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没看往期游记的小伙伴可以直接点击下方链接浏览

↓↓↓↓↓

从昆明到宜良自驾车行走滇越铁路游记之一从宜良到红河自驾车行走滇越铁路游记之二

从红河州的开远市,沿滇越铁路继续南行,直到中越边境,一路上高潮不断——玉林山七孔桥、特等站碧色寨、五家寨人字桥、白寨全钢大桥、边境县城河口。这段路沿南溪河行驶,与昨天的南盘江相比,同等精彩。

上篇游记说到,滇越铁路过宜良后,一直与南盘江相伴,沿着南盘江峡谷,延续了多公里。过了开远市不久,铁路便离开南盘江,翻过玉林山,与蒙自坝子擦身而过,在芷村与南溪河相会,然后沿着南溪河,在南溪河峡谷中,又走了大约多公里,来到河口并出境。所谓河口,是南溪河与红河的汇合之处。由此就能看出,滇越铁路国内段主要是沿着2条河修筑的,北边是南盘江,南边是南溪河。

从开远到河口,铁路里程公里,我的行车里程是公里。相差不多,至少比昨天少多了。因为这段路上,公路与铁路相距不远,尤其是从人字桥开始,公路与铁路并肩而行,直到河口。虽然如此,时间消耗并不少,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历时16小时。但我丝毫不觉劳累,因为一路上的精彩实在太多了。

在开远市区东南方向,临近山区的地方,有座桥。桥身后的山叫玉林山,是南盘江与南溪河的分水岭,而这桥,是滇越铁路开始翻山的起点。

这座桥是石质拱桥,7孔,长度接近米。看介绍说,建造时采用就地取材的办法,这做法与花桥、人字桥不同,后者都是钢结构,在法国铸造,然后运到云南、现场组装。如果都是就地取材,是否会节省些成本?也许会,也许不会。说到欧洲,有人想当然地认为那里物价贵,比咱们贵不少,可在旅游中我发现,这观点并不正确,有些时候,人家的物价比咱更低廉。

从这张年前的老照片看,这座桥以及周围的地形,没什么变化,桥下依旧是农田。年,一趟客货混装列车通过玉林山时制动失效,导致脱轨,司机不知货物中有汽油,打着火把下车检查,把外溢的汽油点着了,8节车厢烧毁6节,80人遇难,其中有20人是回国参加抗战的南洋机工。

在法文本《滇越铁路》一书中,有着详细的工程图以及当时的照片。这本书是友人老熊得知我正在琢磨滇越铁路,慷慨赠送的。法国与美国不同,后者很大方,图书馆资料在线就能查询,档案馆里的资料随意翻阅、复印,章东磐、晏欢、戈叔亚先生编辑的《国家记忆》,就是这么来的。法国则必须付费。据说这本《滇越铁路》着实不便宜。

过了七孔桥,继续往前,没多远便是玉林山车站,它距离开远站只有7公里,但已裁撤。

玉林山站的下一站,是大塔站,寻找这一站颇费周折。地图上没有明确标示,只能大致估计车站所在方位,慢慢摸索。好几次,把车开到根本无路的地方,只得原路退回,继续寻找。好在玩车多年,驾驶还算娴熟,基本能做到用正着开的车速倒着开。

最终,还是向村民打探,才找到大塔车站。原来,它在山的较高位置。通往车站的,是条简易路,坡度很陡。还好,没有遇到麻烦,很轻松地把车开了上去。此时,可以远远看到开远市区。说到这儿,想顺便聊几句爬坡的问题。有人以为轿车没有多少越野能力,来这种地方必须开SUV,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轿车的通行能力虽然无法与越野车相提并论,但时下大多数SUV并不是越野车,只是外观还保留着越野车的某些特征,骨子里,其实是轿车。

它的最大优势是底盘离地间隙大于轿车,遇到沟沟坎坎,不用过分留神就能通过。面对坡道,轿车有时上不去,不是动力不足,现在的发动机做的都还不错,七八十千瓦的功率,多牛米的扭矩,非常普遍。这动力即使是垂直的墙,也足以把一辆1.5吨的车吊上去。可见,问题不在于动力,在于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坡度达到一定程度,轮胎就“抓”不住地了,自然无法爬坡。

