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车安达 责编 鲁海燕 回望,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在这一年,我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突出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外塑城市之形,内铸城市之魂,不断刷新精神文明的新高度。 志愿者进店宣传创城知识(蒙自市创城办提供) 在这一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扮靓城市;街道干净整洁,路口人车礼让;志愿者让文明之花蓬勃生长,身边的榜样生动诠释着文明的温暖和力量;革除陋习树新风,善行义举扬美德,一场场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涤荡心灵……文明,正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文明创建浸润全州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是年红河人民深刻的集体记忆。这一年,我州掀起全州文明创建工作新热潮,开展蒙自、个旧、开远、弥勒“四市联创”文明城市活动。 对于创城工作,我州态度明确: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不仅是争一份荣誉,更要把创城当作一项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来抓,以“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的理念,让群众共享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为此,我州不仅狠抓志愿服务、诚信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等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等重点工作,还突出整治“脏乱差”、推进民生实事、加强城市管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群众关心 目前,蒙自市已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开远市、弥勒市已获得省级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并申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个旧市已获得州级文明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在文明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下,全州文明创建热情高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全州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1个,全国文明单位10个,全国文明村镇12个,全国文明校园3个,全国文明社区1个;省级文明城市3个,省级文明县城1个,省级文明小城镇11个,升级文明社区17个,省级文明村71个。 道德滋养深入人心 一个城市的美,不仅源于环境之美、人文之美,更在于其文明的温度、道德的厚度和精神的高度。 年,志愿者成为全州各县市的一个文明符号。无论寒暑交替,无论刮风下雨,总有志愿者的身影在街头巷尾为市民服务。目前,全州共组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支,组织开展了“做一个文明有礼红河人”“城乡文明牵手共建”等深受群众欢迎的志愿服务活动,温暖了人心,传承了文明。与此同时,丁莲、杨天才、陈慧英、王有亮……一个个闪光的灵魂,成为红河州文明的精神标杆。年,全州共推荐第五届红河州道德模范初步候选人67人,其中,丁莲、陈慧英、杨天才被评为第六届云南省道德模范,王有亮、李强、罗金花被评为第六届云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丁莲和陈慧英还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在志愿者的默默付出和榜样力量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市民自觉加入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队伍。在社区,居民们自愿组成志愿服务小团体,为需要帮助的社区居民提供义务服务;在街头,不时涌现着商家为环卫工人提供热水,拾金不昧等温暖人心的好人好事……在奉献爱心和收获幸福的互动中,为红河州的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越来越多的“道德滋养”。 移风易俗涵养新风 “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这是百姓对乡村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以提升“颜值”,更需要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内修“气质”。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革除陋习树新风”宣传教育行动的影响下,广大农村群众加入移风易俗、革除陋习,弘扬社会正能量、树立文明新风的队伍中。同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进“美丽家园”行动计划的实践中,我州着眼于农民增收致富、提高农民素质和提升乡风文明水平、围绕乡村“生态美、布局美、民风美、文化美、生活美、和谐美”的创建目标,组织开展“六美乡村”创建评比活动并表彰州级“六美乡村”50个,全力开展村容环境整治,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晒村规赛文明”“道德讲堂进农家”“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在乡村陆续涌现,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一股无形的力量,在乡村绘就一幅“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乡土画卷,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文明福利”,让文明之花更加灿烂地在红河城乡绚丽绽放。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红河日报(hhrb_hh)! 爆料、广告—投稿邮箱:hhrb.白癜风药膏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