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疗效最好专科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56个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国,各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一些关于56个民族的资料,看到图片,不得不感叹,原来中国美女那么多,再也不用羡慕外国的美女了,还是自己家的姑娘耐看! 满族 1、满族 满族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以辽宁省为最多。 使用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有南、北2种方言。由于与汉族混居、交往密切,因而现在满族人都习用汉语,只有少数偏远的聚居村屯,还有少数老年人会说满语。16世纪末,在蒙古文的基础上创制了满文。现在满族人都用汉文。 朝鲜族 2、朝鲜族 朝鲜族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其次在黑龙江省、辽宁省,还有些散居于内蒙自治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最大的聚居区。绝大多数朝鲜族人使用朝鲜语和朝鲜文。朝鲜语属阿尔泰语系(尚未有定论),有6种方言。 赫哲族 3、赫哲族 主要聚集在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少数散居于附近县的一些村镇。 使用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有奇楞和赫真2个方言。现在只有五六十岁以上的人还能讲赫哲语,其他人由于与汉族人的长期交往已都使用汉语,并使用汉字。 达斡尔族 4、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及附近旗县、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郊及附近县,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族人使用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布特哈和齐齐哈尔两种土语。 鄂伦春族 5、鄂伦春族 聚居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交接处的大小兴安岭中,特别是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使用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鄂温克族 6、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温克自治旗和周围几个旗、黑龙江省讷河市等地。使用鄂温克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有海拉尔、陈巴尔虎、敖鲁古雅3个方言。 蒙古族 7、蒙古族 主要聚居于内蒙古和新、青、甘、黑、吉、辽等省区,其他散居于宁、冀、川、滇、京等地。使用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回族 8、回族 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青、豫、冀、鲁、滇省等分布较多,有大小不一的聚居区。中国其他地方也有许多回族人聚居和散居。回族分布广泛,可以说回族散于全国各地,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东乡族 9、东乡族 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少数散居在甘肃省兰州市和定西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使用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保安族 10、保安族 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少数散居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青海省循化县。在聚居区的保安族人使用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保安族人通晓汉语。保安族人以汉文为交际工具。 撒拉族 11、撒拉族 主要聚居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及其附近地区。少数人散居于青、甘、新等地,与汉、藏、回、维、哈等族人居住在一起。使用撒拉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大多数人通晓汉语。 土族 12、土族 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东部湟水以北、黄河两岸及其毗连地区,其中大多数人聚居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及周边的民和,大通、同仁等县,还有少数人居住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 使用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族。有互助和民和2个方言。 裕固族 13、裕固族 主要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少数人聚居在酒泉市的黄泥堡裕固族乡。 现使用3种语言。一种是西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一种是东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还有一种是汉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一般都用汉字。 俄罗斯族 14、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人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以伊犁地区为多,还有少数人分散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使用俄罗斯语(简称俄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通用俄文。 乌孜别克族 15、乌孜别克族 散居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城市较为集中。 使用乌孜别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大多数人通用维吾尔文。 塔塔尔族 16、塔塔尔族 散居于新疆,比较集中的有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城市。 使用塔塔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除一些老年人使用塔塔尔语外,其他人一般都使用当地的哈萨克语或维吾尔语。塔塔尔族通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锡伯族 17、锡伯族 锡伯族人主要分布在辽、吉、黑等省,还有一部分人居住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及周边地区。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锡伯族人使用锡伯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居住在东北的锡伯族人使用汉语。 哈萨克族 18、哈萨克族 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在甘肃省阿克赛哈萨克自治县。 