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8/1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植皮多少钱 http://pf.39.net/xwdt/180102/5972905.html

勐龙村脱贫攻坚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会议红河县民宗局供图

秋风吹过,稻香阵阵,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迤萨镇勐龙村委会勐龙街村的田间地头,一片片金黄的稻田里,村民们忙着收割稻谷。走进勐龙街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色彩鲜艳、民族特色浓郁的墙体画,墙体画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绘画形式,突出民族团结主题,融合乡村振兴、乡风文明等内容,将村内巷道装饰一新,增添了浓厚的乡村文化气息,展现出了勐龙街村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美丽“画卷”。

“文化墙作为宣传民族团结的文化阵地、能使村民体会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提高村民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传递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宣传方式,充分发挥文化墙的宣传教育、美化村容、传承文化等功能作用,引导村民倡团结、树新风,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助推美丽乡村和谐发展。”勐龙村委会村党总支书记白福说道。

在丰富多彩的墙体文化中,有一副“勐龙村委会民族团结公约”的展板格外引人注目,公约共有10条,里面除了关于民族团结的内容外,还增加了“扶贫帮困、团结结对,努力发展新型民族关系,共同致富奔小康”等内容。

“在脱贫致富中把大家紧紧的凝聚到一起,守望相助,‘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深深扎根在群众心中。”白福告诉记者。

勐龙街村共有农户34户,有乡村人口人。以前,村里生产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活贫困。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两委”领导班子把民族团结工作融入各项工作之中,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角度出发,团结和带领勐龙街群众通过大修基础设施,补齐发展短板,发展种植冬蔬菜,村里成立了勐庄果蔬专业合作社,全村各族群众不分彼此、相互帮助、共同致富,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

“现在家家都日子好过了,这些都是大家的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一起相互团结的力量。”村民黑玉祥一脸自豪地说。

具有民族特色的菜肴红河县民宗局供图

崭新的民居、优美的环境、越来越美好的生活让勐龙街群众的思想认识也不断提高。每年,村里都会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开展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农业科技等宣传教育培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开展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建设已经是全体村民的共识,村里的群众都有着或近或远的亲戚关系,平时邻里关系十分和谐,多年来无民族因素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构建了村庄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不仅是我们这一代,现在我们的孩子也相处融洽,民族团结代代相传。”村民黑玉祥告诉记者。

近年来,勐龙街村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清除垃圾、改院改厕、道路硬化、傣家特色立面改造和拆除危旧房屋等打造农村宜居生活空间,村里建起了活动室、村史室、傣家大舞台和健身活动广场,村内道路上安装起了太阳能路灯。

“群众钱袋子鼓起来了,要让大家的精神风貌到达一个新的水准,我们有信心让我们的村子在改善物质条件后,让民族团结扎根每一位群众心中。”白福说。

如今,勐龙街村提出发展“乡村旅游”的新思路,积极发展“观光、体验、美食、民俗展”为一体的美丽乡村旅游产业。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墙壁文化、建盖好的傣家特色大门、傣家特色美食展示中心、傣家孔雀园也在紧急施工中……勐龙街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傣族风情体验已经初步成型。

“自从打造民族旅游特色村以来,大家都在谋划养殖业、种植业,我们对未来的生活和旅游发展很有信心。”村民封万保说。

如今的勐龙街村呈现出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勐龙街村成为产业强、群众富、村美人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勐龙街村先后获得了“青年文明村寨”“云南省文明村”“六美乡村”“云南省卫生村”“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等一系列荣誉。

云南网记者王丹通讯员李宁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