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1014/11153079059.shtml#寻找记忆里的年味# 我走南闯北多年,曾在过不少地方体验过当地的春节,但那年味始终不如自己的故乡——云南省红河县侨乡迤萨。水没有故乡的甜,人没有故乡的亲,纵有山珍海味,那味道就是不如故乡的美。 故乡虽然很偏僻,但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还有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都让我难以忘怀。 我怀念故乡,尤其是故乡那浓浓的年味,就像放电影一样,深深映在我的脑海里。 备年货 在迤萨,到了腊月(农历12月),家家户户开始备年货.迤萨人过春节备办的主要年货:一是腌腊肉,家家的房檐下,都要挂着十几块腊肉。腌腊肉的方法很简单,买回肋肉(迤萨人称三线肉,又称肋条),把肉切成条放入盆内,再适量放入白酒、香油、精盐、辣椒和花椒粉等佐料,然后把盆口盖实,捂上一天后拿出晒在房顶上,晒至半干即可一块块吊在房檐下通风处,可随吃随取。在春节吃腊肉,称之为“暴腌肉”,味道别具一格。二是扒米花、剪麻脆,在腊月里,许多人家开始扒米花、做麻脆粑粑。米花的做法是,把香糯米饭蒸熟后,趁热把糯米饭用筷子挑在筲箕上(筲箕有缝隙便于晒干),再用筷子扒成直径约十厘米、厚约一厘米的圆形米花,晒干即可。麻脆粑粑则选用当地傣家人种的芋头削皮后和蒸熟的糯米饭混踩成约0,5厘米厚的粑粑,晒至半干后用剪刀剪成菱形的粑粑条,即称麻脆粑粑。米花和麻脆粑粑是春节期间招待宾客的佳肴,又可在茶前饭后食用,深受欢迎。米花和麻脆是迤萨人过大年的特产,在别的地方根本无法品尝到这种美味佳肴。三是在大年三十晚上的头一天或大年三十的清早,家家要买一只大红公鸡(意为红红火火)、割肉(越吃越有)、买鱼(年年有余)、豆芽菜(好事都‘豆得着’方言:意为年年遇好事)、豆腐(用豆腐做成团团的汤圆,意为全家大团圆),同时还要买姜葱蒜(意为聪明会算)。这一天,家庭主妇们还要打扫庭院,买香烛。到了傍晚,家家户户炸米花,还要把一个个又圆又酥又脆又香的米花和苹果、香蕉等水果摆放在供桌上祭献祖先,供桌上香烟袅袅,整个家庭年味浓浓。 大年三十的盛宴 不少人家,在大年三十清早,家家贴过春联后,就开始炸酥肉(用糯米面与鸡蛋和肉末混合而成,其特点是香、脆、酥),做豆腐捏圆子(用压干的鲜豆腐与剁细的瘦肉放入姜丝草果等佐料做成的汤圆)、煮圆子。匆匆吃过早饭后,全家人就开始为三十晚上的年夜饭忙碌了。 首先是主人家要杀一只浑身长着红羽毛的又红又大的红公鸡(意为红红火火过大年),在杀鸡之前,主人要给公鸡洗头、洗红红的鸡冠和双脚,然后主人要抱着红公鸡到堂屋里的供桌前去“领生”(意为今日杀鸡过年,求先祖保佑被杀的公鸡到阴间后早日脱生,充满着佛教色彩),口中念念有词,无外乎是求祖先保佑全家幸福安康之类的吉语。公鸡“领生”后,在宰杀前,还要到大门外燃爆竹,以示吉利。其次是剖鱼、切肉,蔬菜要备齐莲耦(意为路路通,生意发财)、生葱(聪明)、大蒜(会算账)、长青菜(意为过日子像长青菜一样长久幸福)等。 全家人忙碌大半天,到了傍晚,终于做出了十多碗美味佳肴,其中鸡、鱼、肉、圆子、葱、蒜、莲耦、长青菜、酥肉必不可少,因为这些菜肴的寓意饱含着迤萨人对美满生活和幸福的期望与追求。 一阵爆竹声响过后,大年三十的晚宴开始了,祭过祖先后,全家老小团团围坐在堂屋里的大桌子旁,有的人家还坐松毛宴(用松树叶铺在堂屋里,把菜肴放在上面谓之松毛宴),人人面前摆着酒杯和碗筷,由晚辈向长辈酌满酒后,长辈端起酒杯,兴奋地说:“过年啦,干杯!”,长辈一盅酒下肚后,全家人开怀畅饮,席间谈古论今,笑声不断,气氛浓烈,欢欢喜喜。