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名贫困人口脱贫;改造、新建户农村群众安全住房;完成4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户群众搬入新家;巩固发展芒果、沃柑等干热河谷特色产业22.68万亩;结束不通高速的历史……这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近年来交出的傲人成绩单。 云南红河:“三最五学”接续奋斗乡村振兴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红河县城同各乡镇间的城乡差距逐步缩小,群众的需求也在由物质生活向精神生活快速转变。接续奋斗乡村振兴中,红河县以党建为引领,以满足广大群众需求为出发点,率先开展“最喜欢总书记的一句话、最感恩的一项政策、最大的一个愿望”“学理论、学政策、学科技、学法律、学普通话”的“三最五学”实践活动,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房前屋后,花草成荫;田间地头,收菜正忙。这是红河县迤萨镇勐龙街村全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该村不仅坐拥干热河谷地区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元蔓高速公路的通车也为当地发展高效现代农业补齐了最后一块短板。通过推广“稻-菜-菜”循环种植模式,勐龙村委会已发展冬早蔬菜种植余亩,年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年预计再增加冬早蔬菜种植亩,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3万元。 “蔬菜种植高产高效的关键在技术。”在当地“土专家”白海仙看来,“富口袋”的前提是“富脑袋”。在一次次学科技的培训下,当地村民掌握了蔬菜种植的“秘诀”。而学科技正是“三最五学”实践活动的内容之一。对经济基础条件较好的勐龙村来说,村民对精神生活有了更多需求。 云南红河:“三最五学”接续奋斗乡村振兴 与勐龙街村不同,宝华镇老翁台新村则是一个由周边4个村寨的村民搬迁过来组合而成的村寨。“搬迁前一家四口住在不足40平米的土坯房里,最害怕遇到下雨,石棉瓦搭的房顶总是漏雨,根本经不住大风大雨。”村民徐自昌对此深有体会,他表示,搬迁后住上两层宽敞的小楼,连装修只花了12万元,要不是党的政策好,自己想都不敢想。 云南红河:“三最五学”接续奋斗乡村振兴 “一切从‘新’再来,一切从‘新’出发。”老翁台新村副组长李祖发表示,要坚持党建引领,以支部+的形式,组织先进党员、明白人带头人等,将“三最五学”实践活动在老翁台新村常态化开展,在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的基础上,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有效治理,打牢基层党建根基。 “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红河县推进“三最五学”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因村情、民情、群众的需求各不相同等原因,“三最五学”实践活动开展形式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总体目标是通过活动的开展,不断提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科学文化素养、民主法治意识、劳动技能本领及感恩意识,从而推动红河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云南红河:“三最五学”接续奋斗乡村振兴 下一步,红河县将继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细化措施,将“三最五学”实践活动落细落实,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接续奋斗乡村振兴中发挥成效。 云南网通讯员何燕强记者黄翘楚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