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红河县迤萨镇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部署要求,深入实施人才振兴行动,将解决急需与夯实基础相结合、外部支持与内生发展相结合,坚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谱好引才、育才、留才“三部曲”,充分用好人才“杠杆”,推动各类人才形成合力,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打造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在“引才”上下功夫,把人才找得准、引得进、用得好实施“头雁回乡”计划。广泛寻找有返乡创业、发展家乡、建设家乡和投资意向的在外家乡人才,建立“在外人才信息库”,动态掌握在外家乡人才基本信息、工作领域、职业特点,搭建村组与在外家乡人才需求平台,鼓励和引导在外人才为家乡进一良言、献一良策、办一实事,定期组织在外家乡优秀人才回乡召开座谈会,听取村级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并给出意见建议,发挥在外人才的聪明才智。强化高校毕业生人才引进。不求所有,但为所用,柔性引才,建立本村在外大学生的沟通联系机制,每年召开1次返乡学子座谈会,为在外求学的家乡学子提供服务和交流实践平台,让在外学子了解村组建设,帮助家乡查找短板弱项,运用专业知识,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激发高校学子不忘家乡、回报桑梓的热情。在“育才”上下功夫,使人才有奔头、活力足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一是培育致富“领头雁”。每年培养家庭致富带头人10名,通过动态管理、定期培训、实践锻炼等办法,造就一批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二是培养壮大合作社管理人才。建立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人才库,加强对农民合作社骨干的培训。鼓励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农村实用人才等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三是培养农业实用技术人才。组建一个10人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队伍人员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对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的学习和应用,特别是在发展绿色产品中对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技术的认知,在用药高峰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进行现场指导,从源头上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培养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一是培育农村电商人才。推荐10余人学习电商理论知识、以操作演示和现场教学结合等方式进行开展电商培训和宣传,对推荐外出培训的电商人才进行跟踪培养,不断提高电商人才素质及水平。二是培育乡村手工业、传统艺人。以“红河流域傣陶专家工作站”为支撑,重点培养“工匠手艺人”,传承发展红河流域傣陶制作工艺,助力乡村振兴,不断推动红河流域傣陶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工匠人才纳入人才信息库,并组建相关服务平台将“工匠”手艺进行展示,并通过引进和招商加大对砂金傣陶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持。在“留才”上下功夫,让人才存希望、有归属、留得住要真心爱才,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更加积极有效的经济补助政策,妥善解决高层次人才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健康医疗保障等问题,在经济和政治待遇上充分体现人才价值、在福利补贴上充分展现特殊关怀,让他们有安身立命之本、干事创业之基。领导干部要把对人才的激励关爱贯穿于整个过程中,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要当好新时代的人才“伯乐”,做到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在各方面想方设法为人才排忧解难,帮助人才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引领更多的人才在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中倾情付出,贡献才智。云南网通讯员红组萱摄影报道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