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去过西藏八次了。 朋友问我:“去西藏有高原反应,去一次可以了,怎么老是要去啊?”我只好笑笑,淡淡地说:“没去过,不知道;去过后,总会想着那个神奇的地方。” 说起来要感谢上海的援藏干部。从年起,每年对口支援日喀则地区的建设,三年一期,每期50名同志。上海科技界派一名干部去日喀则科技局工作。就这样,万里之遥的西藏,就一下子贴近了。我有机会为多位援藏科技干部出谋划策,并去看望他们,带去科技主管部门的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许多东西,促进自己思考、读书、请教……因为西藏行,使自己的眼界开阔了,西藏情结牢牢地系在心中。 取天火 造福藏民
“只有走过高原,才知道太阳的灼热……”,一首歌这样唱道。踏上西藏的土地,第一个感觉就是天空特别蓝,阳光特别强烈。那是因为海拔高,拉萨米,日喀则多米,西藏高原平均米。海拔高因而空气稀薄,拉萨的空气密度每立方米克。相比之下,上海的空气密度稀薄。在高原上,大气洁净,十分透明,太阳光通过大气时,能量损失少,紫外线辐射强。身临高原,感到阳光格外刺眼夺目,天空蓝得如画似梦。 阳光强烈,能晒得人脸皮肤可以揭下一层皮。这可不是夸张。援藏干部有过亲身经历的。这么说,倒不是吓唬人,而是说西藏的太阳能特别丰富。日喀则的年日照数达到.2小时,定日县达到.3小时,而杭州年日照数只有.5,少了1/3还多。在西藏太阳能是得天独厚的资源,十分丰富。 而西藏群众接受太阳能却有一个过程。大约有十五年时间,有许多人不敢用。这与原始宗教影响力较大有关。太阳,在西藏被作为神崇拜,而窃取神的力量被人使用,会让人认为对神不尊敬,有的群众对使用太阳能顾虑重重。 太阳能毕竟方便洁净,高原上又不容易找到柴草,寺庙里的喇嘛开始用太阳能了,一些群众看到喇嘛用了,也没有不好的报应,也跟着用了。 我想到,人的思想转变有个过程。科学做法的实现,同样有一个过程。这对科普工作者说来,也是一种启迪:要坚持不懈地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 现在,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已在西藏大面积应用。国家在西藏实施“无电村通电工程”。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和我一起去西藏考察,在年,他们开发的太阳能发电装置,一举中标1.2亿元的光明工程。在高原上为多个电线够不到的村庄,取下“天火”发电,让藏族群众享受光明和动力。 科学技术的恩惠洒向青藏高原,最高做到绒布寺附近的村庄。上海的科技人员成为普罗米修斯式取天火为民所用的英雄。 顺自然 适者生存 西藏的天葬,被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笔者有机会遇上一次。客观地谈些自己的认识与感受。那天,我们参观哲蚌寺,这是离拉萨不远的一座著名寺庙。僧人告知,今天后山有天葬。我们就赶过去,那是上午十时许。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天葬的形成,与西藏独特的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除了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流域,水源较丰富的地方有较多的树木。其他大部分区域是山体荒凉,岩石裸露,不长树木;海拔高的山顶平地,只有浅浅的低等植被,有的地方寸草不生。没有好的土壤要土葬是奢望;找不到很多的木柴,火葬也难实行;水葬,也会弄脏下游的水源。 长期严酷艰苦的生存环境里,才选择了天葬。依照科学的眼光看,天葬与西藏生态环境和客观条件是较合适的。看到过一次天葬,写出这点看法,没有任何冒犯逝者的心思,我心中默默为这样走法的老者,献上一份虔诚的祝愿。这是世上最冷静最勇敢的一种葬礼,只有西藏才能有的选择。 问圣湖 会枯竭吗 要去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亚东县,必定要经过多钦湖。这是一个美丽绝伦的高山湖泊,海拔米。藏族同胞称她为圣湖。我三次经过那里,都不顾缺氧,去看看圣湖的秀姿。湖水洁净,蓝天、白云、天光,都倒映在湖面。高原风吹来,湖水泛起涟漪,那水光天光荡涤,反射出银色的光芒,而且一阵阵闪动变幻,旑丽无比。 湖水开阔,湖边水草丛生。远处对岸,是连绵起伏的雪峰,面对我们最左边的是神女峰。金字塔式的山峰峻峭挺拔,白云缭绕,似披若轻纱的倩女。而右边的一座山峰象张着巨嘴的鳄鱼,雄健怪戾。 远远望去,宁静的湖,无言的山,分外肃穆。雪线以上的山峰,在蓝天衬映下格外豪迈。如有云彩飘逸,就分不清是雪还是云,更显得神秘而飘渺。湖与峰,已存在数几千万年了。面对着她们,仿佛感到,要对我们说什么似的。来自喧嚣都市的人们,在这儿站一站,的确会这样遐想静默,敬仰自然。 以藏传佛教的传说,在这样清澈的湖水中,高僧是可以看得到圆寂活佛的灵魂去哪里转世为灵童了。进而老百姓会说,女人不能到湖水中洗澡,那是不吉利而冒犯神明的。
