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李白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经崛起过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封建制帝国——秦。秦帝国的前身,是战国时期(公元前-年)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中心的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实际上秦人先祖开基创业的基地源头在现今甘肃省天水市与陇南市接临的礼县东北部地区。 秦人先祖早在殷商时期就已为商王室负责乘御工作,“自太戊一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名显,遂为诸侯。”(《史记·秦本纪》),至中潏时,“在西戎,保西垂”,开始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但是,在西周早期,秦人先祖保有的西垂地区周边曾居住着一些叫“戎”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称为西戎。西戎内部又有犬戎、邽戎、邽翼戎之分。犬戎大部居住在现甘肃省西和县和礼县西南一带,邽戎居住在天水一带,邽翼戎居甘谷、秦安一带。西戎是一个强悍好战、常以干戈侵扰其他部落的民族。西戎族不但在威胁周王室的安全,也曾数度攻伐西垂。在三百多年的时间内,秦人先祖与周边戎人时战时和。矛盾最激烈时,西戎曾攻破秦都邑犬丘,并杀害秦部落首领秦仲。但是秦人在周王室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攻伐征战,大破西戎,至襄公时,终于被周平王封为诸侯,开始建立国家。从史料记载看,在这一创业阶段,非子、秦仲、庄公、襄公直至文公,一直都以西垂的犬丘为根据地。从史料和当时周边的环境来分析,西垂是秦部落势力范围的泛称,并非是部分学者断定的特称,而犬丘应当是一个具体的地名。那么犬丘的具体位置到底在什么地方呢?天水、清水、西和等市县的史志工作者出于编写本市县历史沿革的需要,曾一度将其纳入本市县范围。礼县县志办康世荣先生在《秦都邑西垂故址探源》一文中将最早的秦都邑定位在礼县红河乡境内的天台山麓。近年来,随着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的发掘和研究,又有学者支持犬丘在大堡子山秦公墓以东的永兴镇附近的观点。笔者在研究各家学说的基础上认为,犬丘在天水,清水、西和境内的说法似乎不能成立,在礼县永兴镇附近和红河乡境内的观点也不全面。 我们知道,秦人的先祖中潏“在西戎,保西垂”是在商纣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而秦襄公受封始国是在周平王时期(约公元前年),这其中间隔近三百年的时间,在将近三百年的时间内秦人由一个小部落发展壮大成为一个诸侯国,其间与周围的戎人不断发生战争,历经了一个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渐变过程。在这个渐变的过程中,随着势力范围的扩大和政治、经济的需要,秦人的都邑必然经过了数度迁徙。这一点,康世荣先生在《近年来秦国发祥地研究动态》一文中曾引用已故张传熙教授的观点做了论证。张教授把秦国都邑的迁徙按时间先后分为四地:一为西垂发祥地的都邑,位于礼县东北部;二十非子始封都邑,位于张川县境内;三为庄、襄、文公的都邑,返回西垂桑梓之地;四为湃渭及雍;五为咸阳。从时间顺序来看,“犬丘”“西犬丘”“秦”“西垂宫”,秦人都做过都邑,但不是同一个地方。《史记·秦本纪》载,秦人先祖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湃渭间,马大藩息。”非子牧马有功,受到周孝王的嘉奖,让他继承了舜时赐给他的祖先伯翳的“嬴”姓,号称秦嬴,将现今天水市以北的秦安、清水、张川一带封给了他,称为秦地,并建立都邑,作为周王朝的附庸。既然犬丘人能及时地将非子善养马的情况报告给周孝王,犬丘地应与周王室都邑“镐”较近。所以,非子居的犬丘应当在湃渭间的清水,张川一带。当时的秦仅仅是一个附庸,势力并不大,后来周厉王无道,诸侯叛乱,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秦人的地盘全部丢失。