远而徒劳的尝试为诗歌取暖。 甚至,常常随着一阵绿风,一首令人窒息的小诗,流连于滇南天宇的绿色光辉。 先前,走过的路途虽然晦暗枝柯,内心的狂飙也曾受到世俗的侵凌,但种种哀怨的泪珠,经过时间的加工,终于酿造出了陶然梦境,让一只奋飞的倦鸟天天喧哗鼓噪。 露水是晶莹的宝石,梦中也有胀痛的祈涛。 沿着远方炊烟指示的方向,似乎每一个音符都染上夕阳的微醉,滋润着我们与日俱增的匍伏与渴望。 我已经从痴迷的昏睡中渐渐清醒。 那山间的泥沼、枯树、茅屋、峭石、红土,将一种作为异客的情感,悄悄地酿在岁月的陶罐里,期待春花初绽的三月,隆盛开启。 许多经历都被认为是一场传奇。 包括涌溢的泪水、无言的感谢以及隐秘的欢聚。 哪料一句慢慢吞吞的呓语,抑或一个诱人的晚钟鸣奏,便会扰乱大地的绚丽星辰。 我的丹田玉谷已被淋透。 谁来以赪红的霞彩烘染你的颜容? 种在心底的清音妙曲,养育了长流不息的红河。 而种置在山上的嗫嚅与柔婉的音调,宛然融入了栩栩犹存的梦境,用另外一种起伏不定的姿势,撞响我沐着满月的璀璨。 一袭狂躁的奔腾,飒然逼近。沁入沉默了千年的岩面。 心,不再沉默,伴伴索索地喃喃,遥远但永远清晰的往事。 红河陶 琥珀般的记忆,演奏着柔曼的心魂之曲。峭拔的山水,孕育在冬天的眸子里。还来不及展示,就被一场盛大的暖流,冲缺了壮硕的梦,沿着巨壑延伸而下—— 泊岸在哪里?翅声在哪里?是谁让艳阳以虹霓装扮你们? 最初的陶器,五颜六色,光洁如玉,偎傍着千年不动的大山,在一个个深隧的古瓷矿里守望着翩然而至的远客。 经历窑炼的淘洗,铸成挥之不动的纹路,告别苍苔斑驳的沟沟坎坎,穿越澄湛、浩瀚的的晴空,进入寻常百姓人家。 一生醉心紫陶的人,听不见鸟鸣,看不到星辰,仿佛飘浮在梦里,天天画满旭日的掌声。 渴望烧制一份精美的艺术珍品,让酣畅淋漓的快乐,撩拨我,纠缠我,让凝聚起来的轻柔的呼吸,像氤氲馥郁的祥云拔地而起,来支撑我们平凡的绿茸茸的生活。 红河是独一无二的。 雍容华贵的紫陶也是独一无二的。 大地,正万籁同声,将一种瑰丽的景象赞美。 红河田 你以庄重的目光,向我射来瑰异的一瞥。 我们在花草蒙茸的路上,乘煦煦微风,直抵亦真亦幻的灵境。 旋转。起伏。跳荡。着魔。敬奉。 只把颤抖的思绪和潋滟的沧波掳走,在溜滑险陡的半山坡上,合成浩浩天风的庄严。 与裙罗丹纱,与齐刷刷的目光,一起趁夜,吻遍晨曦微泛的红晕,静听鸣禽的夜歌。 一切不易表达的情绪,却轻易地挂在脸上,粉饰了我尚未褪却的早岁恋情。 步入冬天的万象物候,总有飘零仙踪踏花而去,辗转了空谷断岩。守候,握拳,摸爬。 一粒种籽从唇纹惊醒,把受惊颤栗的额遮掩,露出了荣光灿烂的神情。 到处都有被踏倒的写真,到处都是轻狂、多变、任性的雄姿。 一层一层的梯田漫过来,得意洋洋的,似油画,似国画,似水粉画。 有时,微风吹过,又似书法,似线条,似墨色,似情人脸上的一颗美人痣。 游客没有被大山垄断,如金似银的梯田站在半山腰上,与游客的视线竞相沐浴之后,便去叩春天的门扉。 一声声,一次次,一阵阵,去吹山民和哈尼族少女的惊喜。 他们天天出没在大山里,看炊烟在田埂上升起,看稻穗在噼哩中爆发清香。 然后,深深侵入心里,怡然伸展,晶亮得如同阳光下的宝石。 有多少中外游人不召自来,阻留不住的思绪,和忽来忽去的幻想,一并优美地匍匐着,与割倒的稻谷一样,静待,母亲来抱。 王猛仁,笔名甘木,年生,河南扶沟人。河南省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理事、中外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诗作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星星》《中国诗歌》等刊发表。荣获《诗刊》社主办的“伊帕尔汗杯”全国爱情诗大奖赛优秀奖、《诗歌月刊》主办的全国第二届“新神采杯”爱情诗大奖赛特别金奖、《莽原》文学奖,《诗歌月刊》年度散文诗奖,连续四届获周口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年获“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作家”称号。著有《养拙堂文存》(九卷)。 订阅:可点击本文标题下方的“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链接直接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的医院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