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家种植雪莲果30余亩获得9万多元的收益,今年我打算种46亩雪莲果,再种些烤烟……”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永宁乡阿朝村的尹瑞荣一边为刚种的雪莲果盖薄膜,一边乐呵呵地说,他现在对未来美好生活是越来越充满期待了,离脱贫致富的梦想也越来越接近。村民种植“幸运果”脱贫致富 永宁乡阿朝村是泸西县的高海拔山区,气候非常适合种植雪莲果。尹瑞荣家是这个村子里因病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但他坚信在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的帮扶下,自己通过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劳动,在精准施策的产业扶贫思路的引导下,日子会越过越好。记者采访他时,他和妻子正在冬日的暖阳种雪莲果,豆粒大的汗珠从他沧桑的脸颊流淌下,破边的草帽挡不住他灿烂黝黑的笑脸。他用切身感受讲述近两年生产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前些年,尹瑞荣的妻子杨医院里住了50多天,巨额的医疗费把原本贫穷的家压得喘不过气来,他连夜乘车到泸西把所有亲戚都借了个遍,这种滋味他深有体会。 如今,尹瑞荣紧跟永宁乡产业调整步伐,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雪莲果成了全家的“幸运果”。雪莲果生长期短、产量高、易管理、成本低、见效快、不愁销路,半年即可产果销售,老百姓喜爱种植。雪莲果成熟后,买家竞相到实地估价购买,按每亩五六千元的价格回收,还会雇佣当地群众到地里挖雪莲果,每人一天元的务工收入,连牛车带人务工每天还有双倍的收益,每年从5月份到12月份一个人就可实现3万多元的务工收入。 据市场需求推出“菜单式”产业扶贫“尹瑞荣是全村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的典型案例。全村像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很多,发展产业才能让贫困户真正有脱贫致富的‘源头活水’。”阿朝村主任赵荣富说,根据乡上制定的“菜单式”扶贫政策,该村大面积种植雪莲果,全村都鼓起了一股‘自力更生,争相脱贫’的热乎劲儿。” “需要什么、适合什么,我们就配备什么。”永宁乡党委书记陈永刚向记者介绍,扶贫政策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永宁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按照市场价格、环境优势和贫困户意愿,推出“菜单式”产业扶贫。细数目前永宁乡大力发展早桃、黄果、雪莲果、浅水藕等,收益最大,见效明显的就数雪莲果,阿朝村委会6个自然村种植雪莲果仅年就达多亩,以每亩元(旺季)来算,可实现余万元的收益,带动当地务工收入多万元。“但因雪莲果的种植条件受限,在今年最多也只能达到一万多亩,部分群众还到三塘、向阳乡租地种植。” 6个村委会成立农业综合开发服务社据悉,永宁乡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牢固树立“扶贫攻坚,基础先行”的理念,除了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外,还以“菜单式”精准扶贫,围绕“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加快培育发展与扶贫关联度高的特色产业,扶持建设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产业片区、种养基地,推进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先后筹集扶持资金万元,对蔬菜、浅水藕、稻田鱼、苹果、黄果等种植业和猪、牛、羊等养殖业共22个项目给予农户补助,向户贫困户发放“菜单式扶贫”产业补助金万元。 此外,按照“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模式,年底实现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入社全覆盖。目前,全乡6个村委会均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服务社,贫困户入社每年可享受扶贫产业资金和个人入股资金之和不低于6%的入股分红,同时合作社优先招收贫困户务工,实现贫困户务工收入和入股分红“双向增收”。年,全乡6个村委会集体经济收入达74万元。 云南扶贫熊强 通讯员:陶亮蒋惠云 责任编辑:开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