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

一场文化、文学的“盛宴”

“《大家》·红河”中国新青年写作峰会暨红河少数民族文学发展论坛侧记

马原、于坚、李洱、哥布……这些一个个响彻我国当代文坛的大家,在红河蒙自与我州的文学爱好者来了一次亲密接触。省作协副主席、州作协主席、著名哈尼族诗人哥布认为,这个论坛的成功举办,将有力促进我州的文学创作,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是我州广大文学工作者、爱好者来说,是一场文学、文化的“盛宴”。

尽管在当下文学已不似30年前那般有诸多爱好者,但这次论坛还是吸引了几百名文艺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参加。红河州的10个世居少数民族中,除了几年前刚被国家民委划为布朗族的莽人没有自己的作家外,其他的民族都有了自己的民族语作家。在南马的《红河文学发展状况》的交流中透露,目前全州有中国作协会员12名;省作协会员名;州作协会员名。这其中,少数民族占了一半以上,这充分说明了我州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第三代诗歌”代表人物于坚作了《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文学》的主题演讲。他认为民族文学不应该被旅游化。民族的写作是与神灵的沟通的方式,是本民族的根源。尽管他是汉族,但正是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给了他写作的灵感。在他的演讲中,称我州著名哈尼族诗人“哥布是伟大的哈尼族诗人”。认为哥布用民族语写作是回到了民族的本源,重新构建了民族与神灵沟通的方式。

而哥布在《少数民族写作的困惑与前景》的主题演讲中提出,语言的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特征,而文化的多样性对人类很重要。近年来,他尝试着用母语哈尼族写作,就是在文字和文化多样性的保存上所做的一点努力和尝试。

另外,于昊燕博士作了《民族文学的显性与隐性》的主题演讲。红河学院边疆文学与文化研究的专家们,分别我州的作家马明康、艾吉、莫独等人的作品进行分析,探寻在我州这样一个边疆、民族地区文学与文化发展的脉络,探讨在社会飞速发展,外来文化的强势侵蚀下,民族的文学与文化该如何发展?

都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可是我们也在站在世界的视角上来审视民族的文化,推介民族的文化,这样才能得到世界的认可。我州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这将是我州民族文学大发展的深厚土壤。再加上我州正在大力实施的红河文化建设“”春天工程,都将为我州以少数民族文学与文化为核心的红河文化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提供不竭的动力。

长按上面图片,识别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