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5/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中国电影导演代际与作品总结

(本篇文章来源于网络,作者不可考)

一、第一代导演:

这是一批自学成材的电影导演,活跃于~年代。

张石川无疑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位,其代表作有:《难夫难妻》《黑籍冤魂》《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歌女红牡丹》等。他和郑正秋被并称为中国电影的奠基人。

第一代重要导演还包括:黎民伟/《庄子试妻》、郑正秋/《姊妹花》等。

第一代导演的杰出贡献主要在于:

1、从人才、资金、技能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为中国电影奠定了发展基础。

2、开创了“家庭伦理片”和“武侠片”——这两种对中国电影影响深远的影片类型。

3、为电影从默片向有声片过渡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开拓性探索。

二、第二代导演:

主要指那些在年代开始独立执导影片、并活跃于~年代的导演。

最著名者为蔡楚生,他被誉为中国电影现实主义风格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渔光曲》和《一江春水向东流》分别是和年代的票房之最。

同期重要导演及作品还有:吴永刚/《神女》《浪淘沙》;袁牧之/《都市风光》《马路天使》;费穆/《小城之春》《生死恨》等。

第二代导演的卓越成就在于:

1、成功的实现了中国电影由默片向有声电影的过渡。标志性作品为:《桃李劫》《马路天使》。

2、使中国电影在思想、艺术和技术上走向了成熟,并开始直面社会现实问题。

3、让中国电影确立了自身的民族气质和社会声誉。

4、尝试拍摄了中国首部彩色电影《生死恨》(,费穆)。

三、第三代导演:

泛指那些年前后从影,主要活跃于“17年电影”时期的导演(~)。其中最杰出的导演是“北影四大帅”、“南北二谢”、以及桑弧等。

成荫:代表作为《南征北战》《红灯记》(样板戏)、《西安事变》等。他是新中国“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重要奠基人,其风格以“宏大叙事”见长。

水华:代表作有《林家铺子》《伤逝》等。其影片以塑造特殊性格的人物见长,具有含蓄凝练的风格。

崔嵬:代表作有《青春之歌》《小兵张嘎》。其作品激情澎湃,十分善于刻画人物性格。

凌子风:代表作为《红旗谱》《骆驼祥子》等。其作品生活气息浓郁,善于通过细节刻画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揭示其内心世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谢铁骊:代表作为《早春二月》、《智取威虎山》(样板戏)等。《早春二月》/年,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审美意味。

谢晋:代表作为《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芙蓉镇》等。在中国前四代导演中,谢晋是获得国内外各种奖项最多、拍片数量最多的导演,也是迄今我国所有导演中艺术生命最长的一位。

桑弧:代表作为《太太万岁》《哀乐中年》《祝福》、《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等。桑弧谙熟市民观赏趣味,堪称“中国城市电影”的开拓者。他擅长中国式的家庭情节剧。在年后的新中国电影史中,桑弧导演有三个第一:拍摄了首部彩色戏曲片《梁祝》;首部彩色故事片《祝福》;首部宽银幕立体声故事片《魔术师的奇遇》。

第三代导演的历史成就在于:

1、确立了“革命历史题材”这样一种新的影片类型。

2、集中推出了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影片。

3、创立了“歌颂型”喜剧电影。

4、在戏曲艺术片的拍摄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5、在技术与艺术两个方面,成功实现了中国电影从黑白向彩色的跨越。

四、第四代导演:

泛指在文革前接受了电影教育,文革结束后才开始独立执导的一批导演,他们主要活跃于年代前后。主要有:张暖忻、谢飞、郑洞天、黄健中、吴贻弓、吴天明、黄蜀芹等。他们的代表作主要有:

谢飞:《本命年》《黑骏马》;郑洞天:《邻居》;

张暖忻:《青春祭》《沙鸥》;黄健中:《小花》《过年》;

吴天明:《老井》《变脸》;吴贻弓:《城南旧事》;

黄蜀芹:《人·鬼·情》等。

第四代导演的历史贡献在于:

1.大力提倡并卓有成效地实践了“纪实美学”。

2.第四代导演的艺术实践极大地淡化了“17年电影”中的“歌颂”主题,使中国银幕开始倾向于“非政治化”的大众题材,表现出了对普通人情感和命运的真切关怀,并以其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对真实人生的剖白震动了影坛,感动了观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四代导演中还集中涌现了一批卓有建树的女性导演,如:张暖忻、黄蜀芹、史蜀君、陆小雅、王君正等——这在中国电影史上是空前的。

五、第五代导演:

整体上大都出生于年代,是“文革”结束后,北京电影学院培养的首批大学生(~)。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及其作品有:

陈凯歌:《黄土地》《霸王别姬》等。

张艺谋:《红高粱》《活着》等。

黄建新:《黑炮事件》《背靠背·脸对脸》

冯小宁:《大气层消失》《红河谷》等。

第五代导演对中国电影的重大贡献在于:

1)、为中国电影赢得了很多重要的“国际奖项”,真正使中国电影走向了世界。

2)、他们以“全新的电影语言”,使中国电影“从形式到观念”都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并由此进入了“影像美学时代”。可以说,第五代的崛起使中国电影步入了一个“新电影时代”……

六、第六代导演:

大都出生于~年代,目前平均年龄在40岁上下。他们于年代中后期分别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广播学院等高校,并于年代初陆续开始拍片,其代表人物和作品有:

贾樟柯:《小武》、《三峡好人》(年获威尼斯“金狮奖”)。

王全安:《月蚀》、《图雅的婚事》(年获柏林“金熊奖”)。

王小帅:《17岁的单车》

张扬:《爱情麻辣烫》《洗澡》

张元:《东宫西宫》

这批导演最初以低成本的“地下电影”首先在国外引起







































急性白癜风
北京中科是公立医院吗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