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5/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近年来,红河县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大擂台”“好书记大比武”等活动,以“党建+”模式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咪田寨村隶属红河县甲寅镇老博行政村,距镇政府2.2公里,距县城30公里,周围绿树环绕,气候冬暖夏凉,是一个哈尼族生态村寨,也是哈尼长街古宴的发源地。

咪田寨村一角

村里的“古城楼”是咪田寨村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村民们农闲时娱乐休闲的地方。近年来,咪田寨村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条“党建+社会治理”的新路子,如今的咪田寨村呈现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俨然成为产业强、群众富、村美人和的美丽乡村。年咪田寨村被评为县级党建脱贫综合示范村,年被评选为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

咪田寨村的“古城楼”(资料图)

在甲寅镇龙普村,有着多年历史的竹编产业也在焕发勃勃生机。甲寅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盘活传统产业,投入万元重点打造并弘扬竹编传统技艺。得益于竹编产业的发展,今年73岁的龙普村村民李有能每天都会在家里编制一些篾帽、饭兜、饭盒等竹制品,不耽误在家做家务、带孩子,还能补贴一些家用。

村民在家制作竹编产品

李有能说:“我们现在编的小饭盒可以卖6元一个,大一点的20元至30元不等;小的篾帽40元,大的可以卖到50元。这些竹制品编出来就会有人来收购。”

近年来,龙普村竹编产业逐渐形成“党建+产业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目前,龙普村户中就有位村民(合作社社员)在家里就能领到工资。

龙普村党总支书记王信忠说:“竹编产业的发展为农户拓宽了增收渠道,做得好的农户一年有上万元收入,一般的也有多元。”

竹编产品

甲寅镇依托资源优势,抢抓项目谋划落地,引进企业发展大棚巴西菇种植,项目建成后,将助推甲寅镇“三米、三竹、三菌”产业的蓬勃发展。“十四五”期间,甲寅镇申报了诺玛阿美景观酒店、梯田文化交流中心、梯田稻鱼共作等44个产业项目,预计投资29.46亿元。

产业基地建设

今年以来,甲寅镇紧紧围绕州委“”工作思路和县委“”工作思路,聚焦农业农村农民三大主题,积极探索“党建+”发展模式,扎实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高标准农田

甲寅镇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只是红河县聚焦“组织、产业、人才、文化、生态”五个关键环节工作的一个缩影。如今,红河县13个乡镇“一把手”在乡村振兴一线实战练兵、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做好示范工作,通过“擂台比武”,比出了能动性、比出了好作风,比出了高质量、比出了好作品,激发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动力,建设出了一批高质量、高品质的美丽宜居新农村,用党建“绣花针”穿起了乡村振兴“千条线”。

通讯员:赵龙云杨天龙李泽女文/图

原标题:《一根“绣花针”穿起乡村振兴“千条线”,绣出红河县“新图景”~》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