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生菜的“华丽变身” “新六产”打造红河农业经济升级版 浓春时节,万物萌动,在红河镇埠南头村凤凰岭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绿油油的蔬菜生长旺盛,一棵生菜的“变革”正在悄然进行着。 “我们的生菜按棵卖,一棵能卖到0.55元。传统农业种植方式要转变,不施肥、不打药,绿色无污染,‘水生菜’价值就是这么高。”红河镇埠南头村党支部书记王江堂向记者说。 一走进大棚,“咕咚咕咚”的响声最引人注目,除了汩汩流水,然后就是大棚居然没有土壤!水耕栽培不需要土壤为介质,既杜绝了重金属超标的隐患,又使得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大幅度减少,无需喷洒农药。 正是绿色无农残,需采用营养液进行施肥。他们所用的养液是用村里沼气池发酵后的沼液按照1:2比例加水调配而成,再根据不同的栽培品种添加适当营养元素。并实现了循环利用,比大田种植节水90%。 王江堂介绍,目前合作社共种植生菜、甘蓝等8个品种生食类叶菜,每月产出一茬,一年可收获12茬。合作社采取与蔬菜加工商、北上广客户订单合作,社员生产出的水耕蔬菜按0.55元/棵全部回收,然后经企业速冻、保鲜或低温脱水远销北京、上海和国外,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社员年收入超10万元。 产业化是供给侧改革的有利推手,新鲜有机绿色蔬菜产业化加工、包装打通了国内外销售渠道。潍坊四季丰食品有限公司是蔬菜贸易出口龙头企业,加工销售速冻、保鲜、烘烤、低温脱水(FD)等各类蔬菜水果产品。“一棵棵菜一转身变成了蔬菜干、蔬菜调味品。”四季丰公司采用凤凰岭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无公害水生蔬菜作为原材料,助推“水生蔬菜”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我们与当地的四季丰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水生蔬菜出来以后,他们全部收购,经过加工后出口。现在的话,光我这三个棚,每个月我们都有6万棵蔬菜出口到国外。”埠南头村种植户孙巨祥一边笑一边向记者说。 红河镇作为大姜、果蔬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大镇,以食品特色产业园为载体,依托域内企业对外贸易平台,不断延长农产品生产链条,发展食品加工、对外出口,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路子,农产品包装、加工业以及物流业也不断发展。 农产品的加工、包装、再生产吸引来的不仅仅是生产力,更吸引了一批回乡创业的有志青年。“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环节。依托于故乡生产资料创业,再加新一批青年返乡,现代农业发展势在必行。”红河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梁其坤向记者介绍说。 在原野现代农业示范园内,园区内蔬菜利用互联网发往了全国各地。“一棵小小的菜像插上了翅膀,搭乘互联网+的东风,推动我们不断拓宽线上销售渠道,下一步计划建立全国联网的涉农信息平台,覆盖生产、仓储、运输、销售各个环节。”孙国维是原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具体负责人,他向记者畅想园区未来发展蓝图。 “‘一产’变‘六产’,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是大势所趋,一棵“水生蔬菜”不仅提升了村民收入,同时拉动了食品加工、包装出口发展,进而带动镇域物流业的不断发展。我镇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以特色农产品的主导优势为依托,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发展跨越升级。”红河镇党委书记刘莹有说。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