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3/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随着一只小羊羔咬着奶瓶,一个中年男子背诵着《为人民服务》,电影《塔洛》开始了。

上月,第7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公布最后一批名单,《塔洛》入围“地平线”竞赛单元。

它的导演万玛才旦,青海出生的藏族人,四十多岁,写过小说,十多年开始试着把自己写的小说拍成电影。他的第一部电影就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被誉为藏族母语电影的开创者。

《塔洛》剧照

留了十七年的小辫子,为塔洛剪了

塔洛是《塔洛》的主人公,饰演者西德尼玛说,拍到一半要剪掉小辫子的那一刻,他忍不住掉了眼泪。他的小辫子留了十七年,从没剪过。就像他扮演的塔洛,那条小辫子几乎就是他的标志。

当初万玛才旦找他演塔洛,他考虑了两天,最后说,“为了艺术,就做一次牺牲吧”。

第一个镜头,长达十余分钟,他用念经式的语调和换气方式背诵《为人民服务》全文,一气呵成。

万玛才旦对镜头的使用近乎苛刻,在他的电影里,几乎没有一个特写镜头。“我只把场景传达给观众,其余的留给他们评判。”这一次,他又把形式感发挥到极致——黑白、全部固定镜头。

《塔洛》改编自万玛才旦的同名短篇小说,辗转青海省贵德、同德、贵南等地拍摄,讲述一个单纯善良的牧羊人因办身份证,来到城市,遇见心爱的姑娘,但现实将他单纯的理想一一打破。

《白雪公主》与卓别林的启蒙

这十三年,万玛每年回青海老家的日子屈指可数。如果不是大一那年偶然得到机会拍电影,或许现在他和大多数同村朋友一样做着公务员或是老师。

这种偶然也发生在他的小学。在满是泥泞的小村路上,一本没有封皮的小书出现在他眼前,他捡起,抖落上面的泥土,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过了很久,他才知道这本书叫《白雪公主》。他说,这是他的文学启蒙。

初中时,一个电站的兴修捎带来了一个职工电影院,一场两毛钱,每场座无虚席。这成了万玛最魂牵梦萦的地方。有时兜里没钱,他就翻墙偷着看。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和动画片《大闹天宫》成了当时看得最多的电影。

“同学里爱电影的不只我一个,但大家心里都有一个既定的事实——看电影再正常不过,拍电影遥远得想都不敢想。”年,他开始陆续发表一些文学作品。10年后,他加入北京电影学院的一项公益计划,第一部作品终于出世。

年春节,他和同学用一台DV机拍出《静静的嘛呢石》作为作业。这部他真正的处女作得到了田壮壮等人的青睐,从此命运扭转。

他说,自己入行是借了时代的机缘。如果电影还要以电影厂牌的方式产出,或是用胶片机拍摄,这两条只需一条,就能将他永远拒于门外。

《塔洛》剧照

不追求“讲述真实的西藏”

电影《老狗》的第一幕,一个中年人骑着摩托车蜿蜒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这与传说中、符号中的西藏有着天差地别。万玛说,他就是要打破这种想象。

年,在中国电影一百周年诞辰时,这位藏族导演不客气地说:中国电影诞生年了,却没有一部纯粹的藏族电影。

他认为那些风靡一时的藏族题材电影很多很“好看”,却不藏族,“他们只看到了树的枝干叶子,没有看到根”。

在他的电影里,爱看《西游记》电视剧的喇嘛活佛、唱歌怎么都不愿拿起话筒的放羊娃,甚至人们对着山上呼喊寻人的方式都是完全藏式且生活化的。曾有人评价,万玛才旦是用最日常的眼光在打量藏族文化。

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即使拿着同一个剧本,他和一位汉地导演拍出的电影也一定大相径庭。

“我从不以讲述一个真实的西藏为追求。”他说,如果将自己电影里的西藏元素剥离,其中的价值仍然成立,他要阐释的是人性,是情感。

他希望,有一天能去掉藏族导演标签,只做“导演万玛才旦”。

《塔洛》剧照

我也曾20余天一个人在山上牧羊

电影《塔洛》较之小说增加了一段牧羊的场景。山上只有一盏油灯,塔洛抱着录音机,翘着二郎腿听情歌。听到狼声他就打着电筒,出帐篷放一发火药。

与山下女人的结识,不知是打破还是形成了他的孤独。一个酒后的夜,他忘了放火药,狼群咬死了12头羊,这摧毁了他对孤独的最后防线。他卖了羊,去找城里的洗发姑娘杨措,却被洗劫一空。

万玛才旦曾说,人很难事实性地回到故乡。在他的小说或是电影里,人物多是悲剧式的结局。就如塔洛,本是一个单纯却固执的牧羊娃,遭遇城市与现代的洗礼,最后一无所有。

他对放羊娃的讲述遵循着自己的经验。他说,那时年幼,常常一连20余天一个人在山上牧羊,这某种程度塑造了他内在的孤独与悲观。“但好在我还能读书,不像塔洛,只能抱着录音机听情歌。”

万玛才旦对内地心情矛盾复杂。他需要电影所需的资源,又向往边陲小镇的生活。

去年,他把在北京长大的儿子送回青海学了一年藏语。尽管儿子正读高二,他说,学好藏语比什么都紧迫重要。

万玛才旦

电影观众何必分藏人汉人

读+:当你在进行电影创作时,有没有假想过,观众是藏族还是汉族?

万玛才旦:我不区分观众。写小说、拍电影时都没有这种分别心。在作品里会做一些铺垫,做一些交代。比如《静静的嘛呢石》涉及藏戏智美更登,它在藏区几乎家喻户晓,人们都知道这个故事、其中的人物,也知道它传达了一个什么精神,但是对藏族以外的观众,这就很陌生,所以我在电影里,会重新交代、还原,包括一些主要的情节。《静静的嘛呢石》以后,很多人知道了智美更登的故事,并专门去看这部藏戏。

读+:但藏族人本身,可能不是那么在意自己的生存状态有多特别,更愿意







































天津市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