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章哈又称"赞哈",是傣族传统的曲艺唱曲形式,流传于云南省南部边陲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普洱市江城、孟连、景谷等地傣族村寨,与傣族毗邻而居的布朗族中也有传唱。 章哈既是歌手称谓,也是作为曲艺表演形式的曲种名称。在西双版纳,傣族群众每逢民间的重大活动,如贺新房、升和尚、赕佛、结婚、庆丰收、小孩满月、节庆等都要请章哈歌手演唱。当然,偶尔在劳动小憩时亦能听到章哈歌手娓娓动听的歌声。唱的内容多为历史故事或歌唱劳动、生活、爱情等。有的是祝福,有的是赞词,有的是叙事,曲调具有朗诵风格。 "章哈"是傣语,直译成汉语意思就是"会唱",或者是"会唱歌的人"。因此,在西双版纳地区称傣族歌手为"章哈"。关于傣族歌手的称谓还有一种说法叫"娜婉",指唱歌唱得好的人,较口语化。由于傣族分布广,所以在德宏、耿马、孟连、红河等地的傣族还有不同的叫法。章哈的另一层含义是指傣族歌手演唱这样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也就是现在被界定为中国少数民族曲艺之一的艺术品种。章哈作为傣族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在傣族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和作用。 有一首傣族诗歌这样写道:“唱歌使人快乐,没有赞哈的歌声,在我们生活中,就象吃菜没有盐巴,吃饭没有糯米。”盐巴是五味之首,任何一道菜都缺不了它;糯米是傣族的主粮,把赞哈当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盐巴”和“糯米”,可见赞哈对傣族生活的重要。 每逢年节喜庆,如傣历新年、关门节、开门节、上新房、婚嫁礼仪、小孩满月、升和尚等时刻,人们都要备好礼物,恭恭敬敬地去邀请几位有名气的章哈,到摆满酒席的竹楼上或者喜庆场所来演唱。 演唱:玉光 编辑:西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