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迤萨古镇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是一个带着传奇色彩,中西建筑风格并存的欧式古镇。迤萨,是彝族卜拉语“干旱缺水”的地方,当地就有民谣唱到:“高高山上是故乡,左有河来右有江;山高难把五谷出,水大难作救命汤。”这个建在红河南岸山梁上的小城,没有土地可供耕种,且向来缺水,按说是不适合人生存的。但就是这样一个贫瘠的地方,却建起了数百栋中西合璧,欧式风格的房屋。在明代以前,这里的主要居民是彝族(卜拉),直到明朝洪武年间,才逐渐有汉族人口迁入。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人们在迤萨发现了铜矿,于是,汉族商人们便汇集到了这里投资开采铜矿。后来,由于冶炼铜矿的材料稀缺,这里的铜矿便渐渐关闭了。伴随铜矿业兴盛的商业、手工业也随之衰落。缺田少地的迤萨地区没有办法进行农耕,迁入这里的汉族生活自然极其困苦。为了在这个建在山梁上的小镇上生存下来,居住在迤萨的人们开始组建马帮“下坝子”。 “下坝子”——闯出国门的迤萨马帮 清咸丰三年,为了寻找新的生财之道,迫于生计的新迤萨人便相约合股走马帮。“下坝子”其实就是从山上下来,往迤萨镇南边那些更原始落后的国家走商,类似于当今的物流行业。 他们将曾经用来拉矿的骡马集结起来,驮上本地的土布、丝线、衣服等日用百货开始往老挝、越南、缅甸等国家深入,进行贸易;然后再从国外采购棉花、象牙、鹿茸、熊胆等名贵药材回国销售,这就是有名的“下坝子”。 在当时,用一根缝衣针就能换得一块兽皮、一只熊胆甚至象牙的故事屡见不鲜。而在将这些山货药材运回中国内地时,丰厚的利润也令迤萨人为之疯狂。即使每次往返都是生命的赌博,也挡不住人们开辟商道的脚步,迤萨人克服各种艰难打通的商路使得这个古镇又恢复了曾经的辉煌。从清咸丰初期至宣统末年的60年间,迤萨马帮先后打通了缅甸、泰国、越南莱州、老挝琅勃拉邦和腹地川圹的马帮路。年开始,迤萨马帮“下坝子”、“走烟帮”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走烟帮”——全副武装走私鸦片,是马帮,还是马贼?“下坝子”开通了迤萨人的致富路,而迤萨马帮则是因“走烟帮”才真正进入鼎盛时期。民国初年,国民政府开始禁鸦片烟,政府的禁令更是使得烟价在黑市暴涨。当时的鸦片是从英国殖民地——印度——经缅甸走私过来的,在缺乏法律有效约束的情况下,加上曾经“下坝子”所获得的经验,迤萨马帮走私鸦片更是得心应手。于是,迤萨人开始扩大合股,全力投入烟帮生意。 由于当时局势动荡,一本万利的烟土生意令本省的军阀也插手其中,聪明的迤萨人便自发的组织成“帮子”,并实行股份制。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没钱没枪的就带马开始“走烟帮”,以防被官家敲诈或者被土匪劫道。 有史料记载,年的某个夜里,迤萨马帮从老挝回来的途中,在思茅勐七坝宿营,遭到了一个营的官兵的埋伏,双方发生激烈的枪战,从夜里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下午两点,迤萨马帮弹尽粮绝,为了保全性命,只得丢下骡马和钱财边打边撤。据说此次被兵匪劫了30余万银圆,骡马无数。被官兵一次便抢劫了30余万银圆,可以想象得到当年迤萨马帮“走烟帮”有多大的利润,虽然这是一条一本万利的发财路,但也是一条用生命做赌注的险恶之路。 平安回来的,自然发了财,娶亲、盖楼、开商号……一副成功人士的面貌。男人们不是穿马褂,就是身着洋气的西装,时髦的穿着完全不输大城市里的富豪。古镇里那些风格各异的建筑便是到过国外,开过眼界并且资产丰厚的明证,甚至有些更是建起了碉堡楼,以防被人闯入抢劫。直到现在,在那些墙上还能看到当初为防御图谋不轨之人入侵而留下的枪孔和风口。 最初的股份制——也许是中国最早的员工持股激励制度 迤萨马帮能经百年而不衰,要得益于“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的基本内容分为三点:一是各路马帮都设有领帮人(马锅头)、财务、护卫、物管、帮工、伙夫等职位,可以以钱入股,也可以人力(把人力折算为股份)入股,盈亏均摊,按股分红;二是只要参与帮队的人员,枪支弹药、资金、马匹乃至于物资都可以作折算价值入股,并登记在册;三是工钱、人员伙食、骡马的草料等费用,一律由帮队统一支付,马夫、帮工的工钱则按月支付。这种股份制在当时是非常受欢迎的,在迤萨古镇几乎是全民入股。迤萨马帮的“股份合作制”有效的将马帮中的所有人员团结起来,盈亏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相关,使得迤萨马帮在外界格外凶残。在走私鸦片所能获得的暴利面前,他们全副武装,如一群亡命徒(事实上当年确实有不少罪犯逃入迤萨),路遇官兵或劫匪也敢与之对抗。 迤萨的马帮更像是一群为了生存而饿急的狼。他们不再是普通的马帮,称之为马贼或许更加妥当。这也是迤萨马帮在滇南乃至东南亚都颇有威名的原因。 迤萨马帮的“三怕与三多”迤萨赶马哥有三怕:一怕半夜虎虫咬;二怕兵匪抢劫;三怕疟疾把命夺。 在遥远的经商路途上,许多赶马哥不是死在兵匪的手里,就是死于恐怖的疟疾,“赶马哥哎赶马哥,赶马阿哥苦难多;吃的野菜锣锅钣,睡的荒山草皮坡;衣裳穿成莲花片,裤子穿成吊吊线;为儿为女去奔波,背井离乡走外国;跋山涉水路坎坷,一趟烟帮半年多。”这首歌谣就充分说明了走烟帮的艰辛与磨难,多少人随着马帮前往发财路,却无命回乡途。 迤萨小镇有三多:金子多、寡妇多、出门汉子多。虽然走烟帮富了迤萨人,可由于需要去到国外,往往走一趟“烟帮”最少都需要半年时间,不少赶马哥都客死异乡。妇人们从青春年华枯等到苍苍白发,却再也没有见到自家的男人。 迤萨马帮灿烂的历史背后,也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艰难岁月,曾有一首《迤萨赶马哥》就真实的反映了当年马帮“下坝子、走烟帮”的苦难经历。 “赶马哥哎赶马哥,赶马哥哥苦难多;吃的野菜锣锅钣,睡的荒山草皮坡;赶马哥哎赶马哥,离乡背井下坝子,爬山涉水路坎坷;衣裳穿成莲花片,裤子穿成柳条线;豺狼虎豹无所惧,染上瘴疾把命夺;风吹雨淋日头晒,铤而走险命换钱。” 回复:大理 丽江 香格里拉 双廊 苍山 和顺古镇 腾冲 德宏 西双版纳 怒江 普者黑 昆明旅游 昆明酒店 昆明农家乐 红河旅游 哀牢山 嘎洒 凤凰谷 菌子山 大海草山 大山包 大理 丽江 昭通:小狐huli 版纳 普洱 红河:小云 昆明 玉溪 楚雄:小夏 曲靖 德宏 迪庆:小军 临沧 保山:小冬ldj 文山 怒江:小睿wzyndjdl ↓↓↓点击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