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局部 责编 rainbow 滇越铁路成就了蒙自,而蒙自的声名鹊起,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却还必须“经手”一个小小的车站——碧色寨。 慕名而来的游人。络绎不绝。 碧色寨这几个汉字,充满诗情画意。但其真正的源流却是“壁虱寨”,法国人当初选址在此建立火车站时,这里尚一片荒芜,各种生物乃至微生物遍布,其中之一便是“壁虱”(方言发音:比色),因而得名。 碧色寨老街。70年前这里全是密密麻麻的商号。 巡捕房遗址。相当于当年的“开发区公安局”,巡捕成分复杂,有法国人、越南人、中国人等,不一而足。 碧色寨的名称随后得到雅化,而且雅化得非常成功,极其恰如其分。随着火车站的建立和锡矿贸易的兴起,这里迅速成为整条滇越铁路最重要的火车站,没有之一。其地位超过省会昆明。年代昆明是一等大站,而碧色寨却是头等大站,仅此唯一。 碧色寨大型商号遗址。在碧色寨,这只算一般商号。 这是“大公司”——由中国人创办运营的云锡转运站。云南锡矿从这里转马帮,抵达红河港口,顺流而下直抵越南海防,重新装轮船运往欧美。 这个残破的小卖部,是云南第一个邮政局。年后仍属中国邮政。 当年火车并不直接抵达蒙自县城,它的停靠站是在草坝以南6公里的碧色寨,所有南来北往的乘客必须从碧色寨转乘车辆再抵蒙自,旅程才算完结。这实际上意味着小小的碧色寨,成为了诸多名人来到蒙自的第一印象。 依然保存完好的站台。水塔是年后的建筑,车站主体建筑是法国人设计建造,约年历史。 法国人当年留下的地下酒窖。 建筑虽破。但其身份却并非一般。这是法国公司——亚细亚水火油公司旧址。 在中国20世纪灿如繁星的名人录中,有多少人曾莅临过碧色寨?这一名单可能会列得比较长,这小小的车站上出现过的将军、大师、商人巨贾,多到一般人无法想象。 碧色寨地处喀斯特地区,除了屋顶,几乎全部建筑立面都大量使用石料。石料使建筑物保存长久。抹上岁月印迹后呈现出十足的沧桑感。 年,蔡锷在碧色寨遭遇过惊险一幕,险些遇刺。年前后,一名30多岁的年轻人以餐车服务员的身份为掩护,在蒙自悄然领导一国的独立革命,他在芷村-碧色寨一线服务数年,直到若干年后,人们才知道当年的年轻人是越南开国领袖胡志明。 维修后的火车机房。越南领袖胡志明当年曾服务于此。 年,西南联大文法学院辗转迁来蒙自(这一事件无疑同样源于铁路),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有这些名人先后出现在碧色寨狭窄的站台上:闻一多、朱自清、陈寅恪、吴晗、沈从文、冯友兰、潘光旦、钱穆、金岳霖……当时中国几乎近半的大师云集小城,为蒙自带来前所未有的人文光荣。 残破的车站附属建筑。外形依然能看出巴洛克建筑的端倪。 用铁轨建成的篮球架。实际上当年这里是中国少数网球场之一,而且是红土场。 或许,这些声名赫赫的人们当年在碧色寨停留时,只是下意识地抬头看一眼三面钟,瞅一眼时间,并不一定把这短暂的一刻作为生命中的重要片刻,但当所有的缘分汇聚至此,却无疑造就了一个车站的时代气场。 当代著名诗人于坚是纪录片《来自的火车》的总撰稿人,他在撰文中提到碧色寨时这样写道:“当我来到碧色寨时,立即为它独特的建筑风格所激动。 碧色寨有建筑分为两部分。一部份是车站建筑群,另一部份是碧色寨居民居住区。碧色寨车站是中国目前唯一幸存的早期铁路车站。