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治白癜风天津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618889.html

“没有等出来的美丽,只有干出来的精彩。”“十三五”期间,个旧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和市长为双组长的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全局工作聚焦脱贫攻坚、重点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目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方法聚焦“户户清”的“四个聚焦”工作思路,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形成“所有部门都是扶贫部门、所有干部都是扶贫干部”的责任体制,建立“为民解困”清单,把群众最忧、最急、最怨的问题一条条梳理、一条条落实,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脱贫攻坚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

大屯易地扶贫搬迁点大屯幸福小区(苏韵秋摄)

压实工作责任

变“要我担当”为“主动担当”

个旧市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脱贫”的工作责任,市委以上率下,强化政治担当,把责任体系建设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增压阀,作为激发扶贫干部内生动力的力量之源,各级各部门明责履职,强化作风、扛稳责任,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机制体系,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我扶贫、我担当、我争先”的良好格局。

充分激发扶贫干部内生动力,变“要我担当”为“主动担当”

在建立长效机制的同时,该市进一步明晰工作思路,建立县处级领导脱贫攻坚挂包乡镇、村工作机制,全市处级领导干部分别挂包9个乡(镇、街道)、30个贫困村和49个非贫困村,名帮扶干部挂包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拧紧责任链条,带领贫困群众攻堡垒、拔穷根。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考核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推进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能上能下。

汇聚工作合力

 变“单兵作战”为“握指成拳”

个旧市积极整合各方力量,坚持社会帮扶成效在一线体现,资源物资向一线集聚,人才队伍到一线汇聚,握指成拳,凝聚起强大的攻坚合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社会保障。

个旧市举行消费扶贫展销会

  

该市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组织广大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全市家企业结对帮扶79个村委会,除了资金的帮扶,还帮助结对村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自年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以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及物资共余万元。年共开展“消费扶贫”农特产品推介、展销活动6次,参加活动的龙头企业、乡(镇、街道)合作社、电商等达52家次,现场销售金额及形成订单共70余万元。共认定扶贫产品10个,其中,9个产品已被列入国务院《全国扶贫产品目录》(第三批),1个产品正在申报中。通过产品推介会等系列活动,兴起从党委、政府到有关部门,从企业到贫困村、贫困群众共同登台,合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的热潮。

个旧市举行消费扶贫展销会

在年下派15名新农村队员的基础上,该市陆续选派名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其中59名“第一书记”,共人次开展驻村工作,有序组织全市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基层党员干部学习脱贫攻坚相关知识,增强扶贫干部对脱贫攻坚政策的把握和谋事干事能力,认真开展“大走访”“三讲三评”等帮扶工作,走访群众人次,积极协调项目个,协调各类帮扶资金万余元,帮助贫困村改善道路交通、水利设施、路灯、垃圾池等基础设施,解决实际问题个,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抓好政策落实

 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个旧市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上下足“绣花”功夫,因村施策、因产施策、因人施策,全力抓好教育、健康、住房、饮水等行业扶贫政策落实,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成果真实。

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宣传相关政策

该市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脱贫发展的根本之策,着力补齐产业扶贫政策短板,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菜单式产业扶持,同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62个,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组建个旧市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选聘产业发展指导员共计名,开展“送教上门”,并到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围绕特色种植养殖,扶持马铃薯、烤烟、甘蔗等重点产业,发展种植粮经作物.02亩、果林.56亩、中药材.74亩,养殖猪、牛、羊等头,禽类羽,蜜蜂箱。

大屯幸福社区就业岗位推介会送岗上门

通过劳务输出、扶贫车间吸纳、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安置、创业贷款扶持带动等渠道,鼓励贫困劳动力积极就业。个旧市全面落实贫困劳动力参加职业培训的生活费补贴和交通费补贴,先后累计开发就业扶贫车间19个,目前保留7家,累计吸纳贫困劳动力人次,共发放扶贫车间吸纳就业补贴15.2万元;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大屯易地扶贫搬迁点公益性岗位73个),累计开展农村劳动力各类培训人次。年,全市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全面完成“一个超过,两个不低于”的目标任务。

幸福小区就业培训

紧紧围绕“义务教育有保障”工作目标,不断夯实教育扶贫基础,从严从实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十三五”期间,该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年辍学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实现了控辍保学动态“清零”目标。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从学前到大学资助“全覆盖”,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

