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网络编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ommoo.com/news/20210927/115874.html

相传在年前,云南红河县宝华乡撒玛坝从一个名叫诺玛阿美的地方迁徙来了一批民族,这批民族就是现在的哈尼族。当时,他们看到宝华乡境虽然山高坡陡,却山清水秀,野兽出没,是打猎为生的好地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多了,野兽少了,缺衣少食,贫困像一只猛兽,严重威胁着哈尼人的生存。这时,在这个勤勇敢的哈尼族部落中,出现一个英雄,他就是蚌颇。

少年英雄

相传蚌颇有10个兄弟,他是大哥。10个兄弟个个长得威武雄壮,都是部落里的打猎能手,大哥蚌颇最出色,只要他看到猎物,箭无虚发,是部落里的“神箭”。

有一年,部落里的有好多猎手陆续失踪,原来是大森林里来了一头凶狠的大黑熊,因为森林里的野兽越来越少,大黑熊饥饿难忍,就伏在森林中专吃猎人。自从猎手们陆续失踪后,部落里的人们个个担惊受怕,不敢再进山打猎。

一天,蚌颇最小的弟弟生病,家里又没有储存的食物,如果不继续补养,这个弟弟就会被活活饿死。蚌颇想,如果自己带领其他兄弟一块上山打猎怕有不测,会有兄弟死于大黑熊之口,不如自己悄悄上山打猎。

天快亮时,蚌颇悄悄独自上山。突然,他看到一只野羊在一个水塘边饮水,他一箭射去,野羊应声倒地。蚌颇收起弓箭,奔向水塘准备扛着猎物回家救小弟。

正当蚌颇扛起猎物往回走时,突然从树林中窜出一个更大的猎物,蚌颇一看,吓出了一身冷汗,这猎物就是那头吃人无数的大黑熊。由于距离太近,大黑熊来势凶猛,蚌颇来不及拔出弓箭,大黑熊就张牙舞爪吼着向他扑来。蚌颇来不及多想,丢下野羊,赤手空拳地与大黑熊搏斗起来。大黑熊力大无穷,它向蚌颇猛扑了几次,都被蚌颇机智灵巧地闪过。这时,只见大黑熊气喘嘘嘘,劲头比刚才减了许多。当大黑熊再次向他扑来时,蚌颇揪准机会,乘势骑在大黑熊的背上,双腿紧紧夹住大黑熊的肚子,拳头像雨点般地向大黑熊的头部猛打。正在这时,其他8个兄弟赶来,见大哥骑着大黑熊一阵猛打,先是一惊,然后众兄弟一涌而上,用刀活生生地把这头罪大恶极的大黑熊给砍死了。

众兄弟们个个喘息未定地说:“大哥,刚才吓死我们了。”

蚌颇说:“你们怎么进山了?”

众兄弟们说:“天亮起来,我们兄弟看到大哥不在,心想一定是大哥独自上山打猎救生病的小弟去了,于是我们就赶上山来,没想到,看到了刚才那惊人的一幕。”

蚌颇说:“谢谢各位兄弟,要是你们不及时赶到,我独自一人恐怕制服不了这头凶猛的大黑熊。走,抬着大黑熊与乡亲们分享去。”

蚌颇打死大黑熊有功,被选为“左能(今红河县宝华乡)部落长”。

种植水稻

几年过去了,蚌颇已经从一个壮伙子成长为一个十分成熟的中年汉子,他和他的父亲一样,同样生养了10个儿子。

这时,森林的野兽更少了,人们不得不吃野菜充饥。

一天,蚌颇带着兄弟和他的儿子们进山打猎,只打到了几只小兔子。当蚌颇来到一个浅水塘边时,发现浅水塘里发出一阵阵清香。原来,这是稻谷,蚌颇小心地采回去,他教夫人除去稻壳用水煮成米饭,芳香扑鼻,好吃极了。次日,蚌颇发动部落里的人去寻找这种水稻。但茫茫崇山峻岭,哪里寻找得到?村民们无获而归。

蚌颇想,如果把水稻种留下来,明年种植,这样,年复一年地不断扩大种植面积,那我们哈尼人不是解决吃饭问题了吗?蚌颇说干就干。从此,哈尼人开始由打猎为生逐渐转为以农耕为生。

几年过去了,这种水稻易种易活产量较高比种野菜强多了,但它必须依靠水田才能种植。但宝华乡地无三尺平,怎样开垦水田呢?

这天,蚌颇又去察看水稻,当他看到种水稻的土地由于不平整,他妻儿们不得不先挖成台地再放水种植的情况时,蚌颇心中豁然开朗。他想,如果把高山也挖成台地,然后再把台地改成水田,这样不就可以大面种植水稻了吗?蚌颇高兴得自言自语地说:“对,就这样干,因为这样开出的水田很像梯子,就叫它梯田。”

从此,蚌颇积极带领乡亲们大面积开垦梯田,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开山造田运动在部落中勃勃兴起。

开山造田

在宝华乡开山造田并非易事,特别是遇到那些悬崖峭壁时,引水难,造田更难。

有一次,当部落里的人集中在一块开垦梯田时,遇到了一块坚硬的大石块,无法把它击碎造田。这天,太阳当空,村民们个个干得汗流浃背,中午时分,蚌颇叫乡亲们做饭,为了方便做饭,村民们便在这块顽石上烧火做饭。突然间,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这时,只听在烧火做饭的顽石上发出阵阵响声,原来刚才被火烧过的那块顽石经过雨淋后,自然裂开了。蚌颇见了,大喜。他说:“以后就用这种方法,凡遇到顽石就先用火烧,再用水泼,这样就可以战胜顽石了。”

这一招果然灵验,哈尼梯田就是这样开出来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过世世代代哈尼人的辛勤劳动,终于开垦出了那辉煌灿烂的哈尼梯田。

在明朝洪武年间,由于蚌颇开田纳粮有功,被明朝皇帝封为第一任左能(今红河县宝华乡)土司,并世袭传22代,余年。

如今,那一山接一山、一岭连一岭的层层梯田,终于成为震惊世界的梯田文化,吸引了许多中外旅游者前来观赏。其中宝华乡“撒玛坝万亩梯田”更是气势磅礴,被旅游者称为“梯田之最。”相传,宝华乡“撒玛坝万亩梯田”就是蚌颇当时的最佳杰作。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