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217/4580342.html“ 特別想寫這一篇文,其實是因為前陣子懷孕32週的我,因為長期需要帶年小的女兒而需要每天蹲起或彎腰,造成左側坐骨神經痛,連走路都會痛到突然腳沒力跪了下來,而經柴胡桂枝湯不到一星期已全癒,想跟大家分析一下用法,以及討論關於外科內治的問題。 案例一:年約40的病人,來診主訴僵直性脊椎炎,除坐骨神經外,上至背頸,下至膝骨關節(腕關節亦有)僵硬疼痛,陰雨天加重。一開始給予甘草附子湯,有輕微改善,但背腰疼仍明顯,後續重新檢視病人有乾嘔、口乾、脇滿問題,於是改為柴胡桂枝湯加炮附,病情有了快速的好轉,兩週左右,多年僵直性脊椎炎的俱症減至七八,一個月後俱症均除不必服藥了。 案例二: 病人就是妊娠中的我,近32週時已常因照護小孩,蹲起彎腰變得吃力,有時甚至坐骨神經痛得不能走路或彎腰後不能起立,自知一向是柴胡體質,又因為大便不暢,一向都是用大柴胡湯(劑量減半約孩童用量),但只能起到一時之效(大便好時不痛,不好時又痛,又得服用大柴胡湯)。一直到32週時,因連續幾天睡覺時風扇直吹身體,我又只穿背心短褲,吹到第四晚起床就明顯咽乾痛且流鼻涕了。(雖然知道風口直吹不好,可是進入孕後期實在隨時隨地都有熱而汗出太難受了)隔天照顧小孩又太勞累,終於感冒發燒,症狀有低燒、怕風怕冷、頭痛、咽乾痛、大便(依然)不暢、全身無力,坐骨神經痛得不能下床。 有了明顯的太陽少陽併病的症,先服用了柴胡桂枝湯科中藥粉1次,結果太陽表症並沒減退,後來換了2-3種不同的方藥科中,依然不效。我實在很少24小時內不退燒的,這時到晚上,已過了12小時,覺得必須再想清楚,於是發現「科中藥粉的柴胡桂枝湯」比例有問題,它是2:1(柴胡:桂枝)。而我正是需要1:1的時候,於是我換成1:1(桂枝湯:柴胡桂枝湯),這樣提高了桂枝湯的比例後,只服一次8克,燒便開始退,再服2次,已是隔天早上,體力胃口、頭痛怕冷全無,坐骨神經痛好了6-7成。 太陽表症好了以後,用回「柴胡桂枝湯」科中藥粉(柴胡2:桂枝1),一天2次,每次6-8克,從第二天起大便變得很順暢,一次2-3次成形而有排淨感,一樣每天蹲起彎腰照顧小孩,坐骨神經痛卻全好了,全程不過5天而已。(坐骨神經痛不是都能用桂枝湯,用桂枝湯會有效,主要是因為痛點在足太陽膀胱經上,所以用桂枝湯解了太陽症,坐骨神經才會有這樣的速效。相反的,很多人認為妊娠後期會有坐骨神經痛跟腰痛「都是正常的」,這樣的效果後,我真的覺得不是「必然」的,就看你會不會治療而已。) 如上例,想請大家思考一些問題。如果我服幾付藥就能把坐骨神經或僵直性脊椎炎治好,還會想去開刀還運用外科治法嗎?相反的,如果今天是主婦手,或是很表淺經絡上的疼痛等問題,針灸或外科整椎三兩下搞定的,你還會想服內科中藥嗎? 當我們在談內外科結合,甚至中西醫結合,我一直抱持著互相了解而不必勉強結合的想法。不管內外科也好,中西醫也好,基礎邏輯架構本身就不一樣,要合在一起變一個東西最後只會四不像,但是我們的確可以了解在內科、外科、中醫、西醫之間,他們各種手段所存在優缺點,從優缺點分析適不適合病人的現狀,再選擇出最佳最快速,並且沒有副作用的治療手段,我想那才是最最必要的事。 慧妍古經方實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