前些年出过一个汉兰达“爬坡门”事件,当我开着速腾从漠河到三亚时,途经温州,顺便看了看那个闻名全国的“汉兰达坡”,当时正下着雨,路面更滑,但丝毫没费劲儿,一脚油门,就把车开了上去。汉兰达为什么上不去,恐怕就是因为它是一辆源于轿车的SUV,重心增高的缘故,现在的汉兰达改为四驱,应该不会出现这种尴尬局面了。

开远站的海拔约米,12公里以外的大塔站,海拔约米。对于火车来说,这个上升实在不小,毕竟火车爬坡能力比汽车差远了——轿车爬坡能力通常是30%,约合16度。滇越铁路最初的设计,是将坡度限制在35‰以内,但这样的坡度势必导致运力下降——只能用重型机车牵引最小吨位的车厢,于是改为25‰,也就是今天能看到的情景。所以,铁路在这一段,沿着山腰画出了数个“几”字,靠延长距离降低坡度(专业名词叫展线)。法国人修建滇越铁路时,詹天佑先生正在修建京张铁路,在八达岭下,詹先生同样采用了展线,让火车越过长城,前往塞外。

▲▲▲大塔站为在用站,距离开远站12公里,海拔米。

大塔站的下一站,是驻马哨站。驻马哨站也是在用站。最近几年,滇越铁路裁撤了不少车站,两个相邻车站都处于使用状态的,真不多见。我猜想,大概是因为这段铁路坡度较大的缘故。

大塔站与驻马哨站的铁路距离为8公里,行车距离10公里。公路与铁路之间,横卧着一条高速公路,所以,寻找驻马哨站,费了些周折。

驻马哨站隐藏在一个小乡村下面,车只能开到村子,然后走过去。这个站不是年的产物,建于何时,我没有查到。站房建筑看上去是最近二三十年的风格。

▲▲▲驻马哨站,距离大塔站8公里,海拔米。

资料里查到的驻马哨站,与如今的站房完全一致。

驻马哨站的下一站,是大庄站,但已裁撤,再下一站的草坝站,才是目前在用的车站。

从地图上看,前往大庄站、草坝站的公路很直接,因为前面即将进入坝子,地势平坦,以为很快就能抵达,没想到,路上车流稠密,只能慢慢地踱步。进入大庄镇,穿过一片嘈杂的街道,来到大庄站。

▲▲▲大庄站,距离驻马哨站7公里,海拔米。

大庄站是滇越铁路竣工时,首批34站之一,但是,如今站房建筑已经彻底消失,只剩下一片空地,变成村民的停车场。

大庄站的下一站,是草坝站。离开大庄站3公里后,铁路开始变得笔直,长度约9公里,草坝站位于这段直线中。对于滇越铁路来说,如此笔直的线路,极为少见。事实上,整个滇南,无论铁路还是公路,都是百米左右一转弯儿,数百米的直道,并不多见。

几公里的路,如此笔直,按理说几分钟就能到。可刚离开大庄镇,就看到了修路告示,无奈,只好绕行。自驾游时经常遇到类似现象:每逢施工,便立个牌子:前方施工,车辆绕行。至于怎么个绕法儿,多数情况下不会告知。在纸质地图与电子导航的双重指引下,我七拐八拐,最后沿着田野间的一条土路,朝草坝方向摸过去。上方就是高速公路,看着眼馋,可我决不能走。2年前驾车走滇缅公路,我忠实地沿着抗战时期的路,从昆明走到缅甸,而在我之前,数个汽车厂家与媒体,都曾走过,但他们都是沿着高速公路走。

折腾了1个多小时,终于来到草坝站,其实这个站与上一站之间仅仅相距8公里。这个站是法国经营时期修建的,但现在所见的,并非历史建筑。

▲▲▲草坝站,距离大庄站8公里,海拔米。

草坝站位于草坝镇中心位置,等级不高,候车室却很宽敞。

草坝站的站牌上,下一站有2个站,一个是芷村站,另一个是雨过铺站。凡是出现这种情况,意味着铁路在前面有分叉。前往芷村站是滇越铁路的正线,而前往雨过铺的路线是朝向蒙自市区西侧,没走多远就结束了,它是新中国时代修建的,为的是将米轨与寸轨相连接(下面就会说到寸轨)。

