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8/2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他叫夏德锐。和许多文艺青年一样,玩过乐队、出过唱片,骑着单车去过西藏。

后来,他做了8年的社会新闻记者。

这份工作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他看到了许多事情背后的肮脏真相:加入橡胶做石花菜的、做假茅台酒的,用油漆漆椰子的……一次次调查这些食品生产现场,让他对自己身边的食品环境、食品安全充满了担忧与迷茫。

三年前,他去了台湾。这一次旅程改变了他的生活。

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地人对传统的回归和寻求,也包括对食材的重新发现。从此,传统的安全食材引起了夏德锐的兴趣。回到云南后,他与4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组建了一支寻味美食团队,开始了寻找云南原生食材的路途。

——“熊大人”团队——

“我们想找寻和发现被急匆匆的生活所忽略的美好。”夏德锐说。

相比其他工业更为发达的省市,云南的污染少很多,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被雾霾困扰时,云南还没有发生过雾霾。云南的农产品在品质上也更高一筹。夏德锐想把这个高原省份独特、干净的食材介绍给像自己一样饱受困扰的都市人。

1

这个小团队的第一个产品,是为女性每个月特别不方便的那几天定制的。

女同胞们都知道在姨妈期间喝上一杯红糖水以缓解不适。这大概是自古流传下来的民间智慧。但是现在市面上售卖的工业生产的“红糖”,大多原料是赤砂糖——说白了,就是做白砂糖时脱色后剩下的红色糖渣。

而正宗的古法红糖,是沿袭了传统做法,通过甘蔗去皮压榨、甘蔗汁加热、熬制、过滤、入模具这一些列的步骤做出来的红糖。整个过程都是物理方法,纯手工熬制,不掺杂任何添加剂,原原本本地保留了甘蔗的营养成分。

云南正是久负盛名的红糖产地。在昭通等地的一些村落,几乎家家户户都靠种甘蔗做红糖为生。在云南,夏德锐发现了好几种不同的红糖品种,由于原材料和加工手法的不同,品质不一而足。在做了充分的调研和对比之后,他选择了更为纯正的云南巧家古法小碗红糖,通过众筹推出了第一款产品。

——云南巧家古法小碗红糖——

他小心地确保每个细节都遵循古法:甘蔗地选择了金沙江边沙地无污染种植区;采割月份是腊月,含糖量最高时。从采割到浇碗成型再到运输,他的团队全程参与以确保红糖不受污染。他还请来了台湾的NGO工作人员来做品控。

不过,古法制作不代表全部照搬古人的做法。

因为古法红糖并未过多考虑现代女性食用红糖的便利度问题,而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困扰着都市年轻女性。于是,夏德锐把红糖的个头改小了——每个大约正好能冲泡一马克杯糖水,而无需考虑剩余红糖的保存问题,而且方便携带。

自此,大家都记住了这个“甜甜”的团队的名字:“熊大人”。

毕竟,熊最喜欢吃甜食啦。

完成了红糖的众筹后,“熊大人”继续行走在寻找云南优质食材的路途上。之后几个月,“熊大人”又走了几个地方:到红河寻找优质的梯田米,到普洱景迈山踏访千年古树茶,到丽江雪山下摘取离太阳最近的苹果……

——猎蜜人——

今年六月初,他们来到了西双版纳的原始热带雨林。在那里,他们找到了神秘的“猎蜜人”,和他们一起追寻排蜂,和它们采摘了几百万朵野花后酿成的蜜。

排蜂蜜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蜜种。

大排蜂巢往往结在人类难以抵达的地方,不是在陡峭的悬崖上,就是在高达几十米的乔木之上。蜂蜜因而也避免了人类种植业的影响和农药、抗生素的残留。

但是,想要顺利获取排蜂蜜,也绝非易事。有时甚至要冒生命的危险。

还记得电影《奇幻森林》里嗜蜜如命的棕熊吗?

那么皮糙肉厚的棕熊,也要借助人类之手才能品尝到这难得的美味。这除了蜂巢位置险峻,还因为排蜂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蜂种,至今未被人类驯化。它们性情凶暴,还喜欢几十群甚至上百群聚居在一处。

职业追踪排蜂、收集蜂蜜的人,就被称为“猎蜜人”。

说“猎蜜”,是因为收集排蜂蜜的惊险并不亚于在原始森林里打猎。

——尼泊尔古隆族人“猎取”大排蜂蜜——

法国摄影师EricValli和纪录片旅行摄影师AndrewNewey,都曾拍摄过尼泊尔古隆族人在喜马拉雅山的悬崖峭壁上,冒死“猎取”大排蜂蜜的惊险经历。

2

“熊大人”的第二个项目,就是排蜂蜜。

他们跟随着西双版纳的职业“猎蜜人”一起,踏上了这一凶险的旅程。

六月,阳光正好。一群猎蜜人围定了一棵高大的榕树。抬头望去,在三十米高处,粗大虬劲的的树枝上,依次悬筑着三十多个巨大的蜂巢。

此时正是大排蜂蜜成熟封盖之时,金黄色的半扇形蜂巢上交织着狭长的白色或者深褐色花纹,第一次见到大排蜜的夏德锐被这样的壮观和美丽震撼了。

然而即使躲在很远的地方,他还是躲不过排蜂的围攻。防蜂衣虽然面部有透气网,但随便动一下就得要命。那可是多万只野生的、气势汹汹的排蜂啊!

虽然戴着防护手套,但不一会儿功夫,夏德锐的手就肿成了叮当猫。

不过,在他看来,这一切都很值得。

——熊大人和猎蜜人找到了排蜂蜜——

因为排蜂们每酿造克蜜,都要拜访万到万朵花。

它们的唾腺分泌物使花蜜中的双糖转化为单糖、葡萄糖和果糖。在蜂巢中,排蜂不停地扇动翅膀,将蜜中的水份降到20%以下。之后,它们就给成熟的蜜加盖白色的蜂蜡,这就是成熟的封盖蜜了,通常需要七天才能完成。

长途跋涉,小心采集,每一滴蜂蜜里都保留了自然的味道。

作为依赖雨林生存的一分子,当地的猎蜜人严格遵循“冬养夏割,取二留一”的法则,留下足够的蜜给排蜂生活下去。遇到尚未成熟的蜜,他们宁愿白忙一场,也不涸泽而渔。惟有如此,森林才能绵绵不绝、生生不息地供养城市。

这次森林之旅,既有凶险也有甜蜜。“熊大人”按照猎蜜人的传统,收获了满满的野生排蜂蜜,全部都是自然成熟蜜。他们想把这批蜂蜜分享给更多的人。

熊大人

xiongdaren

“我们心里清楚,这些传统美食的寻找和制作方式,说不定哪天,就消失了,”夏德锐说,“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去留住它们。”

喜爱甜食的“熊大人”,

下一次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End·

文字/蜻蜓

编辑/乔如月

视觉/徐铭远

(图片来自熊大人)

回复关键词查看往期精彩

珊瑚

2平米咖啡店

恋物癖

普华永道

薰衣草庄园

修瓷

食色生活

小红裙

抄经

孙郡

做壶

香具

杨绛

迪士尼

抑郁症

该文章为拾贰象岛island原创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针对侵权行为,拾贰象岛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长按下面的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