周宣王即位后,封非子的曾孙秦仲为大夫,命他伐西戎,这次又遭失败,秦仲被西戎杀害。周宣王七年,召秦仲的儿子庄公兄弟五人,发兵七千再伐西戎,终于取得了胜利,并收复了所有的失地。宣王封庄公为西垂大夫。从此,庄公便据守在了祖先居住过的西犬丘。庄公在西犬丘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名世父,世父立志报戎人杀害祖父的仇恨,将王位让给了弟弟襄公。襄公二年,戎人围犬丘,世父带兵迎击,被戎人俘虏,一年后又放回。后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诸侯反叛,西戎、犬戎与申侯联合伐周,杀幽王于骊山下,而秦襄公带兵救周,立了很大的功劳。后来周平王为避戎人的侵扰东迁洛邑,襄公又带兵护送,周平王于是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襄公于是始国。这就是历史上秦国的开端。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秦仲为首领时,戎人势力十分强大,在力量、地形都不利的封地“秦”,秦人根本无招架之力,结果被消灭,因此当周宣王支持庄公兄弟“与兵七千、使伐西戎,破之。”之后,庄公选择了回到先祖发迹的“其故西犬丘”来发展。这个西犬丘,应该就是康先生在前文中论证的礼县红河乡境内的秦人最早都邑。 秦庄公在取胜后为何又回到了西犬丘呢?一者,这里是先祖最初发迹的地方,是自己的老家,有雄厚的群众基础;二者这里气候适宜,农业和牧业都较发达,便于休养生息,秣马厉兵,积蓄力量;第三,也是重要的一个条件,这里地形河川开阔,周围群山环绕,,西南、西北、东北、三面山岭重叠,林木茂盛,地形封闭,唯东南的峡谷可通外界。其峡谷最窄处(现红河水库坝基处)宽仅百余米,又有峁水河倾泻而下,是一道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只要守住谷口,外敌便不能侵入。所以,在当时周王室都惧怕戎人侵袭不得不迁都洛邑的情况下,秦庄公选择回老家西犬丘据险而守是顺理成章的。犬丘邑后倚的天台山四面陡峭,山顶平坦,退一步讲,即便戎人攻入西犬丘,在天台山据守戎人是不易攻破的。 之后,庄公的儿子襄公以西犬丘为根据地,并在天台山建畤祠上帝以求神灵保佑。随着积蓄力量的不断强大,襄公出兵讨伐戎人,向东北扩展,直至岐地。这时秦人的势力逐渐强大,消灭了临近的戎人,疆域扩大,在此情况下,襄公极有可能走出地域狭小的西犬丘地,又在地域宽广的永兴或现礼县城内设都邑,建西垂宫,并选择了大堡子山作为陵寝地。因此,追根溯源,红河为千古秦源当为不谬。 ——辑录于赵海真《漫话红河》 作者简介 赵海真,礼县红河镇人。热爱文学,业余时多有创作。热衷于家乡文化,长期搜集整理地方人文风俗资料,编有内容丰富的《漫话红河》一书 往期精彩回顾 说古谈今话红河/◆赵琪伟 天台山,我的诗意高地(组诗)/◆张中定 致女儿的一封信/◆杨福勤 王荩在北大的日子/◆董伟 秦理斌书法艺术作品/◆秦理斌 王亚洲书画艺术作品/◆王亚洲 秦皇湖掠影/◆王小石 浅谈礼县红河的民间泥塑艺术/◆吕铎 张东强书画作品/◆张东强 红河小调黑社火史话/◆赵全忠 赵林书法艺术作品/◆赵林 青春(外两首)/◆岳小丽 诗书济世赵符瑞/◆赵全忠 魏文纪书法艺术作品/◆魏文纪 赵世才、赵珺父子泥塑艺术作品/◆赵世才、赵珺 赵甲斌工艺美术作品/◆赵甲斌 话说红河里/◆赵文博 我的祖父:一代名师赵肯堂/◆赵 钋 赵宏书画根雕泥塑作品/◆赵宏 赵维广诗词作品/◆赵维广 刘永强书法艺术作品/◆刘永强 漫话红河民间祭祀/◆赵维广 红河高台——陇南民间艺术的奇葩/◆赵琪伟 无尽的思念——怀念我的兄长赵重廷/◆赵重魁 张首文书法艺术作品/◆张首文 红河村水磨史话/◆赵全忠 诗题红河/◆赵康怀 王小石摄影作品/◆王小石 诗两首/◆刘小龙 董伟书法艺术作品/◆董伟 张迁书法习作欣赏/◆张迁 父亲(外三首)/◆赵宏 红河灯杆社火史话/◆赵瑞翔 张永琪书法/◆张永琪 历史的烙印/◆赵重魁 王瑜书法艺术作品欣赏/◆王瑜 刘福盆唢呐曲牌《永寿安》表演视频/◆刘福盆 菜籽沟皮影戏史话/◆杨福勤 金台山翁小传/◆张云石 先君子行述补要/◆王荩 篆书心经/◆王荩 夜半霜飞惊梦冷,秋深月照落窗寒/◆王小石 费永杰泥塑作品 春节红河镇高台演出精彩掠影 WELCOMETOHONGHE大美红河欢迎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