而上海来的从事科普工作的女性,在湖边站一站该是多么幸运、多么惬意啊。有一群牦牛在湖边,慢悠悠地走过,只听到牛蹄踩踏地表的嚓嚓声。在圣湖边拍下一张难忘的照片,画面上只有一位女性面对旖旎的湖水雪峰,独立天涯,凝思发问:圣湖啊,20年后还能见到你美丽的身姿吗?在圣湖边拍下一张难忘的照片,画面上只有一位女性面对旖旎的湖水雪峰,独立天涯,凝思发问:圣湖啊,20年后还能见到你美丽的身姿吗? 更教人思索:秀美的圣湖啊,二十年后,你会枯萎吗?这不是随便说说的。由于地球的温室效应在增强,气温逐渐升高,湖泊在消失。我国每年有个湖泊消失。看到这样的报道,心中真不愿相信。但科学的预测,你不能不信。当地的科技工作者也说,多钦湖可能在20年后干枯见底,风光不再!所以,老百姓每年要观察湖边水线是不是下移了。据说,年,水线还上来了一点。但愿年年如此,圣湖就不会干枯。 在圣湖边拍下一张难忘的照片,画面上只有一位女性面对旖旎的湖水雪峰,独立天涯,凝思发问: 圣湖啊,20年后还能见到你美丽的身姿吗? 看珠峰 至高永恒
不到布达拉宫,不算到过西藏。不到大昭寺,不算到过拉萨。这无疑是很好的表达。而去过西藏的人,内心更深刻的愿望是,能看一看珠穆朗玛峰,这才算是真正来过西藏了。前三次进藏,我都无缘见到珠峰。第4次才如愿以偿。 前一天夜晚,我们先赶到定日县珠峰宾馆。宿一夜,清早6点钟,天还未亮就出发。一路上,心中企盼,望天公作美,珠峰别躲到云层中去。天上的星星闪亮,像一颗颗伸手就可摘到的钻石。在天亮前,顺利赶到面对珠峰的一座山顶上,叫做观景台。 天色朦朦胧胧。当太阳升起时,正前方高峰耸立的喜马拉雅山脉起伏的轮廓线上,一下子跳出了一缕亮色,最高的珠峰,最先披上了亮丽金色的阳光,好象舞台最美的灯光,追射在新娘秀丽妩媚的脸颊上。这一刹那,美妙无比,山顶上的旅游者都发出了阵阵欢呼声。 米高的珠穆朗玛峰,最先亮相。然后,米的洛子峰,米的玛卡鲁峰,米的卓奥友峰,在前方依次亮出了身姿,一并排开,在远方的天际,四座八千米高的雪峰集中亮相,闪射金光,万分壮观。 而至圣至洁的珠峰,独立最高,昂首天外,雄视群山,气势非凡。在珠穆朗玛峰的周围20公里内,米以上的山峰有40多座,真是群峰如潮,山浪汹涌。 在峰海连绵的宽阔山谷间,这一天恰恰是云海滚滚,云涛渺茫,就好象是乘在飞机上看到的云天一样。 车队继续向珠峰大本营进发。从高山顶下行,穿人云海,云雾飘荡在眼前。刚才珠峰远远展现,走到她跟前,会不会躲起来呢? 因为阳光照射强烈,很可能冰川的水汽升腾,就难见她的尊容了。驶近第一大本营,高度米。我们全体欢呼,珠穆朗玛峰今天一览无余,清楚雄峻展现在眼前。峰顶旗云飘忽,冰雪闪烁银光。她是地球之颠,至高无上,至洁无瑕,至圣无比。我们能在珠峰面前,近距离站一站,也够幸运的。纷纷拍照留念。 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有人提出并尝试登珠峰。30多年里,人类攀登珠峰的梦想一直没有成功。米高度,被称作为“死亡地带”。 到年5月29日,新西兰的希拉里和夏尔巴人登顶成功。年,为纪念这一成就,世界各国的登山健儿,云集峰下。我国由搜狐网站组织的两支登山队,胜利登顶。为他们的成功,我们即便是站在珠峰脚下,也由衷感到鼓舞。其中有一位上海人陈骏池。 我们面对珠峰,作为一个普通人,感慨万分。也许我们此生的体力,永远不会也不可能去登顶的。珠穆朗玛,是人类心中永恒的高峰。有一位夏尔巴人,登上去13次。而我们每个人,应该有一个愿望,为自己心中的“高峰”不停地去攀登,无论是学习、工作…… 珠峰,魅力永恒! 注解:1、细心的网友已经问及天葬的具体过程,很想知道。出于对藏族同胞的文化礼仪的尊重,我省略了。我写天葬的这点文字,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客观的虔诚的叙述。想了解细节的朋友,有机会可以恰当的方式交流。 注明2、不出四年,年当地司机告诉我,美丽的多钦湖,《红河谷》电影拍摄地,女演员宁静背裸下水洗浴的圣湖,干枯见底了。本文写的担心,是年路过湖泊时的心情。 近期原创好文: 中国四大谜案之白银连环杀人案告破,高科技功不可没科学证实中华文明有七千年历史拔罐从西方而来?这绝对是伪科学。。。。。同时研发的创新成果,国外产业化获巨额利润,国内却只能艰难中追赶转,转,转,居然能逆天成为洪荒之力,惊呆了他让胡适念念不忘,促中国物理学崛起,坎坷一生,含冤而死,却为我们留下了永恒的精神财富。。。。 导师和学生到底应该是什么关系? 上帝的两扇门,揭开基因组天书的奥秘 飞虹横架巧驭“风”你知道同济大学桥梁抗风研究有多牛逼么? 战胜脑肿瘤,令医院重量级科技成果 科坛春秋(上海十大科普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