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云南省红河州的个旧市,这个城市的中心区域,在一个山凹里。这里曾经有过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个城市的生存于发展,是因为这里有锡矿的存在。有史料记载,从康熙年间就有人来这里挖矿,此后特别是到了光绪年间,更多的淘金者来到这里,由此时起,车水马龙的个旧演变成了一座城市,这里是一个移民城市了,这里是世界的锡都个旧。

个旧历史上就建有矿王殿,供奉矿王之神位,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传说中的赵天爵,个旧人称挖锡矿的赵老祖公,他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人物。。。现在的个旧城里还有供奉着他的塑像。

邱汝霖字用之,(—),石屏羊街人,他的家族自清朝嘉庆年间起,是做织染纺织和刀烟生意的。他13岁时由父母包办,他与16岁的杨氏少女第一次成婚。这就是古老中国的婚配文化中“女大三抱金砖”的真实写照。并且在14岁的时候,他们夫妻有了第一个儿子邱遇安。结婚以后,邱汝霖的大多时间在私塾里念书。他那望子成龙的父母,指望他将来去考一个功名,光宗耀祖。他是读过书的人,不太相信迷信,但他也会烧香拜佛,他更崇尚“三十而立”的说法。

光绪年间的年,他的家里有一批麻袋需要送到个旧,出发的这一天早上,由于天公不作美,天上下起了大雨,但交货时间就要到了,而且之前已经收了买方的订金。由于下雨,之前说好的其他几个马帮队员不愿意去了,出发前又有邱汝霖的长子邱遇安加入进了马帮队伍。邱汝霖卸下了与订货无关的其它货物,在大清光绪年间的这个雨季天里,他们五个人头上戴着竹皮编制的大檐雨帽,身上挂着挡雨的棕树皮髪蓑衣,带上火铳枪和刀具,他们五个人牵着托运着这一批麻布口袋的马匹,冒着大雨启程出发了。

一路上他们在风雨中艰难地翻越过一座座崇山峻岭,穿过过一条条泥泞的山间小道。一路走来的路途中,分别有在不同的地点的两处马店里歇息。到了第三天下午,他们按约定的时间把这一批麻布口袋运送到了个旧,这时已经是旁晚时分。交货的时候,订货方为他们诚实守信、冒雨而来的精神所感动,请他们五人吃了一餐饭。货主陪同他们一起吃饭,他们边吃饭边聊天,在这当中,他们知道了这些人在个旧老鹰山上采矿,他们定制的麻布口袋是用来装锡矿砂的。

那个时候个旧老鹰山的山峰的峭壁上有山鹰在这里做窝,且山鹰经常在个旧上空盘旋,当地人称此山为老鹰山,后来由于山鹰的消失,后来的个旧人改称这里为老阴山,其对面的山脉称为老阳山。

有着敏锐的观察和学习能力的邱汝霖,他虚心向锡矿开采的先驱们,询问了这里的有关事项,当他问到怎样找寻矿源的时候,这人回答说:做这事全靠个人的运气,以及个人与生俱来的造化等等。如此这般的说法犹如玄天幻语,难以理解。其余的人都认为这只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吃饭时候的普通闲聊。这个时候的状况对邱汝霖来说可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临走时的邱汝霖,他顺便在采矿的先驱们这里,他要了两把锡矿砂,放在了自己的口袋里。

这一天晚上,他们五个人以及马匹,留宿在个旧的一间马店里。这天晚上,个旧依然下着雨,邱汝霖对儿子说: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们应该也能做到,至少得去尝试一下。他决定暂时不急着回羊街,父子俩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去试一下运气。第二天他们五个人带有防身用的武器,他们骑在马上、或不时牵着马,沿着老鹰山顺沿山脉转悠,他企图寻找锡矿的矿源。

在荒山野岭中找路、走路、记路甚至辨别方向,这绝对是马帮们的强项。他们五个人在没人走过的荒野中找寻着自己的运气。第三天中午的大雨过后,当他们走到已经距离个旧城区较远地方。在路过这里山中一片山坡灌木丛的时候,这里散发有一种特别的气味,在一处雨水冲刷过后的边坡地表面,这里有异样的泥浆流淌出来。他们下马后用刀把这里的杂草扒开,刨开表面层的土壤,这里露出了隐藏在下面的那些异样的砂土,邱汝霖从口袋里拿出从买麻布口袋的人那儿要来的锡矿砂样品,他开始进行比对,他用自己的鼻子轮换闻着这些砂土,并进行颜色和气味的比较,邱汝霖初步认定,这里的杂草和土壤下面的砂土,应该就是锡矿砂。这五个来着石屏县羊街村的年轻男人,他们似乎可以算做是运气好、有造化的人了。他们百感交集,这里就是一个锡矿砂的源头,而且还是一片露天矿区。

在那个时代的人,称有锡矿源的地方为银头,之所以称为银头,这是因为开初在这里采矿的先驱们开初是以采集银矿为主,但这里的矿物质含银量太少,而锡矿含量丰富,但一直就习惯性地称有锡矿的地点为银头。

邱汝霖跪在这片荒山野岭的地面上,他真诚地祈求老天保佑、马到成功!他就此决定:无论成败,都要在此山此地里拼搏一次。他向各位叙述了自己的想法,大家都同意了他的意见;他按照中国民间传统“见者有份”的习俗,也就是说,一起从石屏老家出来的胡曾白、李文宪、李瑞这三位前辈,分别也都算作是在这里开矿的合伙人之一。他们都是来着农村,说到开荒挖地,他们即刻就评估了在这片土地,这里至少可以有上百人在这里同时开挖,接下来找挖地的农民就更不成问题了。

他们随之取走了从这里的浅表层土壤下面取出来一些样品砂土,临走时他们掩盖了在这里刨过的痕迹。接下来他们去到个旧城边的老鹰山顶上,去到了正在开采的矿区,他们找到采矿的工头(上前人),进一步确认了自己找到的矿砂。这一次他们五个人在个旧住了几天,到处打探有关锡矿开采以及销售的问题。接下来邱汝霖和胡曾白回石屏做准备工作,邱遇安及李文宪、李瑞三人留在个旧守候,并继续咨询有关方面的问题。

在留下来的三个人中,邱遇安是读书的人,他按照父亲的意思,向个旧清政府进行报备登记。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在个旧清政府清政府,这里的师爷把邱遇安这个名字“遇”字,改写城里地方方言中的同音“玉”字,由此有了邱玉安的写法。

有史料里把邱汝霖的“源裕昌”旗下把自己找到矿源的地方称为“大草皮尖”。在那个时代,这“大草皮”中的“皮”是当地方言的发音,应该写为“大草坪”。当时的大草皮尖是一个荒无人烟的山地,这地名叫什么谁也不知道,到了民国以后,又有一些人在这里的附近区域找到新的矿源,人们把这里叫“个旧老厂”。

邱汝霖开发个旧的“大草皮”尖矿区取得成功,这一年他三十岁,由此他彻底辍学了,从此到个旧发展工商业。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