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你把烟当寂寞抽,红河把烟盒当艺术玩,烟盒当作道具玩,草皮街上把情传;一跳一扭风姿展,亦弹亦唱心乐欢。这不仅是对彝族烟盒舞的写真,更是民族乐观质朴的体现。 是的,红河是一个欢乐的地方,当然红河世居民族也是欢乐的,用烟盒做道具的民族,只有彝族,因为他们长期居住在接近亚热带的地区,在沟壑纵横、山高谷深、虫蛇肆虐的地方,烟中的尼古丁可以杀灭虫蛇,虫蛇更害怕尼古丁的毒味。 为了生活,彝族人离不开烟,从草烟、旱烟到水烟的演进,到烟盒传情的舞蹈,让人们联想起这个民族的坚韧、开放、浪漫与洒脱。 彝族先民世代聚居在异龙湖畔,创造了彝族烟盒舞,创造了花腰歌舞。彝族烟盒舞在上世纪50年代被民间艺人李永成带进首都参加国庆演出深受好评;烟盒舞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烟盒舞、花腰歌舞冲出国门、走向了世界。电影《花腰新娘》捧回了国家级最高奖“华表奖”。 异龙湖风光秀美,烟盒舞激情飞扬,彝族烟盒舞、海菜腔产生于滇南秀美的异龙湖畔石屏,以石屏为中心流传建水、个旧、开远、蒙自、弥勒、通海、华宁、澄江、新平、元江、思茅、峨山、玉溪等县市,省会昆明也广为流传。 烟盒舞的原型称为“踏歌”、“跳乐”,本是拍掌伴舞,何时手中运用起烟盒无从考证。民间原有牛皮做的烟盒,烟草未传入云南前,当地彝民食用一种野生植物火草叶,尼苏人采其花苞拌以粮食做粑粑吃,名叫火草粑粑,把火草叶扯来晒干揉细当烟吸,称为吃火草烟,牛皮烟盒用以装火草烟。 因为尼苏青年男女相邀跳乐唱曲活动中多有姑娘为小伙装烟情节,故而民间把跳烟盒舞、唱海菜腔的男女聚会活动称为“吃火草烟”。 在欢乐的歌舞场中,也许有人不经意中手拿牛皮烟盒弹响伴舞,从而演变为后来都采用烟盒而舍弃拍掌的舞蹈形式,成了至今流传不衰的彝族烟盒舞。由于牛皮烟盒难做不便携带,后来逐步改用树皮和竹片所做,装烟轻便,跳乐敏捷,响声明亮。 烟盒舞分为正弦(母弦)和杂弦(子弦)两大类。正弦只舞不唱,有“三步弦”、“二步半”、“一步半”、“歪歪弦”等多个套路。队形变化很有特色,除了圆圈舞外,还有丰富的穿花组合,有6人穿花,4人穿花,3人穿花,2人穿花等。 舞蹈的内容也比较丰富,有表现老人风趣乐观的舞蹈“老人家”;有讽刺贪心人的“猴子掰苞谷”;有表现动物生活的“鸽子学飞”、“蚂蚁走路”、“蜻蜓点水”;还有表现情爱的,如“鸽子渡食”中的两人双手向后似鸽子飞翔,脸与脸相对,好似大鸽子喂小鸽子食,一会儿踮脚站立,一会儿跪地相喂,把男女间的相亲相爱表现其中…… 烟盒舞以迷人的舞姿、轻快的节奏、高难的技巧,不仅闻名云南,而且跳进中南海怀仁堂,名扬九州。年,年轻艺人王保德、刘秀英,王凤仙先后两次将烟盒舞跳进北京城,代表云南省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族民间舞蹈大赛,他们以精湛的歌舞艺术荣获国家二等奖,并应邀到中南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表演。 年石屏龙朋镇以其传统独特的烟盒舞、海菜腔,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8年,石屏又被国家命名为“烟盒舞之乡”。 本文全文转自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啊北京白癜风的权威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