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不断创新方式,多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宣讲活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送到乡镇村寨群众家门口、传到百姓心坎里,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努力奋进的原动力,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中不断提振奋发有为、勇毅前行、团结奋斗的精气神,为谱写高质量发展篇章奉献精神力量。 龙武、哨冲、龙朋、牛街等是石屏县彝族人口最多的乡镇,当地用彝语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成为了当前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龙武镇旧沙村委会水尾村的活动广场,彝族群众坐在大树下,认真聆听宣传员们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员们先用汉语讲解,然后又用彝语译释,确保每一位群众都能听懂,“龙武镇90%以上的居民都是彝族,采用彝语和汉语双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讲,能让群众更容易接受、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内涵。” 在哨冲镇水瓜冲社区,社区党总支的党员干部们化身为宣传员,利用活动广场、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等场地,通过集中学习和走访入户等形式,以接地气、听得懂、记得住的方式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白话腔”是石屏彝族民间传统的“说唱”艺术,全县被列为代表性传承人的有20多人,民间艺人能说会唱的数不胜数。石屏县充分发挥这些民间艺人能编会唱的优势,采取“海菜腔+白话文”传唱方式,把党的二十大精神送入寻常百姓家中。 在位于北部山区的龙朋镇桃园村,75岁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施万恒通过手机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每天,他都要花一段时间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相关内容,以海菜腔+白话的形式进行创作,把新的政策、内容编进唱腔里,更好地传递给当地的民族同胞。 在异龙湖畔的坝心镇,彝族海菜腔传承人王翠仙从学习到编写、到练习再到传唱,带领村里群众逐字逐句认真学习传唱党的二十大精神,劲头十足。 针对农村党员群众分布分散、学习时间不固定等问题,石屏县还充分发挥农村应急广播时效性强、覆盖范围广、收听方便的优势,挑选政治素质强、理论水平高、表达能力好的党员干部,利用好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传到千家万户。 在牛街镇他腊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普红伟利用广播,用本地方言向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传达党的二十大精神。“小喇叭作用很大,我们无论是在田间地头干活,还是在小花园休息时都能听得到。”当地村民李俊英感叹道。 据县委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管理科负责人卢飞介绍,全县每天中午和晚上都定时通过县、乡、村三级平台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的声音及时传递到全县的村村寨寨和家家户户。 云南网通讯员石品轩记者饶勇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