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4/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

一场秋雨让整个弥勒市可邑小镇更显洁净清新

参加“美丽蝶变——全国党媒社长总编看红河”的

社长总编和编辑记者们

来到了美丽的可邑小镇进行实地采访

可邑小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细跳月”的发源地,在这个有多年历史的彝族阿细村庄,70多岁的阿细奶奶用一片树叶征服了所有到访来宾,成为媒体大咖们镜头里的焦点。通过小小叶片,她吹奏出《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映山红》等一首首名歌的悠扬旋律,让来宾们既为其独特的吹奏技艺所折服,又深切地感受到了彝族阿细人的热情好客与独树一帜的民族传统文化。

70岁老奶奶用树叶吹奏歌曲征服了到访来宾

与会嘉宾深入可邑小镇,体验小镇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之美

“可邑小镇将自己的民族资源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仅保留了自己民族原汁原味的传统,而且更有利于活态遗产的保护传承。”开封日报社总编辑屈艳枝说,依托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紧扣彝族阿细传统文化,可邑小镇为慕名而来的游客提供了人文之旅的深度体验。

行走在充满民族风情的可邑小镇,来自陕西省宝鸡市的宝鸡日报社社长冯军平对一整天的所见所闻感触颇深。冯军平表示,希望能通过本次活动,将红河的先进经验带回宝鸡,推动宝鸡有关工作。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注重民族文化发掘,盘活珍贵的人文历史资源,为旅游景区注入新的活力,打造出过硬的旅游品牌,是红河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

可邑小镇依托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紧扣彝族阿细传统文化,为慕名而来的游客提供了人文之旅的深度体验(图片来自弥勒可邑小镇景区)

在可邑小镇文创商店,具有地方特色的彝族小三弦、刺绣、挂包、银器饰品等彝族风情旅游系列商品及阿细骨头参、核桃、蜂蜜等特色旅游农特产品都吸引着来宾们的目光。特色农业、文创商品、旅游体验的深度融合,也让当地村民依托产业融合发展走上了脱贫奔小康的幸福之路。年,可邑小镇实现旅游产业总收入万余元,带动73户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可邑小镇特色农业、文创商品、旅游体验的深度融合,也让当地村民依托产业融合发展走上了脱贫奔小康的幸福之路(图片来自弥勒可邑小镇景区)

“感觉红河的气质与‘七彩云南’的名称不谋而合,这里真的是七彩斑斓的。”开封日报社总编辑屈艳枝说,产业融合呈现出的叠加效应,让红河之美更加立体和生动。

可邑小镇紧扣彝族阿细传统文化,为游客提供了人文之旅的深度体验(图片来自弥勒可邑小镇景区)

记者:车安达杨会国李立章李易胡彦辉文/图

责编:普薇金贤柔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红河日报(hhrb_hh)!

爆料、广告—

原标题:《全国党媒社长总编感受红河之美:可邑小镇,旅游带富的彝族村》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