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1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文/图|满长杰毛兴华

责编|薇薇安

“真漂亮,阿姨,你的青花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和普通的建水紫陶相比,青花陶的魅力在哪里?”

4月24日,当《玉溪日报》的记者走进建水碗窑村83号,立即被制陶艺人何秀华的青花陶所吸引,琳琅满目的青花陶器具堆满了何秀华家的整个客厅——将军罐、茶具、花瓶令人目不暇接。

为了满足记者的好奇心,何秀华在一个干透了的荷花盘土坯上,现场为记者作画,寥寥数笔,就让在场的记者对建水青花陶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

当天,由红河日报社、玉溪日报社、楚雄日报社主办的“行走红河谷”红河段第二阶段联合采访在建水启动,采访组刚到建水,就迫不及待地来到建水碗窑村,详细了解建水紫陶的加工工艺和产业发展。

何秀华是建水青花民间工艺传承人,云南省中级工艺美术师。她以制作罐、壶、盘、碗、杯等民间青花瓷器为主,善于绘制元、明、清时期的青花牡丹、菊、卷草、龙、凤、鱼、虾等纹案装饰。

建水紫陶是历史悠久的地方传统工艺品。其制作源远流长,自宋末年间开始生产陶器,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建水紫陶品种繁多,有煮器具、茶具、花盆及案头陈列装饰用品等。建水紫陶采用当地得天独厚且蕴藏量丰富的红、黄、紫、青、白五色土配制。造型古朴典雅,别具一格,一旦敲击铿锵有声,真可谓“体如铁、色如铜、音如磐、亮如镜、光照鉴人”,形成了有别于陶器的独特之处,实为“陶坛一秀”。

走出何秀华的手工作坊,采访组又前往建水紫陶创意园区,了解整个建水紫陶产业的发展状况。在这里,记者认识了铭窑昌泰的董事长李立华。参观了整个铭窑昌泰现代化生产线后,李立华向记者介绍了整个建水紫陶产业的发展现在。

来到建水,最让采访组惦记的,就是建水的烧豆腐了。建水豆腐的历史极其悠久,早在清代中后期就享有盛名,所以临安豆腐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临安城中要数城西邹氏烧豆腐味道最佳。邹氏(邹崇元)豆腐从公元年(清光绪九年)开始制作,其选料认真,加工精细,专用大而圆的白皮黄豆、西门大板井水做。

做好后用小块纱布包好,压上特别的木板,待水流尽后,去掉纱布装入簸箕内,每块豆腐放上一点盐,在太阳下曝晒数日,隔日翻动一次,待水分除去六七成,呈灰白色,即可烧烤了。邹氏豆腐最大的特点是,豆腐洁白细嫩、火烧不变黑。

夜幕降临,建水金临安茶苑飘出动听的建水小调,一杯茶水相伴,采访组的每一位记者,都沉醉在质朴优美的建水小调的歌声中。

第二天,采访组从建水县城出发,驱车数十公里,前往建水县官厅镇探秘土司文化。

官厅镇地处红河中游北岸,建水县西南部,距建水县城45公里,东接临安镇、坡头乡,南与元阳、红河两县隔河相望,西与石屏县牛街镇接壤,北与青龙镇毗邻,是全县的高寒山区乡镇之一。全镇总面积.85平方公里,共12个村民委员会,98个自然村,个村民小组。官厅名称来源于彝族语,彝语“供忒咪”,汉语意思为“告诉或通知你要上供的地方”或“上供的地方”。

在官厅镇,普氏宗祠和纳楼司署,是采访组了解当地土司文化的两个窗口。

普氏宗祠,始建于明太祖封疆时期,占地平方米,3进院落,现存水池、大门、前殿、正殿、四厢、两耳、厨房等共68间。大门两旁有对联:“九重锡命传金碧,五马开基自汉唐。将军誉重文章府,学士功在跑马场”,民国十二年(年》土匪焚烧“普氏宗祠”。于年起,普家仁与普氏家族耗资银圆十余万重修,于民国丙子年仲秋月竣工(年9月》,于年春内设学堂,普家仁自任复盛乡新学堂校长。

纳楼司署为彝族纳楼部纳楼茶甸长官司土副长官普氏的衙门之一。普氏于明洪武十五年(年)封袭,其疆域辽阔,号称“三江八里”。清光绪九年,纳楼司分为四土舍,位于建水县坡头乡回新村的司署为二舍,居崇道里。该司署建于清光绪末年,为三进四合大院,占地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计有房舍70余间。四周围有砖土护墙两道,四角各有石碉堡一座,是研究彝族司署建筑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在5天的采访行程中,采访组还分成2个小组分赴个旧、蒙自、石屏等地多个乡镇,围绕扶贫攻坚、人居环境提升、特色村落、特色民俗、民间艺人、产业发展、旅游发展等多个选题进行全面深入的采访报道。

4月28日,在结束了石屏县的采访后,“行走红河谷”红河段第二阶段的联合采访已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红河日报!

爆料、广告—投稿邮箱:hhrb

.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