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日报全媒体记者丨常玉选 文/图 责编丨吴富水 俗话说“十年辛苦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疾病一向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因素。对此,红河县乐育镇龙车村委会阿布村的李崩发深有体会。自年得了肾功能衰竭尿毒证、肾性高血压后,他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下子跌入了贫困群体,“我赶上了好时代,要不是政策好,我家的日子早就过不下去了,我也活不到今天。” 为了打掉横亘在脱贫攻坚征程上“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的“拦路虎”,红河县坚决贯彻落实省、州关于打赢脱贫攻坚的战略布署和州卫计委对健康扶贫工作的要求,将健康扶贫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进一步加大健康扶贫工作力度,通过新农合报销、大病保险、困难救助、先诊疗后付费及全面规划实施健康扶贫行动计划,积极为贫困人群构建健康扶贫的医疗保障,在这片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从根本上破解因病致贫返贫难题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为民忧 为民谋 政府伸出救援手 健全领导小组是健康扶贫工作要求得以落实的有力保障。该县成立了以主管副县长为组长,人社局、民政局、财政局等15个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健康扶贫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卫计局设办公室;成立了健康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4名专职人员、3名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扶贫的常态工作,为该县健康扶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设在红河县卫生局内的红河县健康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内,有条不紊地摞放着一整套关于健康扶贫配套工作方案:《红河县健康扶贫及健康红河行动计划(—年)》《红河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动态管理工作方案》《红河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方案》《红河县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红河县健康扶贫30条措施实施》等。 为了确保了健康扶贫工作全面有序推进,全县组建了13支乡镇督查指导组,对13个乡镇动态管理工作进行全过程督查指导。有了以上措施,该县制定的工作方案,全部在县域内的各定点医疗机构得到严格执行。 精准识别贫困户是健康扶贫的前提。年6月以来,红河县紧紧围绕省、州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工作安排部署,全面推进贫困对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工作。全县成立了县乡动态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严格组织开展了比对新农合系统、基本公卫系统、国办系统,进村入户筛查、专家审定环节的工作,精准识别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对象。 经过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红河县因病致贫户户,因病致贫人数人,患病数大病人,慢病人。李崩发就是被识别出的因病致贫对象之一。 落实“四重保障?” 增强困难群众获得感 阿布村的李崩发是不幸的,但从赶上了健康扶贫政策的角度来说,他也是幸运的。 李崩发两个孩子还未成年,自己一直在外打工维持全家生计。年7月,医院查出了肾病综合症。因住不起院,就回家靠吃草药治疗。到了年6月,病情转化成了肾功能衰竭尿毒证、肾性高血压,随即进行了肾透析。面对高额的医疗费用,他住了4天院就出院了。从此,每月要透析4次,花费多元,还要吃元的药,每月花费近1万元。李崩发想到了政府,于是,他向镇里说明了贫困情况。随即,他家被列为贫困户。现在透析一次“加上路费、针水、饭钱”才花费元。 他拿出年2月8日至23医院出具的一份住院收费票据让记者看,这次住院共花费.86元,在享受了起付线元、实施医疗救助.24元、兜底保障.68元、统筹支付.32元之后,现金支付显示为.49元。也就是说,住院花费了5万多元,自己仅出了5千多元。现在,李崩发和县里其他肾病需要透析的患者,医院肾病科室进行集中救治。 “在生活的道路上,疾病等灾难是躲在路边的恶魔,它可能随时跳出来咬人一口,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也不例外。而新农合能为他们分担生病后的医疗负担,所以,他们一定要交纳新农合。”健康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分析,贫困户加入新农合十分必要。但是,贫困人口的每一分钱,都能掰成两半花,怎么办?“按照政策,就只能拿县财政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额代缴他们的钱款。”年,该县财政就代缴人,其中已脱贫人,未脱贫人,实现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率、大病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 普通门诊方面,一般诊疗费个人自付部分由基本医保全额报销,年度最高报销限额比其他城乡居民提高5个百分点,从元提高到元;特殊慢性病门诊方面,把28种疾病列入特殊慢性病门诊的管理,其中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症、终末期肾病等3种疾病报销比例达到90%,其余25种疾病报销比例达到80%。住院方面,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比其他城乡居民县、乡级提高5%,省、州级提高10%。即:乡镇医疗机构不设起付线,报销比例95%;县级医疗机构起付费元,报销比例85%;州级医疗机构起付费元,报销比例70%;省级医疗机构起付费元,报销比例70%。对符合转诊转院规范,到县域外住院的,单人单次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不低于70%。 落实大病保险倾斜政策。医疗费用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从0元调整为0元,年度报销限额从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提高50%,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比其他城乡居民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70%。 实施医疗救助和兜底保障。该县制定了医疗救助和兜底保障工作案,落实起动兜底保障资金万元,指定县人社局管理兜底保障资金,并开设兜底保障专户,医院救治情况进行拨付兜底保障资金。 实施大病专项集中救治。