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让我们搬来了新希望,迈向新生活。”这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迤萨镇西湖小区居民何龙崩的真实心声。三年前,她告别祖祖辈辈生活的山区,搬入新家,结束居无定所的贫苦日子。如今,她把安居乐业梦想扎根在城镇新家园,用自己的双手“绣”出幸福生活。 今年37岁的何龙崩是红河县浪堤镇虾里村人,小时候由于家里贫困没能很好上学,早早就外出务工。多年来,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只能从事又苦又累,收入又不高的工作,而全家六口人的生活主要依靠夫妻二人的务工收入,住房的压力、四个孩子的教育更是像一块巨石压在她的心头上。 “以前我们老家也没有房子,一直在外面打工、租房子,现在国家政策好,免费安排房子。我们很激动,房子钥匙一交给我们就搬来这边居住了,孩子也转回来读书。”她激动地说。 何龙崩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得益于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圆了何龙崩心中的“安居梦”,一家人住进了宽敞明亮、设施完备的新房。随着小区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购物、就学、就医、就业……都能够在小区里或者周边得到解决。 “医院、超市、小卖铺,公交车也有了,生活真是比起以前方便很多。”何龙崩感叹道。随着逐渐融入新的工作生活环境,在小区及周边工作两年多后,她决定在家制作民族服装。 尽管制作民族服装工序复杂,从布料款式的选择再到裁剪缝纫等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制作出一件成品,但带着对制作民族服装的热爱,勤奋的何龙崩不仅通过自学重新拾起了这门传统手艺,还带着邻居一起制作。 何龙崩的邻居马周四一家从乐育镇然仁村委会搬来迤萨镇西湖小区后,马周四在县城务工,他的妻子因身体原因干不了重活闲在家里,于是就跟着何龙崩一起制作民族服装,为家里增加一笔收入。 “我媳妇不会制作衣服,何龙崩当师傅,好好地教她制作。大家创业都是为了生活,在这里合作一起干。”马周四说。 “刚来的第一年,我们邻居都不认识,现在邻居处成了亲戚,我们两个一起合作制作民族服装,生意慢慢越来越好,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后过上更好的日子。” 如今,迤萨镇西湖小区热闹非凡,一个个像何龙崩、马周四一样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在新家园实现着安居乐业梦想。 云南网通讯员罗桂云记者饶勇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杜诗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