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50831/4688851.html 8月14日,人民公安报在要闻版中以《李涛:真情帮扶贫困村落蜕变“深山明珠”》为题,刊登了红河公安机关民警坚持党的领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以优良作风、担当作为精神,通过扶志扶贫,从思想观念到脱贫具体做法,切实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真情服务,通过脱贫与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让深山出“明珠”。 红河公安民警求真务实,扎实苦干、以优良的纪律作风,勤恳踏实的精神面貌,履行职责。 蓝天白云下,一条宽阔平整的水泥路像一条玉带,带着拉祜人的新希望一直伸向山外;青山环绕着一排排崭新的二层砖混楼房,屋顶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田地里,辛勤耕作的村民欢快地唱着拉祜山歌,村旁的山坡上,成片成片的茶园郁郁葱葱,茶垅间随处可见忙着采摘的村民。 这幅生动和谐的生态图景展现的是位于边境线上的云南省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的一个小村寨——拉祜寨。年5月,绿春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民警李涛被抽到工作组进驻拉祜寨开展扶贫攻坚工作,推动这个贫穷落后村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产生华丽蜕变。 迈开步子,办实事助扶贫 跟随工作队进驻的第一天,李涛发现拉祜寨位于边境线上,世居均为拉祜族群众,是全县贫困村致贫原因最复杂、贫困程度最深、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因交通不便,全寨人长期不与外界接触,大部分群众不种粮食蔬菜、不养家禽家畜,吃的全靠在山里找野果和打猎。 大致了解了情况的李涛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沉下心来,想办法、做实事,要真扶贫,带领全寨村民共同致富,一个都不能掉队。 第一步便是要革除陋习。因拉祜寨村民延续着最原始的丛林生活方式,李涛和工作队队员只能带上干粮进山一家一家地找寻、一人一人地劝说;从一个山谷到另一个山谷,为不漏掉一个村民,他们每天都要翻几座山;不少村民受李涛等工作队队员影响,又去做其他村民的工作。就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拉祜寨村民陆陆续续回到了寨子里集中居住。 因人不在寨子里、人口底数不清,李涛积极与红河边境管理支队平河边境派出所对接,及时开展村民户口登记、补录和办证等工作。村民不习惯睡床,李涛和队员们为他们买床置被,亲手教他们铺床叠被;村民不懂穿衣搭配,又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搭配衣服;村民不懂个人卫生,李涛和队员们每天早晨都会挨家挨户地去教他们刷牙、洗脸。在李涛等人的努力下,拉祜寨村民结束了风餐露宿、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四季赤脚的生活,每家每户都住进了砖混的二层楼房,有了安全牢固、遮风避雨的家。 俯下身子,当好“领头羊” 自进驻拉祜寨第一天开始,李涛等队员便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通过无数次的入户走访、摸底排查,调查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将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做实做好,并及时将党和国家以及省市县出台的扶贫政策宣传到位。 对于贫困户家中的实际困难,他们也一点不含糊。在一次入户走访中,村民普初九突然问李涛等队员:“什么是共产党?”工作队队长李晓忠回答道:“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个鸡蛋,也要分给老百姓吃的好人。”的确,李涛等队员以寨为家,把寨里大事小事当成自己的家事,把贫困户家里的困难当成自家里的困难来解决,对待群众的热心劲和对待工作的认真劲,村民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变化。“真的感谢党,是党派来了工作队,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普初九强烈要求,希望能申请入党。 拉祜寨基层自治组织长期以来处于瘫痪状态,村民小组有名无实,基层党组织核心领导力缺失。工作队驻村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成立拉祜寨临时党支部,李涛任组织委员,和其他党员一同帮助拉祜寨成立村民小组党支部,选配党性意识强、群众基础好的老党员杨立甫为支部书记,形成“一寨两支部”基层党组织工作格局。临时党支部与村党支部同步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工作期间,李涛指导拉祜寨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杨立甫建立党务公开措施、健全联系群众制度等,让村民小组党支部组织生活正常化、经常化,步入正常运行轨道。 随后,李涛和杨立甫又组织开展了“户户红旗飘”工程,组织村民集体学写字、唱红歌,在潜移默化中凝聚拉祜寨村民的向心力。原来不会讲汉语的村民,在工作队引导下,现在会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心向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意识已深入拉祜寨村民的心窝。今年7月1日,“一寨两支部”联合组织开展拔河、种养殖业技能比赛等系列活动,拉祜寨村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这也激发了他们追求健康、快乐美好生活的热情。 找对路子,精准扶贫结硕果 要发展生产就要有土地,拉祜寨的经济林和承包地因历史原因被非法转让,土地问题成为拉祜寨脱贫攻坚的又一大难题。李涛等队员积极将土地问题上报当地党委、政府,由党委、政府出资,通过工作队不断进行政策宣传、思想引导,在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下,转让多年的土地被收了回来。 现在的拉祜寨,每天清晨都会有村民小组组长组织大家一起去干农活,科学耕作、科学养殖的劳动模式和习惯已逐步形成。驻村扶贫工作开展后,李涛等队员经过多次调查,利用拉祜寨得天独厚的气候与土壤条件,首先发展黑木耳和榆黄蘑产业,通过拉祜寨土地入股,群众“投工投劳”,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发展黑木耳12亩、榆黄蘑10亩。同时,队员和村民开始试种特色高原梨,按照产业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种植的思路,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开发拉祜寨周边闲置土地,组织全寨村民示范种植高原梨15亩。此外,他们还带领群众发展生态有机茶,打造拉祜寨“茶叶专业村”品牌,本着绿色无公害的理念,在不喷洒农药的情况下利用生物技术种茶。目前,在李涛等队员以及全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按照科学化种植标准,慢慢改变了落后的生产方式,稻谷、玉米产量和牲畜成活率大幅提升,实现了粮食自给,不再缺粮少肉,解决了基本温饱;全寨还恢复了种植草果亩,所有农户都拥有了自己的增收产业。年,拉祜寨实现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村民有了自给自足的基本保障。 经过李涛等队员3年多的努力,现在的拉祜寨,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家每户门前屋后干净整洁,曾经的原始贫困落后村寨发生嬗变,道路、供水、电力、广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产业链明晰,贫困户一个接一个地摘帽,曾经低迷寂静的山寨“活”了起来——山坡间、山路上都是忙碌的身影,欢声笑语回荡,一眼望去处处充满勃勃生机,犹如一颗深山明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