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27日,红河卷烟厂物流部咀棒车间6号成型机旁,汇集了一群表情严肃的工作人员,他们围站在成型机HK部分的滤棒出口处,等待着即将生产出的滤棒。在这个普通的生产工作日里,红烟物流部咀棒车间,却在经历着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天。 A7问世引热潮,滤棒之香犹为傲 年7月24日,在集团“2+X”的品牌战略部署下;在“一切围绕品牌转,一切围绕品牌干”理念的号召引领下;在红河卷烟厂以昂扬的姿态迈入第三十个年头的胜利凯歌的奏响下,红河新品香烟红河(A7)惊艳问世。红河(A7)一经问世便取得了强烈的反响,许多省内市场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红河(A7)的成功,因其具拥红烟三十年的品牌底蕴;因其引领潮流的时尚外包装设计;更是因为其突破性的采用了加香型凝胶滤棒,使得品吸者在抽食红河(A7)时,不仅能够感受到烟草本身的醇香,还能体验到加香凝胶滤棒带来的威士忌独特口感。 巧妇难为无米炊,困境当前需有为 就在红河(A7)全力迈进,占领烟草市场的关键时期,在工厂各个部门为红河(A7)的生产干得如火如荼的时候,物流部咀棒车间却因设备不具备凝胶滤棒的生产能力而始终无法为红河(A7)的生产提供滤棒的实时保障。因此,在红河(A7)的生产初期,部门一直使用外购滤棒对红河(A7)的生产提供滤棒供应,为此,在红河(A7)前期的生产筹备阶段,工厂及部门领导对凝胶滤棒采购工作高度重视,工厂党委书记张涛对凝胶滤棒采购工作进行了认真周密的部署,在确定了采购对象为云南中烟新材料公司后,物流部部长谢伟及生产运行室主任郑建平多次到访新材料公司,进行凝胶滤棒采购工作的调研及洽谈。 在与新材料公司达成采购协议后,7月21日,物流部工艺质量室一行到新材料公司针对红河(A7)加香型凝胶滤棒工艺及使用进行考查,从考察结果来看,新材料公司使用韩国进口的仿KDF机型对红河(A7)加香型凝胶滤棒进行生产,由于该设备的开松方式,滤棒甘油施加方式都较为落后,且开松区域无静电消除装置,因此,生产出的滤棒存在着“胶孔”质量隐患,且不利于甘油(香精)施加量的渗透。同时,从外购凝胶滤棒的抽检情况来看,滤棒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质量问题:滤棒胶孔、滤棒重量波动大、滤棒圆周均值、滤棒长短、成型纸接头未剔除、滤棒黄斑。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阻碍红河(A7)向着优质卷烟产品迈进的绊脚石。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这一系列的质量不可控因素,工厂及部门只能一边使用外购滤棒,一边加快进度,思考出如何彻底决该问题的方案,保证红河(A7)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实现质量可控化、标准化。 设备改造勇当先,红烟精神处处显 正所谓任何艰难的困境放在善思善行的红烟人面前都不再是问题。经工厂、部门领导及技术人员的思考商议后,工厂党委书记张涛提出,为保证红河(A7)的品质质量,消除因外购滤棒而带来的质量隐患,需要对物流部现有的成型设备进行改造,加装红河(A7)凝胶滤棒生产配套的凝胶加热计量加注工艺装置,实现红河(A7)凝胶滤棒的自行生产,将质量控制及生产保障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年9月的集团调度会议上,工厂向集团提出了进行设备改造实现自行生产红河(A7)凝胶滤棒的申请,并且很快得到了集团的同意支持。工厂立刻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红河(A7)凝胶滤棒实现自行生产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从滤棒供需关系、生产工艺及质量保障能力分析结果来看,咀棒车间都具备了自行生产红河(A7)凝胶滤棒的能力。同时,物流部迅速与云南烟机公司取得了联系,年9月8日,双方就凝胶设备功能须满足凝胶滤棒生产的技术要求及条件进行了深入交流,对凝胶设备的设计功能达成了初步共识。 物流部6号KDF3E成型机处于离线生产特殊箱装滤棒的状态,因此,部门选定了该机台作为改造对象,随后,双方技术人员针对成型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特点,展开共同分析研究,迅速确定了该项目的技术方案及设计要求。物流部要求云南烟机厂尽快完成凝胶设备的设计及生产,确保物流部滤棒成型车间11月份可以进行凝胶滤棒的生产。在这个过程中,双方经过了多次的交流,不断的对方案进行细化改进,最终于11月20日完成了凝胶设备的装机工作。从向集团申请自行生产红河(A7)凝胶滤棒到凝胶设备装机完成,仅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充分的展现出红烟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红烟精神。 车间初闻滤棒香,厌难折冲红烟强 凝胶设备安装完成后,很快物流部设备技术室的修理技术人员便开始对凝胶施加装置进行了调试。在对凝胶进行加注并加热的过程中,每一个路过6号成型机的员工都能闻到凝胶散发出的威士忌醇香,这也让咀棒车间所有的员工激动不已,我们离自己生产红河(A7)凝胶滤棒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调试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是设备技术室的修理技术人员却用自己的智慧经验及高超的技术水平将这些问题一一化解。由于烟机公司对凝胶装置计量泵的安装位置设计有所欠缺,导致在调试过程中频繁出现计量泵卡死导致计量准确性出现偏差的情况,针对此问题,设备技术室副主任王双丽、电气修理组长曹炳强对计量泵位置进行了重新的设计改造,经过实际验证后,确定了电机泵的最佳安装位置,快速准确的解决了该问题。在整个调试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当属如何确定凝胶输送胶针的位置及其固定方式,一开始,曹师傅将胶针的位置安置在高压空气喷嘴的入口处,但是经过几次试验后发现,该位置处的丝束还未实现完全紧凑的包裹,凝胶线无法准确的保证在滤棒的中间位置,同时,当操作人员拖动烟枪入口舌时,胶针极易发生断裂损坏。曹师傅在同设备技术室副主任张永林及机械修理组长马矗对此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后,马师决定在高压空气喷嘴与烟枪入口舌的连接处焊接一个铜管,胶针从此铜管处进入并被固定,既可以确保凝胶线位置的正确性,还可以保证拖动烟枪入口舌时胶针不易被损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