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涛 新疆卷烟厂质量工程师,六西格玛黑带,国家卷烟感官评吸师,红云红河集团企业文化内训师,新疆卷烟厂工艺质量专家。 从事工艺质量工作15年,先后参与主抓各类改善项目例,担任攻关项目组长9次,其主导研究攻关的《提高热风加料机出口水分CPK》《提高红河牌号梗丝出丝率》《提高红河叶丝整丝率》《热风加料机“芝麻片”回掺使用新方法》等优秀课题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赞誉和好评。 牵头自主研发的《更换防爆灯的专用工具》的攻关项目,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多次代表工厂参加新疆自治区、云南中烟与红云红河集团的优秀QC成果发布会。 单位:红云红河集团新疆卷烟厂 提高梗丝出丝率课题背景:年是新疆卷烟厂精益改善提升年,制丝车间围绕精益物耗控制对全厂制丝线的所有控制节点进行全线排查,多次对过程损耗控制进行测评分析,数据分析时发现梗丝出丝率平均为88.6%,其中出梗丝率达到90%以上的批次占比8.6%,说明该指标距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而且梗丝出丝率也是影响单箱耗烟叶的重要因素。原因分析:1.年3月,开展了一次内部过程物耗测评,测评结果发现:梗丝风选梗签量占总物耗的58.4%,梗丝加香前筛分物重量占总物耗的34%,说明切梗丝过程中的跑梗较多以及梗丝的抗加工能力较弱是影响梗丝出丝率的主要根源。2.小组成员应用头脑风暴法总结整理了8个末端因子,分别为:切梗丝水分小、梗丝风选频率设定值高、切丝机刀门压力小、切丝机刀辊转速低、压梗机雾化水压大、梗条三蒸工作蒸汽压力大、切丝前梗条温度高、梗条二蒸水分控制批间差异大。3.要因确定:通过回归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双样本T分析、配对T分析,证明了6个要因,分别是切丝水分小、梗丝风选频率设定值高、切丝机刀门压力小、压梗机雾化水压大、梗条三蒸工作蒸汽压力大、梗条二蒸水分控制批间差异大。方法对策:1.对梗条二蒸设备自动加水控制系统重新进行程序设计,实现了定量恒定加水控制,研究并成功设计了恒定加水流量的计算方法,使切梗丝水分稳定性和准确性完全达到工艺要求。2.在压梗机出口相距2米处的皮带机进料端口安装风量为m3/min的风机,使梗条温度平均降低5.7℃,并使梗条表面果胶层固化,降低了梗条在切丝机铜排链压力下产生打滑位移、跑梗现象。3.对梗条二蒸出料水分根据牌号不同设定不同的加水流量,使切梗丝水分最终达到32%±1%。4.确定了以下因子的参数:对梗丝风选频率固定到34HZ、切丝机刀门压力固定到0.5Mpa、压梗机雾化水压固定到0.Mpa、梗条三蒸工作蒸汽压力固定到0.2Mpa。项目成效:项目完成后,梗丝出丝率由88.6%提高到93.2%,节约的成品梗丝最终用于烟丝掺配中,可视为烟丝价格进行计算。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