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2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时下,走进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以下简称“红河片区”)唐立特纺织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哒哒声不绝于耳,数百名工人熟练地进行服装加工……为突破贸易壁垒,用好原产地政策,该企业积极融入“一企两国两厂”跨境产能合作基地,通过分环节布局产业链,实现口岸经济、园区经济、资源经济融合联动发展。当地税务部门为企业建立完善全周期、全过程服务机制,依托电子税务局、“红税e线”等线上线下渠道,通过1个专员直联企业,统筹业务骨干团队的“1+N”集成模式,推进“政策找人”更加精准快速。“税务部门政策送达和办税辅导都非常及时,产业园已完成一期11栋标准厂房建设。”公司法定代表人黄秋霞感叹道:“有税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有信心继续深耕纺织产业,把‘丝路基因’传承好、发展好。”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门户,更是对外交往和经贸合作的桥梁。近年来,拥有3个国家一类口岸、5大开放平台的红河州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推进口岸经济建设。当地税务部门以精细化服务持续优化边境营商环境,提升基层税收治理效能,助力优势产业在口岸集聚发展。在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口岸经济强劲发展,随着中越国际贸易合作愈发紧密,当地外贸企业乘势而上,进一步加大出口力度。当地税务部门着重针对进出口贸易企业持续开展“定项+专题”循环培训,依托骨干力量“一对一”入企精准滴灌,及时了解外贸企业需求诉求,为边贸企业纾困解难,激荡起开放发展的澎湃春潮。“近年来,在国家对‘一带一路’企业的政策支持和税务部门的热情服务下,我们成功搭上‘一带一路’的发展快车。”在金水河口岸,金平浩金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普娇强坦言,年以来公司享受税收优惠达余万元。云南网记者饶勇通讯员杨蓉丽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