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4/1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为了寻找红河的源头,宣传和保护家乡的河流,昌乐一群本土文化爱好者追根溯源,历经一个多月沿河探访,11月14日,他们在昌乐县鄌郚镇荣山村东冶伦路边设立了“红河之源”石碑。

  “古老、秀美、灵气的荣山孕育了红河,茂盛苍劲的大柳树处就是红河源头。”11月14日,在“红河之源”立碑典礼上,67岁的昌乐县红河镇红河村人吴振业激动地告诉记者,自己的一桩心事了了。

  吴振业介绍,红河是昌乐县南部汶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发源于昌乐县鄌郚镇荣山东麓,流经昌乐县鄌郚镇、红河镇,临朐县柳山镇,安丘市凌河街道,与汶河交汇进入安丘市牟山水库,全长约35公里。

  为何要探寻红河之源?67岁的吴振业介绍说,他此前是红河村党支部书记,退休以后想继续发挥余热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于是筹划整理《红河村志》以及《吴氏族谱》,为本村和家族后代留下一些史料。红河村因红河而得名。但是关于红河源头众说纷纭,有多个版本。于是他就有了追根溯源的想法。“把红河源头搞清楚,让子孙后代了解真正的源头,避免以讹传讹。”吴振业表示。

  今年夏天,他和当地文化爱好者刘福秋一拍即合,决定组织一次红河探源活动。同时,李元平等居住在红河流域一带的多名志愿者也自愿加入其中。经过一番准备,9月23日,吴振业、刘福秋等共计10人开启探源之路,他们一路顺流而下,对红河流经的村庄全程逐个进行了实地探访。查阅资料,实地拍摄、查看,寻访村里老人,了解风土人情,挖掘历史文化,向当地的水利部门核实等等。

  历时一个多月,途经40多个村庄,走过了四五百公里。这群平均年龄60岁的探访者,不辞辛劳,自掏腰包,各尽所能。他们白天跋山涉水实地考察,晚上查阅资料、记录文字。“有的河边有路可以行车,但大多数河段就是靠步行。夏秋之际时常遇到下雨天,路况泥泞。”刘福秋告诉记者,其中年龄最大的吴振业患有眼疾,腿也不好,但他每处必到,全程走了下来。为了搞清楚红河与汶河到底在哪里交汇,他们多次去牟山水库附近寻找汇合口,因河道与牟山水库交汇处范围太大,前后跑了四五趟,找当地的百姓做向导,联系安丘凌河街道水利站,最终找到了汇合口。

  为更好地保护红河,推介红河,宣传红河流域,在吴振业提议下,并报请相关部门同意后,他们共同努力在红河发源地荣山村设立“红河之源”纪念碑。他们将继续整理相关资料,挖掘历史文化,让这条河永葆清流。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隋炜凤/文图

编辑:邢敏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