大年三十这顿晚宴,是一年来最丰盛的宴席,吃的时间最长,坐的时间最久,一般从傍晚六时开宴,一直要持续到子夜十二时过后,才能休息。迤萨人又称之为“守岁”。 在大年三十这一天,长辈还要给未成年的孩子们发“压岁钱”,不论多少,都要给一点,意为让孩子们将来长大后,财源茂盛,天天像过大年一样有喜有财,幸福吉祥。 在春节期间,不论到哪家做客,或者自家请客,以下这些当地美味不可少: 红公鸡:红公鸡是当地农民饲养在山地里本土品种,鸡冠血红,羽毛光滑,雄性十足。宰杀后用土锅慢慢煨成“清汤鸡”,汤汁上面漂着一层黄亮的油脂,芳香扑鼻。开宴时,配以蘸水,里面放有大蒜末、鸡蛋、苤菜根、红辣椒等佐料,味道相当鲜美。特别是那黄灿灿的鸡汤,不仅芳香扑鼻,而且鲜甜爽口。 水塘(红河)鱼:当地水塘(红河)鱼比起“饲料鱼”可谓是“天生丽质”。在春节期间,商贩们会从当地的牛多乐、回龙寺、普所龙等鱼塘批发水塘鱼到集市出售,也有部分商贩到红河边上批发红河鱼(迤萨人称江鱼)到迤萨市场出售。这些生态鱼在春节期间成为迤萨人的新宠,再贵也要买。迤萨人说:“大过年的,那怕再贵,也要吃味道鲜美的生态鱼。”迤萨人做鱼方法别具一格,把生态鱼炸香后配以生姜丝、芫溪、生葱等佐料拌匀后即可食用,味道鲜美无比。 腌腊肉:腊肉是迤萨人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必备的美食,因此,在腊月里家家户户都要买上四五十斤猪肉腌制腊肉。要腌制出上等的腊肉,猪肉的选择很重要,迤萨人喜欢选用当地品种小耳朵猪并且饲养时间在1年以上的猪肉,这种猪肉的价格要比其他猪肉贵许多。腌制腊肉的配料也很讲究,花椒、辣椒、八角、草果、茴香籽、精盐、白酒等必不可少,腌制时还需要用大铝盆盖好盖子并且捂上一天,然后拿到房顶凉干即可。近年来,部分迤萨人腌制腊肉还时兴用松毛叶熏烤,把一串串腌制好的腊肉吊在烤房内用松毛叶慢慢熏上一周,这种腌制方法的首创是当地哈尼族、彝族,用松毛叶熏 豆腐圆子:用新鲜的干豆腐放入肉末、生姜丝、八角、草果等香料捏成像鸡蛋样大小的团团的圆子是迤萨人在春节期间家家必吃的一道美味。圆子不仅象征着全家团圆,而且其味道也十分鲜美。大年三十晚上,把圆子像汤圆一样煮熟后,放入本当特产的生葱丝,那味道又甜又爽。不少迤萨人把圆子晒干后切成片炸食,味道芳香扑鼻,是佐酒的美味佳肴。 黄牛肉:煮熟的黄牛肉不仅色泽黄润,而且还透着一股诱人的芳香,人见人爱,成为春节期间的一大美食之一。迤萨黄牛肉为何味道这般鲜美?据专业人士讲,当地小黄牛生长在河谷地带或半山梁子上,海拔一般在米至米之间,由于水土含有硝质成分,这种本土小黄牛肉,无论是小炒、烂烀,味道要比其它高海拔地方的黄牛好吃得多。迤萨人还把小黄牛肉放入辣椒、花椒、茴香子、盐巴等佐料腌制成干巴,味道更是芳香扑鼻,也是春节期的美食之一。 麻脆:在春节前夕,迤萨人家家蒸糯米舂粑粑,许多人家既舂糯米粑粑,又舂麻脆粑粑。所谓麻脆粑粑,是用芋头和糯米混舂而成的。麻脆粑粑具有酥软、黏性强、味麻香脆等特点。因此,许多人家把舂好的麻脆粑粑凉干后用剪刀剪成菱形的粑粑条,然后装入瓦罐,以备春节期间随时炸食,有的人家还用用塑料袋包装出售。春节期间,在迤萨人的餐桌上,就有一碗炸香的麻脆,由于又香又酥又脆,深受人们的喜爱。 凉卷粉:迤萨的凉卷粉特别好吃,凡到红河县旅游的人,没吃到迤萨凉卷粉,就等于没到过红河一样。迤萨凉卷粉为什么受到广大旅游者的青睐?主要有两个原素:一是卷粉的质量独特,因为迤萨的卷粉是用红米和白米勾兑加工的,且是人工蒸煮的卷粉,色泽白里透红。红米,具有筋骨好不易煮烂的特点;白米则比较软和。如果只用红米则筋骨太强,影响口感;如果全用白米则缺乏筋骨,更影响口感。因此,二则合理勾兑加工的卷粉,形成了迤萨凉卷粉的特殊性。二是佐料也很讲究,其中油辣、香芝麻、姜、蒜等必不可少。