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7/1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诺玛阿美》《爱如星火》等舞台剧多次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并在国内巡演;长篇小说《花腰祭石》、叙事长诗《醒来的西隆山》入选云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丛书;《庆丰年》《古老的仪式》等多幅书画、摄影作品入选国家级、省级展览;曲艺《阔子款的阿毕毕》《一瓢水》列入第十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奖拟推荐名单,目前正在公示;《查尼皮的马灯》《莫批阿波》等一批优秀作品推陈出新;王佳敏、孟家宗、邵瑞义等一批老艺术家耕耘不辍,古萧、李艳丽、杨程成等一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部部名作、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呈现出我州文艺人才竞相涌现、群星璀璨夺目的文化繁荣景象。

红色芭蕾舞剧《查尼皮的马灯》图片来源于红河文旅

人才雁阵高飞,文艺之树长青。文艺精品层出不穷,得益于我州近年来把健全制度机制作为提升文艺创作动力的重要保障和基础环节,多措并举发现和培养文艺人才,不断培养壮大文艺队伍。

杨家祥表演舞蹈《行者》

音乐声宛转悠扬,记者见到国家二级舞蹈演员、红河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团支部书记杨家祥时,他正聚精会神地排练舞蹈《望月》,为第十四届云南省青年演员比赛做准备。出生于年的杨家祥虽然年轻,却已在第十一、十二、十三届云南省青年演员比赛中,连续荣获一等奖。“这里是我舞蹈梦想开始的地方,我很感谢工作团的培养,让我有了如今的成绩。”杨家祥动情地告诉记者,他作为第4批选送到专业院校代为培养的舞蹈学员,得到了专业系统地训练。平时,工作团的前辈们手把手地向后辈传授多年积累的艺术精髓,工作团也会邀请专家、院校老师为年轻人进行培训。

杨家祥参演舞剧《流芳》

“文艺骨干成长快的原因,主要得益于我们把开展文艺培训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红河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副团长许建茹介绍,该团一直保持“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模式,积极探索将舞蹈学员批量选送到专业院校代为培养,这些学员学成归来成了团内舞蹈艺术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通过与国内知名创作团队合作,探索出以“以剧带人”“以演代训”的方式培养自己的创演人才。近年来,该团大型晚会、对外交流、惠民演出中上演的40余个歌舞乐小节目,都是该创作团队独立编创的,如舞蹈《山之子》、歌曲《为了一个承诺》等部分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或荣誉。

《山之子》剧照图片来源于红河州歌舞团

广聚细沙,筑起一座文艺的金字塔。红河州文联创新开办“点单式”流动“文艺小讲堂”,结合基层需求,突出“小”而“精”,邀请新华社领衔编辑陈小波等多名文艺名家到机关、学校等地开展专题讲座,“俯下身子询单、迈开步子送单”的“点单式”精准服务格局逐步形成。此外,还通过举办各类文艺活动,开展文艺创作人才培训,累计培训文艺工作者上万人次,为新人新作品的推出提供了良好条件。

多方合作培养人才,也是我州的一种文艺人才培养方式。州文联分别与红河学院、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与昆明市文联、昭通市文联缔结友好文联,使得各方在加强文化资源共享、协同推进人才培养、共同打造文艺精品等方面加强合作,为我州开展文艺培训、文艺活动以及打造文艺精品打下坚实的合作基础。

中国摄协副主席、新华社领衔编辑陈小波为大家作题为《影像背后的文化与历史》摄影讲座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红河州文联不断团结凝聚“文艺两新”,积极吸纳优秀新文艺群体加入各级文艺家协会。“我们原来有60多名会员,从去年开始,我们新吸收了30余人。希望培养一批长期搞文化传播研究的创新人才,深入挖掘文化本身的内涵,系统地把我们的文化呈现给世界各地的观众。”红河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克山告诉记者。目前,我州9个文艺家协会共有州级会员名、省级会员名、国家级会员97名。其中,哥布、李艳丽等70余名本土作者分别获得过国家级、省级奖项。

《爱如星火》舞台剧图片来源于红河州歌舞团

如今,识才、爱才、敬才理念在我州蔚然成风,智慧、活力、才情在红河竞相奔涌,推动更多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为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记者:常一鸣

责编:吴臻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云南红河发布(hhrb_hh)!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