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359028.html

清晨,薄雾笼罩着的阿者科村,一层层被风吹散,仿佛揭开了神秘面纱的新娘一般,美得如此纯粹。

阿者科村最为繁忙的插秧季节,穿着传统服饰的哈尼族群众,走进梯田,栽下了希望的秧苗。

“阿者科村是神秘的也是纯净的,它凝结了千百年来哈尼族人民的智慧。村里60多栋茅草屋顶的‘蘑菇房’,被国内外专家们认为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哈尼族建筑群,年,阿者科村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阿者科村村民小组长普计华告诉记者,正是因为一代一代的保护传承,阿者科村才有了今天的质朴呈现。

村民在纺线

01

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

从哈尼梯田申遗成功的喜悦中觉醒开始,围绕着梯田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脚步就从未停歇。

今年78岁的村民马金亮一直传承着祖辈“石头上的功夫”。村寨里的每一栋建筑都离不开马金亮的石架,“石架是建造哈尼族传统民居的主要材料,石架尺寸大小,如何搭建,都是哈尼族祖祖辈辈口口相传下来的技艺,现在我又将这种技艺传给了儿孙,让哈尼文化永远留存。”马金亮欣慰地说。

“蘑菇房”是哈尼族最为典型的传统建筑,是哈尼族文化传承不息的见证。为守住这份宝贵的财富,州、县合力精心保护,积极争取国家文物局和省、州资金,对村寨里的“蘑菇房”在完整性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统一规划修缮,仅工时费每栋“蘑菇房”就要花费10多万元。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60多栋“蘑菇房”的改造。

水碾房

修缮后的“蘑菇房”

“‘蘑菇房’不仅是哈尼族人民居住生活的地方,也是哈尼族人民追忆传统民族文化的载体。世代居住在村寨里的哈尼族人十分重视对这些古建筑的保护,宁愿过得清苦一些,也不愿破坏一石一木。”阿者科村党支部书记普字成说,除了保护建筑,其实村民也是重要因素。村民是梯田的一部分,也是资源的拥有者和保护者。正因为他们选择留下来一直耕种梯田、维护梯田,才让哈尼梯田这一生态景观得以延续下去。

“留住民族的根,守住文化的魂,千年的梯田文化决不能在我们手中消亡,一定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现在我们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鼓励村民居住在村里种田,尽可能地保留阿者科村的核心人文景观。”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党组书记朱布红对此有着清晰的认识。

阿者科村的优势是它的淳朴,整个村落还保持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它是一个活态的村庄,人文的东西还在,外来的人到了村子里,除了看风景外,还想体验一下哈尼文化。现在的阿者科村成了哈尼文化保护传承的最和谐范本,吸引了游客纷至沓来。”元阳县委宣传部部长李昊伦说。

阿者科村水车

村民在插秧

02

梯田文化传承不息

马有昌是阿者科村有名的木匠大师,今年已经81岁高龄了。传统哈尼族民居、水碾坊建造都离不开他。“现在会这门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了,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自愿回到村寨,跟我学习榫卯,传承这门技艺。”马有昌不无担忧地说。

据了解,哈尼族先祖们没有文字可依赖,一直靠口传心授,代代相传。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守着村寨纷纷出去打工,认为传统农耕没有出路,这也是老一辈手艺人所担心的问题。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成功以及《哈尼古歌》走向世界舞台,当地哈尼族群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正在复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强势回归,承担起守护千年梯田文化的重任。

草编手艺

马阿拿就是其中的一位,为了守护阿者科村,主动当起村寨的护林员和赶沟人。每天晨光微露,马阿拿便扛起锄头一边疏浚沟道,一边巡视森林。“阿者科是我们的家园,如果不去呵护,那山泉终有一天会枯竭,村寨里再也听不到叮咚的流水,梯田也将失去水源,永远消失。”马阿拿动情地说。

今年读大学四年级的普丽英虽然远在他乡求学,但心中始终牵挂着阿者科村的发展。“如今村寨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得到了极大发展,整洁的青石板路,明亮的路灯,人与自然和谐的共生布局,带动了村寨的旅游业发展,但还是缺乏专业的旅游管理方面的人才,我大学主修旅游管理,等毕业就回来,希望能为传播哈尼文化、保护家乡贡献一份力量。”

薄雾笼罩下的阿者科村

“梯田文化不能只是档案上的传承,而应让它们成为现代人生活中能够直接感受的鲜活生命,真正地实现活态传承。要突出就地保护、活态保护,让哈尼文化回归其本位,成为哈尼族群众的一种生活常态。”红河哈尼梯田世界遗产管理局副局长卢光荣说。

传承不会止步,保护仍在继续。以阿者科村为代表的“活态文化”正向着常态化良性发展,千年梯田文化伴随着红河州自信自如的开放姿态,彰显出薪火传承、生生不息的生动景象。

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代表的各少数民族长期生产劳动所形成的智慧结晶,保持了滇中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展现了中国极富审美价值的农耕文明。传统村落则是悠久农耕文明的浓缩,是村民的生活场所,是农耕文化活态传承的载体,也是保护哈尼梯田文化遗产工作的重点、难点。阿者科村为了解决保护与发展的问题、建立健全传统村落管护机制,修复了村寨的寨门、祭祀房、古井、民俗广场等文化元素,传统民居及其人文内涵得以保留。

版权声明

——————————

来源:云南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监制丨纳梦月编辑丨徐永进、李卓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