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方言说唱 《西门水烧豆腐》 作词:蒋明初 作曲:万里、李听潮 西门水——要西门水来买…… 这亲切而高亢的吆喝声虽然渐行渐远,但已成为建水人的抹不掉的乡音记忆。数百年来洗衣做饭都靠挖井、喝井水而生活的建水人对井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因而也造就了建水城内形态各异、不计其数的古井。每当清晨和昏黄,在建水城内的大街和小巷、单位庭院内,总能看到许多用马匹或用自己身板拉着一大桶水叫卖的“卖水人”。 进入80年代后,尽管大部分人家都通上自来水,但建水人依然保持着买西门水、挑西门水饮用做饭的习惯,朴实的卖水人将水挑入进入每家每户并倒入瓦缸里,每担水1元钱,收到钱后卖水人高兴离去…… 在临安古城巷子里的茶铺,倒上一壶用西门大板井水烧出的开水泡的野山茶,再约上三五个伙伴扑克牌一打亦或到对面的烧豆腐摊上吃上几块热乎乎的烧豆腐,无疑是建水人过得惬意的慢生活,也是建水最有地域性的“市井生活”。 云南著名词作家蒋明初、曲作家万里、李听潮亲临建水采风后创作的建水方言说唱《西门水烧豆腐》便是从建水“市井生活”的真实画面提取后发展而来,作者抓住烧豆腐是用西门大板井井水做出的关键点,将卖西门水与做豆腐的人物紧密结合后延伸发展,对西门水与烧豆腐的味道则采用了夸张式的艺术手法。音乐上,作曲者选用了俏皮、跳跃的曲风进行谱曲,尤其用乐器模仿挑水人扁担发出的“嘎吱嘎吱”声真是恰到好处! 这首曲调于年8月在“建水之夜”文艺晚会上由红河州歌舞团排练首演,后由建水小调表演团队重新排练在金临安茶苑长期演出。 (来自建水方言高亢的吆喝声) 西门水——来买 买西门水—— 西门水——来买 买西门水—— 你到建水要喝西门水, 不喝西门水要后悔, 早上起来你喝一口, 晚上嘴里还有甜味。 许儿儿喝了我的西门水, 长了个子,长智慧, 老师伸出大拇指, 爹妈笑得合不拢嘴,合不拢嘴。 老倌儿倌儿喝了我的西门水, 润肺养精健脾胃, 白头发喝成,喝成黑头发, 好像年轻了几十岁。 许姑娘喝了我的西门水,美容养颜还减肥, 人面桃花,皮子、皮子白。 十人见了九人追,九人追! 你们的那些西门水怎么卖? 买的少就贵点儿,买的多就便宜点儿。 我们把你们的西门水全部买下来? 你们要这么多的水要拿去做什么? 做豆腐! 像这样给要得: 我们的水不要钱儿,全部都送给你们! 送给我们? 我们晚上过来吃豆腐干儿, 拿水抵豆腐干儿钱儿! 拿豆腐干儿抵水钱儿! 一言为定! 来到建水饱口福, 口福嚜要数,要数烧豆腐, 豆腐一烧满天香, 玉皇大帝闻见嚜坐都坐不住! 许儿儿吃啦你的烧豆腐, 学习努力,能刻苦; 活泼乱跳,跳跳身体好, 考取那个清华北大天天有进步! 老倌儿倌儿吃了我的烧豆腐, 安神补脑,清热毒; 心明眼亮,牙齿牙齿好, 能爬山来能过河还能走夜路! 小伙子吃了你的烧豆腐, 不长油肚,长骨头,还会长肌肉; 个个吃成,吃成一棵葱, 人人不愁讨媳妇,不愁讨媳妇! 一个咯、两个咯、三个咯、四个咯! 五个、六个、七个、八个! 九、十、十一、十二! 别数啦,别数啦,你说几个就算几个。 来来来,我们一边吃、一边对调子, 是啦是啦。一边吃、一边喝、一边对调子。 对门有点儿许儿,坐在门格里儿, 嘴头吃咯韭菜花儿,手头磕咯盐擂棒儿, 有根老倌儿倌儿,坐在街心边儿, 手头拿烟杆儿,脚蹬石坎儿边儿, 有根老妈儿妈儿,牵咯点儿许儿, 来到东门坡儿,想吃豆腐干儿。 青菜尼青,两小尼盘儿, 石榴花开满园团儿, 韭菜开花两道节儿, 白菜开花嫩藤尼藤儿, 岔科尼篮儿,细蔑尼篮儿, 吃啦一篮儿又一篮儿, 吃啦一篮儿又一篮儿。 你到建水要喝西门水, 不喝西门水要后悔, 早上起来你喝一口, 晚上嘴里还有甜味。 你到了建水要吃烧豆腐, 吃了烧豆腐饱口福, 豆腐一吃满天香, 玉皇大帝闻见坐不住, 闻见座不住,闻见坐不住; 玉皇大帝闻见坐不住。 西门水——西门水—— 烧豆腐—— 互动时间 听完这首《西门水烧豆腐》 说一说你还吃过建水哪些美食吧? 留言有机会获得奖品哟~ 往期回顾 红河本土民间音乐作品展《聆听红河》开播在即…… 聆听红河丨最接地气的建水小调——西厢坝子一窝雀 聆听红河丨建水小调的精华之作《尼基点儿》,你要学会唱呢嘎 聆听红河丨领袖颂歌,哈尼歌曲《阿波毛主席》 编辑:佳佳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