  

该市全力落实健康扶贫,强化医疗保障倾斜机制,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市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执行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确保贫困群众看得起病、有地方看病。

开展义诊活动   

按照“安全稳固、遮风避雨”的要求,该市投入各级改造补助资金1.5亿余元,全面完成户上级下达农村危房改造目标任务,全市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非4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蔓耗镇团结村安置区

 

坚持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底线任务,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进一步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切实保障农村居民用水安全。年至年,累计投入农村饮水资金万余元,改造配套供水工程89件,巩固提升了11.19万农村人口的供水保障水平,到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补齐民生短板

变“见子打子”为“面面俱到”

个旧市认真执行城乡低保、特困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政策,大力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强弱项,把扶贫工作真正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冷墩新村(梁荣生摄)

 

打通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年以来,个旧市提升改造农村公路.68公里,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整体部署,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制村通畅工程建设,到年年底实现了全市79个建制村%通硬化路。

村内道路硬化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村容村貌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现了全市自然村%通动力电、光纤宽带网络%覆盖、广播电视%覆盖。

家家户户通电、实现网落全覆盖

推进易地搬迁

变“普通安置”为“幸福示范”

易地扶贫搬迁是党中央确定的“五个一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程之一,是解决生存环境恶劣地区极度贫困问题的“治本”之策。个旧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要求,紧紧围绕“要搬谁、钱哪来、怎么搬、咋脱贫”4个问题,创新举措,用心用情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鸡街镇邦干村委会布底寨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张金华摄)

该市通过回购大屯街道公租房套.92平方米建设幸福小区,用于集中安置全市8个乡(镇、街道)户人,充分发挥大屯街道的区位优势,完善配套服务,社区医疗、水电路通信、“两污”处理设施、便民站、购物场所、物业管理等一应俱全,并根据搬迁群众习惯配套建设室外体育器材、文化活动场所等。通过做强产业就业、强化社会治理、树立时代新风,让贫困群众真正实现了从“山窝窝”搬进“幸福窝”,“幸福小区”也入选云南省脱贫攻坚50个先进案例。

易地扶贫搬迁点大屯幸福小区一角

易地搬迁有力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逐步能致富”;通过就业增收、扶贫车间增收、合作社带动增收、改变业态增收等手段,千方百计拓宽易地搬迁群众的增收渠道,搬迁点面貌焕然一新,搬迁群众既安居又乐业。

正视问题整改

 变“问题清单”为“满意指数”

针对历次省、州考核、评估和巡视发现反馈的问题,个旧市高度重视,成立整改工作专班和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反思,深刻查摆问题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抓好整改落实,有效提升了贫困群众的满意指数。

贾沙乡尼格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

  

通过整改,从市级班子做起、从行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做起、从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做起,充分提高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做到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层层传导压力、层层深化学习、层层抓实工作。

  

通过整改,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更加牢靠。全市各级干部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自觉履行脱贫攻坚的政治使命。通过层层压实责任,让每一名干部真正做到心系扶贫,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项历史使命来看待,把每一个问题整改在行动上,把每一项措施落实到群众的心坎上,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老厂镇马鹿塘村民种植的糖心苹果大丰收

卡房镇大黑山村土豆丰收(飞德摄)

通过整改落实,干部作风建设全面提升,干部政策水平、农村工作方法、综合素质得到加强,主动作为、担当意识显著提升,扶贫领域干部使用导向鲜明。挂联帮扶、社会攻坚形成合力,脱贫攻坚氛围浓厚。产业、就业、住房、饮水、医疗、教育等重点工作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实效。

产业扶贫蔬菜种植育苗基地(飞德摄)

保和乡黄姜丰收

保和乡万寿菊丰收

革除陈规陋习

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个旧市采取丰富多样的宣传方式,积极向广大贫困群众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加强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好思想引导、环境引导、日常引导、正面引导、行为引导,有效提升了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本领和自我发展能力,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增强了贫困群众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积极向广大贫困群众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年以来,该市在乡(镇、街道)、村委会建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实训基地10个、新时代农民讲习所45个、农民夜校39个,建立市、乡、村、组4级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