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富水 责编 鲁海燕 红河县 撒玛坝梯田 (图片来自云南民族广播)4月21日上午,中国最大的哈尼梯田(连片)上,一场充满神秘仪式感的开秧门祭祀活动在红河县撒玛坝梯田举行。全国三十多家媒体到场采访,包括央视网在内的十二家媒体平台进行了现场直播。 中国最大的哈尼梯田 为什么说是中国最大的哈尼梯田(连片)呢?因为这个是有证书的。在撒马坝梯田开秧门活动开始前,红河县委副书记、县长和涛从认证官手中接过了一份证书,红河县撒玛坝梯田被认证为中国面积最大的哈尼梯田(连片)。 (图片来自云南民族广播)位于红河县宝华镇的撒玛坝万亩梯田,距红河县城迤萨37公里,是世界上集中连片最大的梯田。撒玛坝为哈尼语,意为宽阔的田地。有句话说”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到撒玛坝,不知梯田大。“这是对红河县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撒玛坝梯田的真实写照。 (图片来自云南民族广播)(图片来自云南民族广播) 万亩梯田集中连片,级首尾相连,从海拔米至米,依山开垦,顺势造田,经纬纵横,蛛丝密布,大的有三、四亩,小的只有水牛大,在陡峭处,田如天梯,美若龙脊。 (图片来自云南民族广播)(图片来自云南民族广播)随着四季的变化,万亩梯田各展风姿,春如牧歌夏如绿毯、秋如金山、冬如明镜”,入冬后,块块梯田如明镜镳嵌沟谷,似彩练直上云天,早观云海日日出,更是美如仙境。它气势磅礴逶迤壮观、万干气象,天人合一,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集中展示了"森林一村赛一梯田一水系"四素共构的农业生态系统和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社会体系,是中国梯田文化的明珠和杰出代表,是农耕文明的典范。 (图片来自云南民族广播) 开秧门是哈尼人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只有过了开秧门,哈尼人才能将提前育好的禾苗移栽到梯田中。记者来到现场时,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有人在犁田,有人在整理秧苗。还有一些小孩子在插秧。 上午10时20分,开秧门活动开始。主祭司手里拿着一个罐子,里面有梯田米和一个鸭蛋,右手还拿着一些树枝,他带领陪祭人员,顺着田埂往前走。陪祭人员带着乐器和农具,还有禾苗。 (图片来自云南民族广播) (图片来自云南民族广播) 主祭司走到一个田埂边,弯下身躯将梯田米撒入田中,将一把禾苗栽入田中,嘴中用哈尼话说着什么。大意就是让哈尼人的禾苗茁壮成长,不好的禾苗就让风吹走。 主祭司做完这些后,在场的哈尼群众就在田埂上唱歌、跳舞。吹栽秧号的号手站在旁边的石头上,吹起栽秧号,希望栽下的秧苗快快成长。整场活动持续两个小时。 红河县文广局的吴志明研究哈尼文化多年,也是今天开秧门活动的总指挥。吴志明告诉记者,每年农历三月第一个属蛇日哈尼人要做黄米饭,染红蛋。寓意将来的稻谷长的像黄米饭一样黄,像鸭蛋一样饱满。到了第二个属蛇日就是开秧门。只有过了开秧门,哈尼人才能正式开始栽秧。 (图片来自云南民族广播) 栽秧门的主祭司是附近比较特殊的人,是要连任的,直到死去才会换人。正常栽秧是一棵一棵的栽,主祭司载下的是一把,目的是为了让秧苗长不大,结的谷穗不饱满。只有这样,哈尼人栽种的秧苗才长势好,谷穗也结的多。 (图片来自云南民族广播)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红河日报(hhrb_hh)! 爆料、广告—投稿邮箱:hhr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