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8/2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中医白癜风怎么样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3497115202268129&wfr=spider&for=pc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李馨)“以前没想过能住上楼房,开始还怕住不习惯,现在家人都喜欢住在这里。”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三村乡,王才发坐在自家的新房里笑得格外灿烂。年中秋节前夕,王才发作为村里的首批搬迁户,搬到了拢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新家,从此告别了“看到屋,走到哭”的历史。

8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八月的撒玛坝梯田绿意盎然。美丽的红河风景秀丽,万亩梯田风光旖旎,但由于历史、自然、区位等诸多因素,在过去,当地社会发育程度低,发展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贫困程度深。

“以前在村里,家家户户的房子都漏雨,虽然大家都种地,先不提产量,就算遇到大丰收,农作物也拉不回来,愁死人咧!”王才发对记者说道。

据了解,在年至年,红河县先后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56个滇西边境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也是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有8个贫困乡镇、88个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年,贫困发生率39.1%。

面对如此深度的贫困情况,自年起,该县县委县政府制定脱贫方案,变生态优势、文化优势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把旅游产业作为实现县域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旅游开发、脱贫致富、城乡统筹发展有机结合、齐头并进,力争通过全境式旅游开发,实施全域性扶贫带动,从发展滞后到后发赶超,实现与全省、全州同步迈入小康社会的目标。

今年5月17日,云南省政府宣布红河脱贫摘帽,全县8个贫困乡镇、8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户11.万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截至6月30日,全县剩余户人未脱贫人口已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一组组亮眼的数字是红河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苦干实干交出的脱贫攻坚合格答卷。年来,红河县累计实现减贫1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年的39.1%下降到年末的1.57%。

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

投入扶贫资金10.5亿元,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建成43个易地扶贫搬迁新村,让户居民搬进了新家……“搬新家、住新房、开启新生活。”如今,红河县易地扶贫搬迁为群众实现了“安居乐业”梦。

走进红河县迤萨镇西湖小区,到处绿树成荫、鲜花盛放。小区中的文化活动广场上,几位老人正说笑聊天。今年62岁的李呼者告诉记者,年,他们一家三口从洛恩乡草果村委会搬迁到西湖小区。“以前从没想过能住进漂亮的小区、住上楼房,我们一家人都喜欢住在这里。”李呼者高兴地说。迤萨镇西湖小区是红河县年-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占地面积亩,安置了来自11个乡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

“目前我们已顺利完成9个搬迁点户人的搬迁安置工作,所有安置点的村内道路硬化、饮水工程、活动室、集中养殖区、路灯亮化工程、村内绿化工程等已全部完工。”三村乡乡长李智晶说。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截至目前,红河县所有搬迁安置点已全部竣工并搬迁入住,户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安居梦”。

搬迁一户脱贫一家

“稳得住、能致富”。据了解,为了让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红河县通过扶贫车间、转移就业县内就业、光伏扶贫、公益性岗位等扶贫措施,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搬迁一户、脱贫一户”的目标。

据了解,当前红河县已创建了30家就业“扶贫车间”,就地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人。年,红河县招商引资引进的云南锦泽制衣有限责任公司建成并顺利投产。如今,每天都有68名当地工人在该公司工作。

“我们制衣厂用工优先考虑的就是搬迁群众,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每名工人平均每个月可以领到保底元的工资。”公司负责人季明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红河县紧盯就业“造血”这个关键,以红河谷30万亩热区综合保护开发为牵引进行片区开发,推行生态鸡、食用菌、生猪养殖、热区水果等产业易地集中种养模式,转移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户人,劳务产业到户率达86.2%;就地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个,组建14个生态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吸收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退耕还林和面山绿化,续聘或新聘生态护林员人,实现了搬迁群众家门口就业,开启了幸福新生活。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