该县制定下发《红河县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对患9类15种大病的建档立医院进行集中救治,救治费用实际报销达到85%(重性精神病和终末期肾病实际报销90%),救治覆盖行政区域内所有贫困地区;对符合手术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救治。 夯实服务平台 构建医疗扶贫“绿色通道” 医院住院的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住院前都没交纳住院费。因为,该县实行了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机制。 该县按照红河州卫计委、州民政局、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转发省卫生计生委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实施方案的通知》贯彻落实,县内所有定点机构均开通绿色通道、一站式服务窗口,实行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时,持社会保障卡、有效身份证件办理入院手续,并与医疗机构签订先诊疗后付费协议,无需缴纳住院押金,直接住院治疗。对确有困难,出院时无法一次性结清自付费用的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与医疗机构签订先诊疗后付费延期(分期)还款协议,办理出院手续,“虽然有人一次拿不出自付部分,但一段时间之后,全部都来送钱了。”医院院长介绍,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的比例达到%。 定点医疗机构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通“一站式”即时结报。该县通过召开以县人社会局、财政局、民政局、卫计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联席会议,推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兜底保障实现“一站式”即时结算。县域内各定点医疗机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通绿色通道,设立便民门诊,设立专用病房,设立即时结报窗口,指定专(兼)职工作人员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结算医疗费用,通过信息系统计算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兜底保障等政策报销补偿金额后,对各类报销补偿资金统一进行垫付,患者只需缴清个人自付费用。联席会议要求县医保经办机构按月预算补偿资金、县财政局及民政局按预算每月进行拨付,年度内实际发生的费用拨付率不低于85%,保障“一站式”即时结算工作顺利开展。 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医院派驻医生。 该县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时,着力推进县乡村医疗共同体建设。该县制定出台了《红河县县、乡、村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医疗共同体,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积极开展按人头打包付费试点,按照“超支自负,结余留用”的原则,将区域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兜底保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等资金统一打包给医院,医院负责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或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推进落实“三个一”工程。该县按照脱贫摘帽的相关要求积极推进落实“三个一”工程,医院医院标准,打造医院妇科、儿科重点专科,县医院妇产科及老年康复项目科研、环评等前期工作已完成并通过评审,对4个卫生院进行了改扩建,全县13个乡镇卫生院硬件设施已达到标准化卫生院的建设要求。记者在乐育镇卫生院看到,该医院还设了完全中式装修的中医科,理疗仪、远红外线烤灯、牵引床等设备一应俱全,2名中医师坐诊。 同时,该县还自筹资金万元,对村卫生室进行新建或扩建,91个行政村卫生室均达到标准化。并提升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向组延伸工作,在距离现有卫生室就医路程远在1个小时及人口多在户以上的自然村,进行卫生屋建设,全县共计划建盖77个,目前已经建盖完成51个,33个已投入使用,下一步将计划完成26个,争取在全县脱贫摘帽时完成“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组卫生屋”四位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网全覆盖,逐步形成“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就医格局;有效缓解我县“就近就地能看病”的问题。 提高县域内诊疗比例。该县强化健康扶贫人才综合培养,认真落实对口帮扶工作,医院的合作,医院下派医生驻医院工作;从县级各医疗机构抽调下派医务人员支援乡卫生院。同时,医院还要选派医务人员外出培训学习,记者在乐育镇卫生院了解到,医院跟班学习2年的就有1人;免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乐育镇卫生院也有1名3年定向生,医院跟班学习。 该县还全面落实“乡镇卫生院将收支结余部分的60%用于改善职工福利,完善激励机制拴心留人,促进基层卫生人员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县域内首诊比例在不断提高,县域内首诊比例达到90%,县域内医保基金支付率达到70%。 在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方面,该县又按照《红河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放健康卡,组织91个医生服务团队开展签约服务。年,全县已签约服务人员人,签约覆盖率62.77%,已完成年度目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人,签约率达到%。 对慢性病老年人的管理,该县也是下了大力气。该县对已经核准的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肺结核等患者,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慢病管理、健康咨询和中医干预等综合服务。年核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率81.00%,患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率91.06%,患肺结核管理率93.00%,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档人数规范化管理率90.08%。65岁以上老年人规范化管理率97.00%。贫困县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出生缺陷发生率均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