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莉 作者单位:医院 来源:现代诊断与治疗Jul27(13),-页 摘要:医院收治的4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应用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手术及预后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8.4%,对照组是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残留率是8.4%,复发率是12.5%,对照组残留率是4.2%,复发率是1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均有着确切的疗效,但是后者能够有效地改善手术及预后指标,减少并发症,可普及。 关键词:子宫肌瘤;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 在临床上,子宫肌瘤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可高达30%左右,年龄处于30岁与50岁的育龄期妇女是这一疾病的高发人群,与此同时,年龄处于40岁与50岁的妇女出现子宫肌瘤的概率可高达60%左右[1]。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便是子宫肌瘤剥除术,在这一疗法下,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是两种常用的术式,为了深入地对比这两种术式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医院收治的4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研究结果理想,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医院年1月-年12月收治的4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对照研究,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年龄30~55(42.2±3.41)岁,病程7个月-8(3.1±1.3)年,其中单发肌瘤与多发肌瘤患者分别是14例、10例,肿瘤直径2.3-8.3(4.4±0.2)cm;观察组年龄32-53(42.5±3.5)岁,病程5个月~7(3.4±1.4)年,其中单发肌瘤与多发肌瘤患者分别是12例、12例,肿瘤直径是2.5~8.4(4.3±0.5)cm。两组一般资料(涵盖平均年龄、病程以及肿瘤直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病例纳入标准[2]:(1)年龄处于30-55岁(2)经阴道彩色超声检查得以确诊,并且患者的肌瘤数目不超过3个,与此同时其最大肌瘤直径不超过9cm;(3)经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阳性,且经阴道镜检查可知患者未合并有宫颈恶性病变或者子宫内膜恶性病变;(4)血红蛋白含量超过80g/L。病例排除标准[3]:(1)既往存在盆腔手术史、慢性盆腔炎史的患者;(2)合并有子宫明显脱垂或者盆腔粘连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3)存在血液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严重感染等疾病的患者;(4)妊娠期患者。 1.2方法 1.2.1观察组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对患者行全麻,麻醉方式为气管内插管,按照常规行消毒以及铺巾等操作;术中取患者的仰卧位,同时需要适当地垫高患者的臀部;选取肚脐正下方部位行切口,长度为10.0mm左右,并需要及时地建立有效的人工气腹,且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腹内压不可以超过14.0mmHg;将腹腔镜置入后需要全面地探查患者的病变情况,并结合探查结构选取其左右下腹作为穿刺点;术者使用6U的垂体后叶素在患者的子宫肌瘤周围注射,然后将肌瘤所在的假包膜小心切开,然后术者借助于大抓钳钳将肌瘤夹住并同时缓缓地向外旋转以及牵拉,然后将其由蒂部完全切断,随着需要及时地给予双极止血处理;手术后,借助于可吸收线,结合患者的剥离面给予常规“8”字缝合操作;与此同时,患者的创面需要给予防止粘连剂。 1.2.2对照组应用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本组麻醉方法及手术体位与观察组一致;选取患者的下腹部行一长度为8.0cm左右的纵切口,以使患者的子宫充分显露,在找到患者的肌瘤后,及时地做一梭形或纵形切口,然后将肌瘤取出;及时地逐层缝合切口,并给予防止粘连剂;手术后需要按照常规为患者留置引流管。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手术及预后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两组并发症(切口感染、子宫壁血肿、发热)的发生率;术后对两组各随访5个月,观察其残留率和复发率[4]。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以(x_±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及预后指标对比两组手术及预后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残留率和复发率对比两组残留率和复发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在子宫肌瘤这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疾病的治疗中,子宫肌瘤剥除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维持患者的子宫生理功能,进而可以保留其生育能力,并且也有助于确保患者的盆底结构的完整性[5]。在以往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时,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属于一种常用的传统术式,能够有效地剥除患者的肌瘤,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其预后。但是有研究人员指出,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会严重干扰腹腔脏器,导致患者术中出血较多,并会引发术后疼痛,所以会延长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并且往往也会带来较大的腹部切口瘢痕,会对治疗效果产生明显影响[6]。在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的今天,微创技术日益成熟并广泛普及使用,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也日益凸显,其临床优势包括视野清、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并发症少以及恢复快、切口美观等。具体来说,与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相比,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优点主要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腹腔镜手术中,术者不需要执行开腹、关腹等操作,所以可以有效地减少术中创伤和患者的出血量;(2)手术操作均在腹腔镜的监视下进行,所以手术视野更清晰,在这一情况下,术者的操作也更准确,因此能够减少对周围脏器组织的损伤,减少出血量和并发症;(3)腹腔镜手术中可以联合使用单极、双极电凝及电切,所以能够有效地止血,这就进一步减少了患者的出血量;(4)腹腔镜手术中,患者的腹腔内压力始终保持为14mmHg,可以有效地压迫小血管,减少出血。本研究中,两组手术及预后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8.4%,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残留率是8.4%,复发率是12.5%,对照组残留率是4.2%,复发率是1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均有着确切的疗效,但是后者能够有效地改善手术及预后指标,减少并发症,可普及。 尽管腹腔镜手术的优点显著,但是也要明确其禁忌症,一般而言,肌瘤靠近黏膜下、肌瘤数量大于4个、肌瘤直径超过10cm等类型的患者均为禁忌症对象,由于此类患者的肌瘤过大或者所处的部位过深,会显著地增加手术操作难度,同时也会延长手术时间,并会增加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的并发症,多数情况下也需要中转开腹,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的痛苦[7]。因此,针对存在上述手术禁忌证以及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要结合其实际情况优先对其行开腹手术治疗,以确保疗效,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8]。 参考文献 [1]甘淑君,王海玲.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与开腹手术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30(7):56-57. [2]姜燕.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比较[J].江苏医药,,39(10):-. [3]张彩红.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1(6):98-99. [4]章文,姚红.倪观太,等.子宫肌瘤剥除三种术式临床疗效比较[J].安徽医药,,17(8):-. [5]沈莉.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76例临床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3(8):84-85. [6]孔芸芬,刘桃柳.28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2(24):-. [7]周彦.腹腔镜剥除与开腹剥除子宫肌瘤的临床配对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38(7):—. [8]高翠娴,范治军.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的对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10(3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