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原始又动听的歌声,哈尼族男女老少跳着欢快又意义独特的舞蹈,老人拉着牛在梯田里犁地,孩子们背着簸箕在捉泥鳅。以天做背景,梯田作舞台,大家聚在一起,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今天上午11点,红河县“开秧门”大型民俗活动暨第三届红河哈尼“多声部”原生态展演活动在红河县阿扎河乡普春村委会切龙中寨举行,红河县连续举办多届的“多声部”展演活动早已成为时下的旅游热点,今年的“多声部”展演活动更是吸引了不少州内外乃至省内外游客朋友的到来。 随着栽秧号里传出的音乐,一声淳朴又自然的女声从梯田间的田棚里传出,由本地哈尼族村民组成的六支展演队分别为大家展示了栽秧山歌——《吾处阿哧》。 梯田里,阳光下,哈尼姑娘们站在田埂上,手拿着棕榈叶挥舞着,唱着哈尼山歌,祈求稻谷丰收,家人身体健康。 另一边的田埂上,哈尼伙子们在吹奏着哈尼族特有的民间乐器毕西,有的在弹奏着三弦乐器,原生态的乐器中传出的是哈尼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祈求秧苗长势良好,谷穗饱满。 稻谷要饱满要跳“拢作”,身心要健康要跳“拢作”,生活幸福了要跳“拢作”。梯田边上,男女老少围在一起,跳着乐作舞。姑娘面带笑容、脚步轻快,一旁伴奏的伙子们演奏得卖力,大家都很享受这人与自然合二为一的时刻。 舞者们在田埂上打击着博忒(竹板),传说博忒的声音能把野兽吓跑,不让野兽来破坏庄稼。 开歌声中,大家开始插秧。 来红河县阿扎河乡普春村参加一次“多声部”展演活动,你绝对会被这里的音乐、歌声和舞蹈所震撼,这里的歌声或许不太专业,但很原始,这里的舞蹈或许不太优美但很自然。哈尼多声部民歌源于哈尼族梯田文明,以歌颂劳动、祈福丰收、赞美爱情、讴歌山野为主要内容,通过唱、跳、弹等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哈尼族的日常生活。 红河县政协副主席张江玲告诉小编,栽秧的季节到了,我们哈尼族就要唱《栽秧山歌》,祈祷五谷丰收,人畜平安,为了整个寨子的欢腾,生活幸福。张江玲说:“我们唱《栽秧山歌》还有一个说法就是,秧姑娘要嫁给田小伙,我们得载歌载舞把她送出去,秧苗高兴了长得欢实,那才会丰收”。 普春村村民陈习娘是国家级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也是今天表演的参演者之一,陈习娘说,自己从小跟着爷爷学唱哈尼民歌,也非常喜欢,现致力于哈尼多声部的表演和传承。对于自己喜欢的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陈习娘也表示担忧。陈习娘说:“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会唱多声部的大多是村里四五十岁的人,我很担心这项传统的哈尼文化会失传,我们哈尼人对梯田的感情很深,离不开梯田,现在我儿子女儿都会唱,所以我会尽我所能把这项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不让它流失。” (国家级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陈习娘) △云南加油报全媒体报道 转载请注明:来源加油红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