使用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有西南、东北两个方言。 柯尔克孜族 19、柯尔克孜族 主要分布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少数散居于新疆各地和黑龙江省富裕县。使用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南、北2个方言。 维吾尔族 20、维吾尔族 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多数聚居于天山以南的各个绿洲,少数分布在湖南省桃源、常德等县。使用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塔吉克族 21、塔吉克族 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聚居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在莎车、泽普,叶城和皮山等县。使用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 藏族 22、藏族 主要聚居于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省的海北、黄南、海南、果洛、玉树几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省的阿坝、甘孜两个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 使用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有卫藏、康、安多3种主要方言。 藏文是公元7世纪时参照梵文字体创制的自左向右横写的拼音文字。 珞巴族 23、珞巴族 主要分布于西藏东南部的洛渝地区及相邻的察隅、墨脱、米林等县。 居住在墨脱县北部的珞巴族人使用藏语,其他珞巴族人都使用珞巴语。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不同地区的珞巴族人之间的方言有差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珞巴族人还在使用刻木结绳来记事。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少数人通藏文。 门巴族 24、门巴族 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门隅地区,少数聚居在墨脱地区。 使用门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由于生活于西藏地区,和藏族人交往密切,所以多通藏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藏文。 纳西族 25、纳西族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及周边地区,四川省盐源、盐边、木里等县和西藏的芒康县也有分布。使用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由于与汉族交往密切,因此大多数人会讲汉语。 彝族 26、彝族 分布在云、川、贵、桂四省区。使用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6个方言。与汉族人居住联系比较多的彝族人能通汉语。 普米族 27、普米族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兰坪、丽江、维西、永胜等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少数人居住在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盐源县。使用普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有南部和北部两个方言,其间差别很大。普米族曾使用过一种用藏文拼写的文字,但流行不广。现通用汉文。 白族 28、白族 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分布于云南省各地及贵州省毕节地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湖南省桑植县。 白族人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南部、中部和北部3种方言。绝大部分白族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并通晓汉语。 傈僳族 28、傈僳族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少数分散居住在附近的州县和四川省盐源,盐过、木里等县。使用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先后使用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拼音文字、维西县傈僳人创制的音节文字和新中国成立的后制的拉丁字母式的新文字。 怒族 29、怒族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碧江(现已撒消)、福贡、贡山三县,附近的兰坪、维西有几处怒族的聚居点。使用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各地方言差别很大,以致不能互相通话。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大都使用汉文。 独龙族 30、独龙族 独龙族人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族自治县独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 使用独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没有本民族文字。 景颇族 32、景颇族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瑞丽、陇江、盈江和梁河等县山区,附近州县山区也有少数散居的景颇族人。使用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使用的景颇文是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阿昌族 33、阿昌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州的陇川、梁河等县,少数分布在盈江,潞西、瑞丽等县及保山地区的龙陵、腾中县。阿昌族人使用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有梁河,陇川、潞西3个方言。由于长期和汉、傣族杂居,所以阿昌人一般都通晓汉语或傣语。阿昌族没有文字,习用汉文和傣文。 德昂族 34、德昂族 德昂族散居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保山、临沧、思茅地区。其中潞西县三台山和镇康县军弄等地是德昂族聚居区。使用德昂语,属南亚语系佤德昂语支。可分为纳盎、布雷、若买3个方言。人多数德昂族人通晓傣语,汉语或是景颇语。德昂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不少人能用汉字或傣文。 佤族 35、佤族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三县及其周围山区。使用佤语,属南亚语系佤德昂语支。有巴饶克、佤和阿佤3个的佤族文字方言。佤族原来没有文字,年设计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形式的佤族文字方案。 拉祜族 36、拉祜族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澜沧县、孟连县、少数人与其他民族杂居于云南省西南边境县。 