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白癜风怎样治疗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26.html 5年前,如果不是做出那个令人颇为费解的决定,如今50岁的韩智慧可能和身边的同事朋友一样,过着岁月静好的日子,妻儿相伴左右,轻松等待退休生活到来。 主鲁村航拍 年7月,时任中信集团机电制造公司五四一电厂物业管理部部长的韩智慧,主动请缨到我州元阳县新街镇,任水卜龙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并带领全村于年底率先摘掉穷帽。 年2月,他主动申请到更艰苦的贫困村去,担任主鲁村驻村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年,他再次带领主鲁村顺利摘帽。 从城市到穷乡僻壤,从央企干部到驻村干部,很多人不理解,为何韩智慧能放弃安稳舒适的生活,在这穷山沟里一待就是5年…… 语言不通“刚来第一个月就想走” 脚粘泥土、皮肤黝黑、偶尔冒出几句地道的哈尼语……初见韩智慧,乍一看,感觉和当地哈尼干部并无区别,如果不是听到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很难想到这是一位来自山西的央企干部。 韩智慧(左)与村民交流 和村民聊天,韩智慧总会不自觉带出几句哈尼语,村里的小朋友亲切地叫他“阿波”(爷爷)。如今的韩智慧,俨然已经完全适应了角色转换。回想起5年前刚到村里的场景,他至今还记忆犹新。 年7月,抱着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向往,韩智慧来到水卜龙村,然而,刚来第一天,最初的憧憬便被现实打败:村委会的房间门窗漏风、衣服晾不干、饮食不习惯……相比于生活上的艰辛,更困扰韩智慧的是语言不通。“开会啥也听不懂,工作完全没法开展。”驻村的第2个月,在吃了十几箱泡面、工作毫无进展的情况下,韩智慧曾萌生放弃的想法。 入村走访 辗转反侧思考了一夜,在家人和领导的开导下,最终韩智慧下定决心留下来。“既然来了,就要发挥自己的价值,帮助困难群众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带着这样的心态,他开始从最基础的为群众开证明、盖章等小事做起,逐步适应当地方言。 “不速之客”骑摩托“驻”进群众心田 韩智慧买来一辆摩托车,带上村委会干部,一起走村串寨、开启了他的驻村履职生涯。 韩智慧骑摩托走村串寨 面对这个城里来的“不速之客”,村民们也感到很疑惑,一开始有村民称呼他为“老板”,入户次数多了,大家才知道,这是村里的驻村第一书记。 对于76岁的李马沙而言,韩智慧早已是家里的“常客”。李马沙一家是主鲁村委会上老寨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过年,房子起火,韩智慧立即协调专项资金27万元,对受损房屋进行修缮。 韩智慧手把手教哈尼孩子叠被子 今年2月,李马沙的儿子不幸病逝,留下有智力障碍的儿媳和4个未成年孩子,韩智慧又东奔西走,帮助4个孩子申请了孤儿救助……通过多举措帮扶,老人一家一个月能领到近元。最近,韩智慧正谋划着,请来老人的亲戚,帮他谋划,如何合理使用这笔钱,为4个孩子将来的教育做好储备。 韩智慧(左一)牵头开展“火塘夜话” 从旧房改造、道路修缮到村规民约的制定,再到村民卫生习惯的培养,5年来,村民的大事小事,韩智慧都放在心上:他积极协调资金、争取帮扶项目、发展产业、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他曾经步行山路10多趟,为易地搬迁的村民做工作;他牵头开展“火塘夜话”,了解群众需求;他带头成立“巾帼卫生服务队”,亲自示范教哈尼村民开展卫生整治…… 5年间,韩智慧的摩托车骑坏了一辆,又买了第二辆。“只要帮助群众把实际问题解决了,群众满意度就上去了。”韩智慧说。 瞄准“三块田”带村民种出“金果子” 抓脱贫是第一书记的硬任务。驻村以来,韩智慧深刻意识到:要让老百姓富起来,还是得发展产业。 作为一个人均耕地仅有0.75亩的哈尼村寨,主鲁村缺乏支柱产业,全村户村民有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主鲁村农户种植梨树苗 在鼓励村民外出务工、组织村民实施30户易地扶贫搬迁、75户农村危房改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的基础上,韩智慧开始谋划,从“三块田”(水田、旱田、林地)入手,探索产业发展之路。 然而,摸着石头过河,这条道路走得并不顺利。