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9/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7月5日,由瑞士驻华大使馆、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山地未来—中瑞共享愿景”活动在瑞士驻华大使馆举行。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中国农科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郝卫平、云南省红河县副县长张秋红、世界农用林业中心首席科学家许建初、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科技处朱卫东处长等在活动上致辞。

大中华区慢食科学委员会副主席张兰英等来自农业与可持续发展行业的代表和专家济济一堂,围绕山地智能农业与乡村振兴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活动由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伙伴计划主任张林秀博士主持。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于活动现场揭幕了《山地未来》产品与新书。

体现中瑞创新合作的《山地未来》将展示山地电影、艺术绘画、红河特色产品,以及来自全球山地未来创新成果的新书发布。

全球山地生活着超过九亿居民

70%为居住在农村

山地为世界一半人口提供生态服务支持

许多地区越来越受到

人口流动、气候变化

地方与国际政策与经济全球化等影响

中瑞同是山地国家,山地在国民经济

与发展中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

乡村振兴也是中瑞决策者共同瞩目的议程

云南省红河县洛恩乡

年,来自瑞士伯尼翰大学发展与环境中心、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的中瑞科学家共同发起了促进山境繁荣与可持续发展的《山地未来》全球行动计划。该国际平台将为保障全球山地未来融合科学研究与传统知识,提供全新的创新方案。

云南省红河县人民政府部门批准了公顷土地用于试验示范全球山地问题的大尺度解决方案。

温馨提示

▽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红河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上游南岸,隶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拥有着万亩梯田壮美风光的红河县,被称为“梯田故里”。在这里,哈尼族、彝族、傣族、瑶族以及哈尼族的支系奕车人世代居住着,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闪闪发光。

红河县素有“江外侨乡、歌舞之乡、棕榈之乡”的美称,近年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红河县哈尼梯田为世人熟悉。

一座马背驼来的迤萨古城

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乐作舞”和“哈尼多声部”也为人知晓

然而,拥有美丽风光的背后,红河县依然是云南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重点地区。统计显示,截至年,全县34万人口中,还有人属于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22.24%,脱贫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如何破解“美丽的贫困”这道难解的方程式,就摆在了红河县委、县政府的面前。

“把所有优势变为旅游优势,以旅游促脱贫。”--成为了几经寻找后的答案。

作为红河县以旅游带脱贫的一个缩影

龙玛村拥有面向撒玛坝万亩梯田的独特区位

村子四周环绕着青翠的森林

和如诗如画的梯田

村中有历经沧桑的古龙树

清清的泉水从村中涌出

村落建筑是典型的哈尼族建筑

村容整洁,民风淳朴

10月的红河县撒玛坝梯田,云雾时开时散,

壮观的梯田景观美不胜收

自从村里在方方面面的支持下发展旅游后,村民的收入发生了变化——客栈营业收入、梯田特色品如红米、鸭蛋的收入、就业收入等。

慕名前来龙玛村的各地游客、摄影爱好者不断增多,合作社8户社员自家田地的食材已供不应求,进而带动了其他种养殖户的销售。

同时,用工需求不断增多,解决了一些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农户就地就近就业,本村文艺队人员不足时也时常请周边村寨前来助阵。

云南红河县甲寅乡米田寨跳乐作舞的哈尼族人

“乐作”是哈尼语,意为“大家跳舞”。他们经常自编节目,跳的是祖祖辈辈所熟悉的稻作生活。

哈尼族的农耕文化、传统习俗、音乐舞蹈被视为梯田的灵魂,成为了中外游客为之倾倒的文化内涵。

而今,一批又一批旅行者背起行囊走进梯田,他们把梦留在红河,也把爱留在红河。

申遗成功的红河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当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据载已有多年的历史。

红河县境内的哈尼梯田,以撒玛坝梯田为代表,漫山的水稻梯田与云海、森林、村庄组成一幅奇妙的图画,一年四季变幻色彩气象万千,宛如仙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堪为人类梯田文化的杰作和世界农耕史上的奇迹。

撒玛坝梯田

宝华撒玛坝万亩梯田位于红河县宝华乡,距县城38公里。撒马坝梯田是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全球最大面积的连片梯田,总面积1.6万余亩,多级梯田,最低海拔米,最高海拔米。

据史料记载:红河县境内的梯田为宝华乡落恐土司第一代吴蚌颇率开垦的哈尼梯田,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撒玛坝万亩梯田,是站在一个视角点能将万亩梯田尽收眼底的唯一观赏区。

长街宴

长街宴是哈尼族的一种传统习俗,每年农历10月10日左右,昂玛突节来临,哈尼人会在山寨里摆上酒席,一起欢度节日。在摆酒庆祝时,百来张桌子排在一起,恰似一条长龙,“长街宴”也因此而得名。

昂玛突节是哈尼族人民祭护寨神、拜龙求雨的节日,也是作为庄稼人的哈尼族人们最盛大的节日,节日当天,家家户户要做黄糯米、三色蛋、猪、鸡、鱼、鸭肉、牛肉干巴、麂子干巴、肉松、花生米等近40种哈尼族风味的菜肴,准备好酒,抬到指定的街心摆起来,一家摆一至二桌,家家户户桌连桌沿街摆,摆成一条米多长的街心宴(当地人称长龙宴或街心酒),是中国最长的宴席。

哈尼多声部民歌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是哈尼族祖先在梯田耕作中创造并流传下来的音乐形式。以歌颂劳动、祈福丰收、赞美爱情、讴歌山野为主要内容,通过唱、跳、弹等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哈尼族的日常生活。

在云南省红河县阿扎河乡罗么上寨

村民演唱哈尼多声部民歌

哈尼多声部民歌如今认证的有八个声部,是世界罕见的民族民间歌种,民歌合唱曾多次到省内外及英国、荷兰、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演出,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秧门

布谷鸟一叫,雕刻大山的民族要农忙了!红河阿扎河普村的“开秧门”开始了!

每年春耕开始时,哈尼人都会在梯田上举行“开秧门”的祭祀仪式,为“秧姑娘”嫁给“田小伙”举行大地婚礼,他们聚在一起,插秧时唱歌,休息时跳舞,祈福丰收。

在哈尼族的耕作文化中,有句“不跳乐作谷子不饱满,不跳乐作寨子不热闹”的老话,在哈尼人的心中,如果“开秧门”的时候不唱不跳,来年是不会丰收的。

创新之美:由世界农用林业中心、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推进的红河山地未来中心将融合科学技术与传统知识,发展创新科技;优化山境自然资源,开拓创新产业,打造红芒果、红茶、红牛与红米等高原特色产品,传承传统知识产权,倡导惠民生计。打造新型价值链,在帮助山区乡村实现中国梦。

——《山地未来》

相关阅读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

SlowFood慢食

赞赏

长按







































被患者誉为白癜风克星
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