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1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由云南信息报社、云南画报社、云南科技出版社联合开展的“发现最美云南”系列采访活动继续,采访组本期驻扎在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易武,神州租车全程提供用车服务。

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易武,这个神秘幽静、美丽古朴的千年古镇至今还没被完全开发,仍保留着原生态的模样。在普洱茶业界有一种说法:易武,是普洱茶的起点,也是普洱茶的终点。茶界的奢侈,多出自易武。以致有人说:“没品过易武的茶人,没资格谈普洱茶。”

易武古镇曾是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和重要的茶马古道驿站,也是著名的商埠。大名鼎鼎的商号宋聘号、同兴号、同庆号、福元昌号、杨聘号等都起源于这里。建于东汉永平十二年的易武古镇,具有多年的历史。易武古镇村落里的民居、清代庙宇建筑、石碑、石雕、清光绪皇帝钦赐的大匾和石洞壁诗等,无不表明:这里是内地汉族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的活标本,是内地最早对外开放的城镇之一,说易武是一部普洱茶史丝毫不为过。

近些年,普洱茶的再度繁荣,让易武被重新擦拭,沉淀后的新生。几经沉浮的易武,更添几分成熟的魅力,讲述着荡气回肠的故事。

易武老街

茶马古道:因茶而盛,为马而生

不少人来云南旅游,却很少有人是因为旅游来易武,因为,这里不是一个旅游的地方,而是一个生活的地方。充满马粪味的村子,让人踏入的第一步就皱眉:太臭了,真的太臭了。不过,不久你会在臭味中发现它更大的魅力所在。

易武是茶马古道的源头,“茶马古道”,即古代的“茶马互市”,因“互市”而有“道”,故称它“因茶而盛,为马而生”。马帮文化在这里兴盛,至今还保留着以马代步的传统,保持着最原始的建筑特色。这个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作为云南进藏的起点,各地来的马帮在街天(赶集日)前一天下午就通过巷道陆陆续续来到古街投店住宿,云南的各个角落,至今还有老人讲述马店(旅馆)的故事。

古寺庙、古商铺、古巷道、古寨门、古老的青石板街道、百年古树,都是这里独有的味道,也是古镇本该有的“味道”。这里没有丽江大研古城的喧嚣,也没有大理街道的繁华。有的只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一砖一瓦汇集了千年来古镇的故事,这里是一个真正的古镇。古镇不大,完全可以用脚去丈量。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游客的高谈论阔,这儿显得格外清静。而这样的氛围,才是记忆中的古镇该有的气息。

千年古镇:最食人间烟火的当地人

青石板铺砌的老街,曲折婉转,蹄印点点……坊间称它为“易武老街”。今天的易武老街还完整地保留着几座一百多年前制茶的四合院,依山而筑,错落分布。土角垒墙、灰瓦斑藓,现在的老街依然在诉说着很久以前古六大茶山一代代茶人披荆斩棘、励精图治的迷人故事。它是古六大茶山扬名天下、走向鼎盛时期的历史见证。易武老街的起点,整个街面由石板铺成,中心有茶壶的雕塑作为这里的独特地标,四周商铺林立,三条古巷通往四面八方,每到集市热闹非凡。和采访组同行的易武文化中心副主任刀易学告诉记者,如果从上空俯视老街,整个是一马蹄的形状。

清晨,被露珠打湿的青石板显得更加清新锃亮,依稀还能辨认出几百年前驮茶经过的马蹄印。同行的专家教授动情地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它,想象着一队又一队来自各山各寨的马帮,披星戴月、人喧马嘶地长途跋涉……当年,眼前的石头路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往来易武的马帮,在镇上休息过后,便赶着马队,出了寨门,踏着青砖,挥手作别。

热情好客、淳朴勤劳的易武人,是最食人间烟火的。他们追求的是安逸舒适的生活,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小楼别院,就这样,便足够享受静谧的时光。我们每路过一户人家,刀易学都会和当地的居民打招呼:“大妈早,我带几位记者朋友来转转。”每户人家都邀请我们进去喝茶,遇到自家有茶厂的“大户人家”,便邀请我们去茶厂看看,走时再塞一些散茶,让我们一定要好好尝尝易武的茶味。

在易武的时候,我们刚好赶上集市,镇上四里八乡的人来此赶集,各种百货、新鲜蔬菜、水果摆满街道两侧,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绝大部分是背背篓购物的当地人。水果蔬菜都是自家种的,甚至是刚从农地里采摘的,低廉的物价让游客可以放心扫货,当地散装的普洱茶等土产品买了就能快递走,热闹的街道让我们仿佛看见曾经马帮的繁荣。

易武村寨:在普洱茶界都能排上号

而易武周边的寨子,薄荷塘、刮风寨、麻黑、落水洞、大漆树、张家湾、丁家寨等等,其名头在普洱茶界个个都能排上号。

易武的茶山,被称为“曼腊”。傣语里,曼是寨子的意思,腊就是茶。丁、高、徐、张,寨子名称,表明这是汉人聚居的大茶村。傣语命名了茶山,汉人命名茶山下的寨子,易武是多民族融合之地,是汉地与边域的文化对冲区。

明清之季,从易武各村寨,茶叶被一驮驮驮出来,马嘶人沸。马锅头,在当地是传奇的象征,他们常年行走江湖,每次回到寨子,都带来新鲜事物,不断给寨子注入新世界的生机。像大航海时代的水手,他们常年抛家别舍,具有天生的冒险精神。每天赶马的生活确实有点枯燥,他们会想尽法子找乐子。无聊的时候,就放开嗓子喊两声自己也记不清从哪儿学的赶马歌。有人如是记载:“易武茶,被作为贡品运往京城,代表了东方帝国最高的品位。易武茶,被运往西藏,被僧侣喝,是最贴近人类信仰的灌顶醍醐。”

茶马古道物件

从三百年前起,易武茶商都以石屏人居多(与红河州石屏人同根同源,现在依旧讲着红河州方言),在易武定居的石屏人,敢闯敢干、吃苦耐劳。年前后,乡人在外发家致富的传闻,也大大激发了石屏马帮“走西口”的热情。曾经,缅甸东部部落进攻西双版纳,易武六大茶山的少数民族居民大批逃入老挝。战乱之后,民散地荒,朝廷贡茶无法缴呈。为此,当地官员特到石屏招商,允许石屏人进入茶山采茶、种茶、制茶、售茶。这一历史机缘触动了石屏茶商的创业梦想,大批石屏人涌入易武,开启了易武六大茶山的新篇章。

茶叶贸易:近现代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百年以来,易武的道路,被茶商和茶农的足迹一步步塑造成形。好的茶叶,从未因为路远而失去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