全是法式建筑,红瓦黄墙,木质百叶窗......法国式子母钟、水门汀地板、水塔、厕所、职员宿舍,建筑与建筑四通八达。消褪的色彩,朽坏的木质,乘客在八十年间先后涂画在车站墙上的作品,到处丛生的野草,藤蔓以及倒塌的部份散落成堆的砖块。 种种迹象使这个车站呈现出一种世纪未之美。”于坚谈到,滇越铁路与别的铁路不同的是,在别的铁路上你只是乘客,而在滇越铁路上你会变成诗人。他甚至以自己的视觉为碧色寨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叫做《碧色车站》,在该片公映时,于坚总结说:“我试图在反映世界变化的重要场合——车站中,呈现出某种不变的东西。我为这个作品深感自豪,这个片子是我的诗歌的某种延伸,它可以说是一部长诗。” 目测为云南最大的无花果树。种子可能由当年的法国人从越南带入,种植于车站建筑群的内部。 昔日云南最火爆的“夜店”,哥庐士酒店。 年,著名摄影师李志雄的一组以《南方情人》为题的摄影组照惊艳整个摄影界。 组照以滇越铁路,重点以碧色寨为创作背景,讲述了这样一段刻骨铭心的尘世爱情故事:一名老人年青时在碧色寨的火车站上见到一位城里来的姑娘,两人上了同一节车厢,姑娘坐在他的斜对面,上车后一直在看窗外的风景,脸上始终挂着一丝淡淡的忧愁。年青的主人公常年漂泊在铁路上,从未遇到过让他产生恻隐之心的女子。当时他的心轻轻一颤,忍不住要拿眼偷偷地去看姑娘。 后来芷村到了,他取行李下车时不小心碰翻了别人的水杯,杯子落地的声音很大,姑娘回头看了他一眼。他下车后本想再看一眼姑娘,但站台和姑娘坐的位置不在一面,火车开走后他才离开车站。仅仅这么一面,而且还未能和姑娘说上话,故事的主人从此把这个姑娘想像成了自己的恋人,幻象到了乱真的程度,他因此终生未娶......这是一个情节与著名电影《海上钢琴师》何其类似的凄美故事,但它却真切发生在碧色寨。 摄影师李志雄通过精心设计的画面元素,重新复原了这个故事。作品在国内外多次展出,引起轰动。李志雄在后来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拍摄动机:碧色寨是一座充满故事的车站。只要捕捉到一个故事。便能成就一个作品。 铁路俱乐部遗址。当年这里生活着几十上百的欧洲人。这很可能就是一个星巴克式的餐厅。 仍有货车运营,但客运早已停止。 在著名作家海男的笔下,碧色寨的所有气质,则被演绎为一段杜拉斯式的小说。 她在《碧色寨之恋》中写一名法国工程师保罗在碧色寨的心理活动:“他想背着照相机,从碧色寨开始寻找记忆深处的那些筑路史。他想独自一个人寻找现在的滇越铁路绵延出去的许多站点,许多崇山峻岭;他想通过照相机拍下滇越铁路的现在时。他的双手在托起照相机时仿佛有些哆嗦,他背着照相机下了哥胪士酒楼,来到站台。他将照相机从黑色包里取出来,然后托在手上。 此刻,他的镜头拍摄到的不是火车而是云彩,因为云彩飘来了。他久久地凝视着镜头中飘忽的云彩,他的心仿佛也在那一刹那间飘忽而去。” 一百年来,碧色寨的故事是如此多面,在历史迷雾中,它究竟演绎过多少血与火、情与愁的段落?无人知晓。所有的故事,恐怕唯有那些日渐沧桑的石墙、红瓦、小屋、大钟见证过、唏嘘过,年复一年。 骑行者在碧色寨。这也是蒙自地区较为经典的人文骑行线路。 来源:云南画报 hhrb_rw邮箱|rwhh.cnQ群|长按上面图片,识别有什么好方法治疗白癜风贵阳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