不少吃过迤萨凉卷粉的外地客人,念念不忘。在春节期间,不论是家庭食用或是大街上的餐馆,人们对凉卷粉赞不绝口。 焖锅酒:迤萨焖锅酒原产于红河县垤玛、三村、架车3个哈尼族山乡,至今仍沿用民间酿酒方法酿造,其制作方法是将蒸煮过的谷子或高梁放入土缸或土罐内配酒曲发酵后移入大酒甑蒸烤,大酒甑上放置一个锥形铝锅,锅内盛入冷水,锅底处放置一个盛酒的小盆,酒便顺从锅底缓缓流入小盆,这就是焖锅酒的酿制方法。焖锅酒出酒率底,一般斤谷子只能烤出30斤左右的酒,但味道芳香扑鼻,醇香爽口。在春节期间,迤萨人家家喝焖锅酒,醇香的焖锅酒成为春节期间餐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 拜年与做客 迤萨人拜年与做客是同时进行的。在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这两天,不兴请客,也不兴做客,大年三十晚上吃的全部是新鲜的美味佳肴,而大年初一这天所吃的菜肴,全部是大年三十晚上吃过的剩菜,迤萨人习惯上称“吃馊菜”。在传统的年节里,不少家庭,要用一只缸沤上一缸长青菜(不用刀切短),由于油水充足,天天煮,天天吃,麻、辣、香味俱全,这一缸长青菜一直要吃到正月十六过完小年这天为止。因此,“吃馊菜”的习俗,也是迤萨人的一大特点,至今仍有不少人家喜欢在春节期间沤馊菜、吃馊菜。 到了初二这天,家家户户开始做新鲜菜肴,除了圆子、酥肉(这两道菜肴都是大年三十晚上那顿丰盛的宴席上做好了的,由于是干菜,可以一直吃到正月十六过完小年为止)外,其它菜肴都是现买现做现吃。初二这天,家家户户宴请“姑老太”,很少请其他客人。这天,是“姑老太”回娘家过年的日子,因此也很隆重。在迤萨,有个习俗,嫁出去的姑娘一般很少回娘家,要到大年初二这天,才是“姑老太”回娘家的日子,一个个“姑老太”们携夫带儿,拎着礼品欢欢喜喜回到娘家过大年。现在时过境迁,独生子女家庭多,这一习俗渐渐消声匿迹了。 从初三开始到初六这三天,是宴请亲朋好友的日子,亲友们既拜年又做客,你请我,我请你,气氛热烈。有的人家,要互请到初十六过完小年时为止。 在迤萨过小年(即为正月十六),吃的就比较简便了,十六这天的晚宴,就不像大年三十的晚宴那样大鱼大肉,而是吃卷粉,全家老小团团围坐在桌旁,吃一大碗卷粉就算是过小年了。 斗转星移,迤萨人过年的习俗与时俱进,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过小年不再是吃卷粉那样简单了,而是像大年三十盛宴那样丰盛,那样浓烈! 迤萨人过大年,讲究欢欢喜喜红红火火,既讲究丰盛的美味佳肴,更讲究传统的礼仪文化。在解放前过大年,迤萨人在节日期间还要唱花灯、猜迷,不少文化人自己动手写春联,赠送亲友。现在随着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迤萨人过大年的文化蕴味更浓了,除在节日期间全家人聚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外,文化部门还要在西山公园、马帮广场等娱乐场地举办丰富多彩的各种游园活动,民间也有各种艺术团体在春节期间或春节前后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活动,使家乡人在欢欢喜喜红红火火过大年中,从精神上物质上充分享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难怪有不少外地宾客在迤萨过大年后兴奋地说:“到迤萨过大年,最爽!最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