匆匆看了一下草坝站,便迅速离去,如此急不可待,是因为,前面没多远便是碧色寨站,那可是昔日滇越铁路的特等站,值得看的历史遗存一大把。

以目前使用的车站而论,草坝站之后是芷村站,它们俩之间,有2个被裁撤的车站,碧色寨与黑龙潭。其中,碧色寨车站大名鼎鼎。碧色寨是个小村子,位于蒙自市东北郊,相距10公里。滇越铁路诞生之前,蒙自就已经开展对外贸易,当时,它是云南最大的外贸口岸,拥有全省至少8成的进出口业务,昔日的海关、洋行、邮局等建筑,至今完好保存。年中法签约、决定修建铁路之后,法国人在蒙自设立了工程指挥部,统领全线筑路工作。我国政府也在这儿设立了铁路局,配合法方工作,因为这铁路的路权是法国,所以,咱们的铁路局花费,由法国支付,每月两白银。

由于铁路没有经过蒙自市区,郊外的这座碧色寨车站,便充当起蒙自站的地位。出发前得知,碧色寨车站的历史建筑,完整地保存着,不过,当我在年1月来到这里时,站房正处于维修状态,被完完全全包裹着,没有看到,万分遗憾。

▲▲▲碧色寨站,距离草坝站8公里,海拔米。

没有铁路之前,蒙自的外贸,是一路往南,靠驮马把货物运到蔓耗(有资料写蛮耗),在蔓耗装船,沿红河运往越南,最终在海防港外运。毫无疑问,这样的运输效率是很低的,也正是这种状况,催生出滇越铁路。法国人最早规划的铁路线,就是上述这条路,后来因为蔓耗与蒙自之间,施工成本太高,改为取道南溪河谷。不过,当时的规划是沿南溪河抵达蒙自后,向西前往建水,再往北经玉溪到昆明,而不是沿南盘江前往宜良,再前往昆明。

有趣的是,近年修建的高速公路(G),在河口与红河州之间,基本上就是滇越铁路最初规划的路线。

既然蒙自在外贸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位置,碧色寨车站的地位,自然很高。整个滇越铁路国内段,唯有它与河口站建有海关,所以,也只有这两个车站,是特等站。另外,当地商人随后修建的寸轨铁路终点站也是碧色寨,两条铁路在此交汇,等于是个交通枢纽,由此可见,碧色寨站当时非常繁华——海关建筑紧靠着铁路,至今犹在,屋内开办了图片展览。

建于年的碧色寨车站,拥有海关,是滇越铁路上的特等站。

幸运的是,碧色寨车站的历史建筑,有不少保存至今,不仅是站房、海关,还有水塔——这一路上,原本有14座水塔,除昆明与开远是双缸,其余均为单缸,容量30立方米,因为当时是蒸汽机车,途中需要补水。

养护铁路等部门的建筑,比如这间车库,也很好地保存着。

车站周围,同样保存着许多历史建筑。这里面,资格最老的,是建于年的工程指挥部,据说是碧色寨第一座瓦房建筑。

工程指挥部附近,还有许多当时的房屋,有些是住所,有些是仓库。

这座二层楼是一家旅馆,叫哥胪士酒店,是希腊商人哥胪士开办的,这是当时车站最好的旅馆,从年经营到年。那些年,碧色寨站云集着多个国家的商人,餐馆、酒吧、咖啡馆,生意兴隆。

多走几步,还能看到海关职员餐厅、网球场,等等。大凡西方人曾经活动过的地区,往往具备很完善的生活设施,当我看到碧色寨车站的餐厅与网球场,不禁想到生活品质这个话题——咱们的一些人,总愿意把生活品质,与昂贵或奢华联系在一起,似乎生活品质的唯一来源,是金钱。显然,这种观点值得探讨。在希腊驾车旅游时,曾环游伯罗奔尼撒半岛,沿途经过了许多小村子,看到不少村民家里的露台,打扫的一尘不染,没有任何杂物堆积,唯有一张餐桌和几把椅子,桌上铺着精美的台布,旁边放着几盆植物点缀。这样的情形,在咱们这儿的村庄,恐怕很难见到,即使5星级的度假酒店,客房露台的桌子上,也很少见到台布。

事实上,生活品质是一种态度。用怎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生活,每个民族有自己的答案,不见得必须千篇一律,但文雅一些、精致一些,总不是什么坏事。相比之下,我觉得咱们普遍比较凑合,什么都是凑凑合合,不讲究。除夕之夜在







































白癜风有哪些治疗方法
什么医院能治疗白癜风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