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1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只有发展产业,才是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长久之计。近年来,上海市长宁区和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进一步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增强对口帮扶项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力推动产业扶贫工作,先后投入大量沪滇项目资金,建成生猪、肉鸡、梯田鸭等养殖重点项目,带动贫困人口稳定增收。深化合作,做强“家门口”产业发展红河县大力发展梯田鸭产业红河县位于云南南部边陲地区,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梯田鸭作为当地的传统家禽,基本家家户户都有养殖,是红河大多数留守家庭获取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红河梯田鸭生长于高山梯田中,食红谷稻米、梯田小鱼虾、山林小虫,饮高山泉水,鸭子的成长过程绿色生态,高山放养、长时间处于活动状态,且环境温度较低、鸭子生长缓慢,鸭肉的品质及营养价值俱佳,深受上海市民欢迎。但由于农户的养殖技术、输出量有限、货源供给不稳定等原因,导致鸭子销路不畅、农户增收困难等问题长期存在。针对这一现状,在长宁区援滇干部的牵线搭桥下,长援农业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与红河县进行了“联姻”,立足红河县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梯田鸭产业,辐射带动周边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专业化生态养殖。示范引领,打造现代化养殖产业链梯田鸭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年,在沪滇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下,“梯田鸭”示范基地产业项目顺利竣工。该项目立足示范基地,与当地合作社联动,一方面通过定期向周边村民收购梯田鸭,为当地村民提供稳定的增收渠道;另一方面,通过鸭苗改良和技术培训,整体提升梯田鸭品质,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建立起从孵化、脱温、养殖、收购、屠宰等标准化的生产一条龙,最终形成“梯田鸭”生态农特产品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持续将红河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助力红河县脱贫攻坚。目前,该项目可年产梯田鸭羽,鸭蛋10万个,直接带动54户人增收。品牌打造畅通消费扶贫最后一公里梯田鸭销路不愁目前“红河梯田鸭”已成功“入沪”,首次在上海长宁区愚园公共市集的“云南对口扶贫农产品公益专柜”亮相就备受市场的青睐和好评,紧接着在“年上海市长宁区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商品进机关活动”中,梯田鸭也成为展会上的“香馍馍”,前来咨询购买的消费者络绎不绝。年9月“红河哈尼梯田鸭”还参与了由上海市组织的“百县百品”评选活动并成功入列上海对口帮扶地区“百县百品”特色农产品。云南网记者期俊军通讯员韦玮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