年,中信集团资助专项资金,在全村选择5亩稻田集中养殖、亩人工投放泥鳅自然生长。无奈当年因气候干旱,泥鳅成活率并不高。 主鲁村农户种植梨树苗 尽管首次尝试受挫,但韩智慧并未因此止步。年底,韩智慧请来省农科院专家“把脉”,提出了在旱地和林地种植梨树果木的思路。利用村脱贫产业资金采购梨树苗,发动村民,分别在村集体林地和旱地种植了亩梨树。但梨树苗树龄太小,加上干旱等原因,当年梨树成活率不到70%。 总结了上一年的失败经验,年11月,在中信集团的支持下,村里继续选取50亩旱地,改种3年苗龄的树苗,同时聘请云南红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订技术管理协议、收购协议,由公司集中种植管理,待成熟季,按每市斤1.5元的保底价收购。村里还引导村民在树下套种了50亩芋头,确保当年就有经济收入。 芋头交易现场 经过一系列的帮扶措施,年底,主鲁村顺利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33%降至1.88%,并被元阳县确定为乡村振兴第一批试点村。 每逢节日村民“抢”他回家吃饭 5年来,身处异乡的韩智慧对家人的牵挂从未停止过。年迈的母亲去世前,曾跟随他坐了近8小时的卧铺大巴来到元阳,只为了看一看他工作的地方。因为生活不习惯,母亲只待了一周,但回忆起来,这却是驻村以来韩智慧和母亲共处最宝贵的一段时间。 韩智慧在看父亲的视频 年,母亲去世后,年迈的父亲由妻子一人照顾。期间,他不是没想过回去,但质朴的哈尼人,以及他们殷切的期待,最终让他选择了留下来。 过节回不了家,村民们会“抢着”把韩智慧拉到自家吃饭。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排上四五顿。老乡们把攒了一年舍不得吃的东西,统统在这个时候拿出来,只想让韩书记吃上家里的味道。 韩智慧在进村入户路上遇到村民便了解起了近况 每逢佳节倍思亲。韩智慧还记得,有一年端午节,思乡情切,一度百感交集,晚上回到家,看见村民们在他的门上挂满粽子,这个北方汉子感动得落了泪。 “脱贫只是起点,稳住不返贫才是根本” “脱贫摘帽只是起点,提升‘造血’功能、稳住不返贫才是根本。”韩智慧说。 尽管地处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核心区,但长期以来,由于尚未被开发,主鲁村旅游收入几乎为零。借助打造乡村振兴试点这一契机,韩智慧最近忙着整理村史馆资料,为发展乡村旅游做准备。 地处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核心区的村庄 “随着未来机场、高速公路建成,元阳旅游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韩智慧认为,主鲁村应该顺势搭上乡村旅游这辆“快车”。 哈尼族村寨传统建筑 作为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申遗5个村落之一,主鲁村上老寨目前保留完整的哈尼民居有27套,韩智慧组织发动村民流转土地亩,并与元阳云海公司协商发展旅游扶贫项目,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让老百姓实现增收。 与此同时,他还计划将异地搬迁后的保山寨哈尼民居保护起来,打造成哈尼文化深度游景点。 “愿化作稻草人,守护这一方田地” “但愿我是一个稻草人,能守护这一方田地,带给人们更多的收获和回报。”这是韩智慧在朋友圈写下的一段文字,也道出了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和不舍。 韩智慧在去保山寨原址的路上 明年7月,韩智慧第2个任期即将结束。尽管去向未知,但他还是想在最后一年里,把未了的心愿,抓紧完成。 石头路 才吃过午饭,韩智慧便沿着湿滑的石头路,走向田间。长期以来,这条石头路一直是韩智慧的心病。秋收季节,村民运粮食只能靠人背马驮。最近,在“娘家”中信集团的支持下,修路的事情终于有了眉目。 施工队正在硬化平整道路 现场看了施工队硬化平整的情况后,韩智慧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按照这个进度,肯定能赶在秋收之前修好。” 韩智慧坦言,了却了在主鲁村的心愿,在任期结束前,他还想到元阳更偏远的瑶族村寨再待一待。 来源:云南扶贫热线 责编:张哲心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红河日报(hhrb_hh)! 爆料、广告— 原标题:《从城市到穷乡,从央企干部到驻村干部,元阳山村飞来“领头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