使用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拉祜纳和啦祜熙2个方言。由于拉祜族人长期与汉族、傣族交往密切,因此大多数拉祜族人能兼用汉语和傣语。 布朗族 37、布朗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景洪,临沧地区的双江、永德、云县、耿马。思茅地区的澜沧、墨江等地。布朗族人使用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有布朗、阿尔佤两个方言。部分布朗族人会讲傣语、佤语或汉语。 傣族 38、傣族 傣族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附近其他县。 使用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基诺族 39、基诺族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四邻山区。使用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 哈尼族 40、哈尼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礼社江下游红河西侧的哀牢山区。 使用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哈雅、碧卡、豪白3个方言。 京族 41、京族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的山心、万尾、巫头三个小岛及其附近地区,有“京族三岛”之称。使用京语,与越南语基本相同。 黎族 42、黎族 主要分布在海南省。 使用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居住的地区不同,其方言也各异。由于与汉族来往密切,所以很多人通晓汉语。年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 毛南族 43、毛南族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环江县的上南、中南、下南山区,及河池、南丹、宜山、都安等地。使用毛南语,属阿尔泰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由于长期和汉族、壮族人交往,所以绝大多数毛南族人都通汉语和壮语。 壮族 44、壮族 壮族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少数人分布在粤、湘、贵、川等省。使用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个方言。 仫佬族 45、仫佬族 主要聚居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附近县市,与汉、壮、苗、瑶、侗、毛南、水等族人杂居。使用仫佬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仫佬语与毛南语、侗语、水语相当接近。大多数人会汉语,部分人还会说仕语。 瑶族 46、瑶族 主要分布在桂,湘、滇,粤、贵等省也有分布,居住形式为大分散,小聚居。 使用瑶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瑶语是三种语言的总称,包括勉语、布努语、拉珈语。各地理族人的语言差别很大,往往不能相互通话。瑶族人通常能用壮语和汉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一般通用汉文。 侗族 47、侗族 分布在黔、湘和桂省区的毗邻地区,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地。 使用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有南北两个方言。侗族原无本民族的文字,使用汉字。年以侗语南部方言为基础,以贵州榕江话为标准音,采用拉丁字母创设了侗文。 苗族 48、苗族 主要聚居于贵、滇、川、桂、湘、鄂、粤等省区,有大的聚居区,也有小的聚居区,还有与其他民族杂居区。 使用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语分为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大方言中还有小的分支方言。杂居地区的苗族人,会讲汉语或侗语、壮语等。 水族 49、水族 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附近的荔波、独山、都匀、榕江、从江等县和广西的融安、南丹、环江、河池等县。使用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有阳安话、潘洞话、三洞话3个土语。 布依族 50、布依族 主要聚居于贵州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其他地区、云南罗平和四川宁南、会理也有分布。布依族人使用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有密切的亲缘。布依语有3种方言。 仡佬族 51、仡佬族 主要散居于贵州省的西北、西南和北部,少数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 使用仡佬语,属汉藏语系,语族、语支未定。分稿、阿欧,哈哈、多罗4个方言。由于居住分散,汉语已成为通用语,不少人还通苗语、彝语、布依语。 羌族 52、羌族 主要聚居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其附近地区,以茂县,汶川等地最为集中。少数人与汉、藏、回等民族人杂居。使用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南、北两个方言,每个方言又分5种土语。大多数羌族人通汉语。羌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长期使用汉字。 土家族 53、土家族 主要聚居于湘、鄂、川三省毗连地区。 使用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南部和北部2千方言。由于和汉族人长期生活在一起,所以绝大多数人使用汉语。使用土家语的人也多通汉语。 畲族 54、畲族 主要聚居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和闽、浙两省交界处。其中闽、浙两省最多,占96%。使用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 高山族 55、高山族 主要聚居在台湾省台湾岛的山地、东部沿海和兰屿岛上。 使用高山族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有泰耶尔(泰雅)、邹(曹)、排湾3个语群,多达20种语言,现在仍在使用的有13种语言。不同名称的高山族使用不同的语言。 汉族 56、汉族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松辽平原及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河巨川的中下游流域农业发达地区,并散居于全国各地。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 汉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汉字经过年的演变,发展成现在的通用简化汉字。汉族的语言通称汉语,属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的语言之一。 汉语分为北方、吴、湘、赣、客家、闽北、闽南、粤等八大方言。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文起源于远古,现行的方块字是从多年以前的殷商甲骨文和商周金文演变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