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是新时代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政治文化创新和实现中国民族复兴梦的有效载体,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它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发展红色旅游要把准方向,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干部群众来到这里能接受红色精神洗礼。”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红色旅游不只是一般意义上游山玩水、休闲娱乐,更是一种心灵之旅、思想之旅、精神之旅,底色是红色,核心是精神,具有特定的政治意义和文化蕴意。 平凉、庆阳是原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资源丰富,留有大量的革命遗存。近年来,两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挖掘和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把现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始显现,诸如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形象和城市品质不突出,静态观光多、游客参与度低,宣传力度不够,品牌不够响亮;景区吃、住、行、游、购和娱等配套设施还不完善,交通不便、信息落后、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成为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之路的拦路虎。 6月8日至12日,省政协“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陇东调研组赴白银、平凉、庆阳三市,就如何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困难等情况开展调研,总结成功经验做法,听取相关对策建议,为陇东地区红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问诊把脉。 革命圣地“形象”背后红色 旅游产业链难以为继 从兰州向东出发,驱车前往平凉、庆阳,在临近陇东地区的高速公路两旁,不时有硕大的广告牌从车窗外呼啸而过。广告牌上多为宣传当地红色旅游景点的广告词——“岐伯故乡,韵味深长”“旅红色圣地,游人文庆阳”“华夏发祥地,革命战斗情”……这些醒目的广告词正是白银、庆阳、平凉三市近年来宣传推介红色旅游产业的一个缩影。 庆阳市副市长杨廷祯告诉记者,近年来,庆阳市在加强宣传推介,提升景区知名度方面下大力、出实绩。、年连续两年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了庆阳宣传公益广告,在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朝闻天下》《午间新闻》《魅力中国城》等栏目相继推出庆阳城市名片,在国家层面上,使庆阳市红色革命老区的“形象”和知名度得到提升,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群众口碑。 “另外,近些年连续多年参加深圳文博会、敦煌文博会,庆阳旅游产品推介会,‘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主场城市等活动,对庆阳市红色旅游景区进行宣传和推介,使得庆阳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为增强。”据庆阳市政协秘书长贺立峰介绍,庆阳市除了大力对外宣传推介外,也正在积极扩建新建红色旅游景点,修缮南梁陕甘边区革命政府旧址、河连湾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等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不过,尽管庆阳的红色旅游知名度有所提升,但在逐步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开始显露。 “陇东地区山大沟深,许多地处偏远山区的红色遗存,由于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限制,对外展示手段落后,许多历史遗迹仅限于遗址参观和图片展览,缺少多种形式的数字化展示和互动体验项目,游客参与度和体验感不足。”省政协委员、庆阳市陇东学院方言与民俗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齐社祥说,红色景区开发建设不彻底,功能设施不够完善,与全国其他革命老区相比,庆阳市红色旅游景区目前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精品景区,游客数量不能持续增长,相关产业开发和产业链的延伸也难以为继。 调研组成员、省文旅厅资源规划和乡村旅游处一级调研员廖永清在调研过程中,特意了解了所到景区讲解员的身份待遇问题。据他介绍,平凉、庆阳两市13处红色旅游景点的讲解员,只有2处讲解员有正式编制,而其他景点讲解员多为社会临聘人员,待遇得不到保障,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不深、讲解不透,加上旅游景区专业人才匮乏,缺乏系统的理论和专业管理经验,在对外宣传红色旅游文化、讲好红色故事方面大打折扣。 作为专门研究陇东红色文化旅游问题的专家、庆阳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主任杨彦林说,要把“讲好红色故事、弘扬南梁精神”主题活动常态化,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挖掘整理和宣传推介红色故事系列活动,让收藏在文物里、沉睡在大地上、书写在书本里的英模人物和红色故事都活起来,传承红色基因,涵养初心使命。 另外,要通过组织干部群众走进红色旅游景区(点),举办红色革命故事宣讲活动,结合全省开展的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建设行动,因地制宜,加大对红色旅游讲解员教材编写、学习平台建设、示范展示等方面资金投入,促使讲解人员提升讲解能力和服务水平,向游客提供更多更优的旅游服务。 庆阳市政府还建议,对南梁红色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予以支持,请省上对环县山城堡战役纪念园、陕甘红军纪念园、庆城周祖陵等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强化庆阳红色旅游目的地形象,加大对陕甘边红色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大对红色景区讲解员队伍,从人员专业性、稳定性方面的支持与培养力度。 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线路仍需 统筹规划打破瓶颈 与庆阳市相比,平凉市文旅产业发展有其特色。据了解,目前已开发的20多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处、省级重点红色景区2处。 特别是静宁界石铺为红军长征三次途经之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曾在界石铺宿营,泾川县四坡村为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牺牲之地,还有崇信保至善烈士纪念馆、华亭三线建设博物馆、庄浪梯田纪念馆等文化旅游资源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吸引着省内外游客。 近年来,平凉市以打造陇东南文化历史区核心区域和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重要节点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红色旅游与相关产业和相关业态的融合发展。 据平凉市文旅局负责人介绍,以静宁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为依托,实施的界石铺红色小镇、吴焕先烈士纪念馆、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等工程,结合汭丰镇郑家沟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将崆峒区白庙乡红色乡村旅游项目、灵台县抗日英雄高永祥故里星火乡王家庄旅游示范村等项目,打造成以红色旅游为核心吸引物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大力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融合。 