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燃力(哈尼族) 责编 段云娟 本文原标题 哈尼人婚礼/孩提时代最深刻的记忆,图景时常闪现在眼前 天上的月儿是圆圆的,山上的花朵是红红的。长翅的鸟儿要远飞了,树大的枝儿要分枝了, 养大的女儿要出嫁了。 出嫁的姑娘呵,告别了生养的胞衣地, 告别了生养的父母亲; 象山坡坡的麻栗树叶, 飘在哪里 就在哪里落脚; …… 时常会在脑海里有一幅图景和耳畔隐约回响。宴席间,这是哈尼族歌手唱起幽怨的《送嫁歌》。 离开老家在县城迤萨工作已有十多年了,一到岁末年初,常会收到些精美的请柬,然后去送个礼,吃顿饭,就匆匆打道回府。 每每回想家乡的婚礼,在县城去做客,总会有一种进饭馆买饭吃的感觉。这些年,虽然回老家参加婚礼的次数并不多,但是,都会想念。 我的老家在甲寅,这里的哈尼族人结婚的当天下午,男方一对中年男女到女方家迎娶新娘,女方父母兄弟便以酒肉设宴,款待迎亲的客人和本村老人;迎亲客人当桌交出三枚叫“海诃诃玛”的一种小贝壳作为完婚的礼节。 在耳房里,村里慈爱的婶婶和好心肠的姐妹们,正给出嫁的姑娘精心打扮。平日像小鸟一样欢跃的姑娘却一时变得腼腆羞涩、不听话起来了。帮她穿衣她不伸手,为她梳头她不解辫。姑娘听到了酒席上老人牵肠挂肚的惜别送嫁歌,对乡亲对父母兄弟和儿时伙伴的眷恋的忧伤一时涌上心头,止不住泪珠儿扑簌簌地落了下来。婶婶和伙伴们甜蜜蜜的抚爱与安慰,倒使姑娘愈发留恋忧伤,放声哭泣起来。 行认亲礼随后,亲娘把一个盛满新衣的花笆箩挎在姑娘肩头上。这时,姑娘哭声大作。眼看依依难舍的女儿,做妈的也免不了眼圈儿发红,鼻梁骨发酸。众女子簇拥着出嫁的姑娘,男方迎亲人引前,新娘在村里一位同辈的女郎陪同下,伤心地哭泣着离开了娘家门,直哭到走出“寨门”为止。 …… 对长辈发喜烟 这,是孩提时代最深刻的记忆,也像是一幅图景时常闪现在眼前。 亲人给新郎新娘认亲礼 那时,哈尼山寨人找不到什么比较开心的事,城里人为之疯狂的东西离他们太远,唯有参加婚礼是他们最开心的日子,哈尼山寨人参加婚礼像过节一样狂欢。现在我每每回想,总让人回味无穷。 我老家叫娘吉一个山村,是哈尼族人家,时代与邻村邻寨和睦相处。 认亲 那时候,谁家儿女结婚,不用去发请贴,直接登门去说请,或干脆可以不要去请,亲戚朋友知道了自然会来。那时,是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年代,各家各户挂一点礼金的同时,都会背大米、茨菰、白菜等送来,送的不用主人谢,主人也不用客气,照收就是了,平常而自然,婚礼上帮忙的除了主厨的需要请以外,其他的不用去请,隔壁邻居的男女们自然会来,而且来得很多很多。 认亲长辈给礼钱 婚礼的那一天,是姑娘们展示风采的机会,艳丽的民族服饰,金银叮当的服饰,新潮的流行装,总之是各自都把最好的衣服首饰武装起来。婚礼上,主人不会计较你送多少礼,送或不送,要的是那份热闹,那份欢乐。 哈尼山寨的婚礼,通常是要吃上一两天,隔壁邻居自然就会抬碗筷、搬桌子来,在主人家以及附近的几家院子里四块木凳摆成口字,八个人一桌,肉是自己家里养的猪,菜是自家地里种的,山上采的,没有人会挑剔桌上的饭菜的好坏,主人只需管酒够就可以了。 吃完饭,收掉院子里的东西,吹竹笛的往院子里一站,立马就会围成一个圈,跳起乐作舞,哈尼山寨的很多爱情故事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平时互相爱恋而没有机会表达的年轻人很自然地拉在一起跳,感情的电流传播在两颗跳动的心房,边舞边唱,边唱边舞,年轻人跳够了,双双对对去棕榈树下、竹子丛林、公路边的草坪上呢喃去了。这时,五六十岁地老头老太太又围起来跳,那份认真让年轻人汗颜,他们在回味年轻时地那份激情,鬓毛衰,情未老。 老的在喝,少的在喝,男的在喝,女的在喝,没有人说你是酒鬼,难得的机会,难得的激情在这里宣泄。老的在唱、少的在唱、男的在唱、女的在唱,人们不在乎你唱得好不好,只知道那种欢乐的气氛感染着自己,感染着别人。 小孩在跳的圈中钻来钻去,你追我敢,难得有如此开心的时候,老人一边喝酒抽烟,一边闲谈,谈自家的儿女还有几个没有成家,谈今年的收成如何,谈“谁谁前几个月说还和我喝酒,前几天听说去了”感慨人生的无常。 跳够了,玩够了,唱够了,天也亮了,就你拉我扯回家睡到第二天中午,然后又耐心地等待着下一场婚礼的到来。 为你推荐 这个夏天!我在弥勒的荷花花海等你 福满临安!建水这个地方惊现佛像?!朋友圈齐齐刷屏hhrb_rw投稿邮箱|rwhh.cnQ群|长按上面图片,识别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北京哪个医生治疗白癜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