另外,平凉市目前已整合打造出红色旅游资源精品路线5条,策划推出了“静宁县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庄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泾川县四坡村红二十五军战斗遗址——灵台县荆山森林公园——崆峒区博物馆、静宁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赵墩梯田生态景区——庄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崇信保至善烈士纪念馆——泾川吴焕先烈士纪念馆”和“王母宫——红军楼——王村知青记忆园——吴焕先烈士纪念馆、党张红色地下党支部遗址——吴焕先烈士纪念馆——红河乡青少年教育文化博物馆和灵台县抗日英雄高永祥故里星火乡王家庄村”等以“追寻英雄足迹、重温红色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旅游线路,为平凉市红色旅游产业增添了动力。 同庆阳一样,红色文化旅游如火如荼展开的同时,平凉市也面临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不深入,整合不到位,旅游项目少,发展红色旅游的信心不足、景区(点)体量小,红色旅游景点产品不成熟,经典旅游线路尚未形成、红色旅游产品及旅游纪念品的研发力度还不够等诸多问题。 为此,平凉市文旅局建议,省上将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园、吴焕先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和景区(点)纳入全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对项目建设、旅游产品开发等给予支持,并从体制机制、资金支持、用地保障、融资渠道等多个方面支持红色旅游发展。 “南梁精神”持续发力还需 顶层设计提升格局 沿着葫芦河旁平坦的公路驱车向南梁红色旅游大景区前进,公路两旁群山郁郁葱葱。经过列宁小学再往前走不远,奠定南梁红色小镇创建基础的国家4A级景区南梁革命纪念馆映入眼帘,庄严肃穆的氛围让人心生敬意。 据华池县政协主席侯建营介绍,年,为纪念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丰功伟绩,甘肃省委、省政府在南梁修建了南梁革命纪念馆。年,南梁革命纪念馆成为国家首批重点打造的“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以此为契机,华池县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打造南梁红色旅游景区的规划方案,南梁革命纪念馆等景点建设及南梁镇公共基础设施提质改造工程已经展开。 “在科学规划的指引下,南梁按照打造全国红色旅游小镇的目标定位,先后投资10.19亿元,于年9月全面建成‘一馆四中心’(南梁革命历史陈列馆、延安干部学院南梁培训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接待中心、南梁景区购销中心)和1处大型纪念广场、1处河道景观、1处居民安置区、10个机关单位,并配套建设道路、绿化等附属工程,使整个南梁镇街区面貌焕然一新。”华池县南梁红色大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林江说。 据介绍,南梁镇新开街道2条、10公里,栽植绿化树木多株,安装路灯盏,新建了荔园堡村部、文化站、南梁宾馆,城区面积由1平方公里扩大到2平方公里。在南梁,包括南梁革命纪念馆、列宁学校、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陕甘边军委旧址、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七分校校部旧址等在内,共有39处红色革命遗迹。随着南梁红色小镇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这些红色景点、红色文化符号也不断显现出自己的价值,红色文化资源转化成了旅游产业优势。据悉,年南梁红色景区接待游客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4.13亿元。 “我们还把发展红色旅游和传承南梁精神有机结合,创办了南梁干部学院,使红色景区的教育功能进一步彰显。截至年底,我们共承办培训60余期,有上万人次接受培训。去年‘七一’,吸引了许多机关单位前来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南梁精神’的党员主题活动。”林江介绍。 随着南梁红色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依托南梁红色小镇,景区周边群众也积极投入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接踵而至的游客给村民们带来了商机。家住南梁镇荔园堡村的党员郭翠玲如今和丈夫利用自家大院办起农家乐,开业第一年毛收入就达11万元左右,在她的带动下,该村建成农家乐16家,村民们积极利用景区资源,共同奔向小康生活。 年6月,习近平同志视察南梁时强调,“对南梁的革命历史一定要好好研究”,“大力传承南梁精神,使其发扬光大”。“南梁精神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创建陕甘边和陕甘革命根据地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经验智慧、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结晶,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生命和鲜血为我们铸就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省政协南梁精神座谈会上,庆阳市党史办主任杨彦林说。 但杨彦林逐步意识到,光从思想上重视还远远不够。他发现,因研究经费不足,研究力量薄弱,南梁精神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现阶段研究多为党政军有关部门主导,还没有真正进入学术研究视野,研究层次不高、专业性不强。 另外,南梁精神的公众知晓率还比较低,宣传重点还停留在庆阳市境内,没有上升到省级、国家层面,南梁精神研究宣传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陇东学院南梁精神研究中心主任刘治立说,针对南梁精神研究的这些不足,要围绕陕甘边、陕甘根据地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举办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深度解读和阐释南梁精神的内涵作用,科学回答陕甘革命根据地“为什么会‘硕果仅存’”。 另外,要推进南梁精神走出甘肃、走向全国。南梁精神的生命力在于服务实践,与时代同频共振,通过开展“讲好红色故事、弘扬南梁精神”主题活动,每年集中利用一段时间,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挖掘整理和宣传推介红色故事系列活动,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焕发时代光芒。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年,全省红色旅游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31.3%;实现旅游收入亿元,同比增长22.7%。”座谈会上,调研组指出,针对已有的资源优势以及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如何进一步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挖掘红色旅游消费潜力,真正使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产业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需做大量工作。 保护是基础,开发是关键,旅游产业的发展是目的,没有保护,就没有基础,没有开发就没有资源的转化与传承。“红色旅游是党的事业、国家战略,是一项关系长远的政治工程、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工程、凝魂聚气的民心工程、造福百姓的富民工程。”座谈会上,调研组指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集中打造“红色南梁”旅游品牌为重点,带动其他景点全面发展。 原标题:《红色为基调旅游为载体激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省政协“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陇东调研组一线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